這個六一,你的孩子快樂嗎?你快樂嗎?
有時候,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孩子快樂了,你也就快樂;或者因為你快樂,孩子也快樂了起來。有時候,這是兩個問題,因為你的快樂和孩子的快樂并不同步。但無論怎樣,這是兩個極難拆解的問題,因為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快樂!
怎么才能讓孩子快樂起來?我問身邊的父母,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我家肥肥胃口超好,只要有好吃的,就樂得不行。他輕易不愿意去別人家串門,那天我的一個朋友說準備在家里做烤雞翅,被他聽見了,才3歲多的他竟然提出要到我的那個朋友家去玩。”
“芊芊很喜歡娃娃,每次去超市都會在娃娃貨架前流連好久。不過她很懂事,從不耍賴。4歲生日那天,她終于得到了最心儀的禮物——娃娃套裝,逢人就拿出來顯擺。”
“牛牛2歲多了,就喜歡和他爸爸瘋。每次他爸爸一回來,家里叫聲、笑聲混作一團,簡直要把房頂掀了。”
“那天,6歲的娜娜終于上臺表演了,她高興得不行。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她一路演給我看。我知道,這一刻,老師的認可、小朋友的尊重對她來說是多么珍貴。”
……
的確,美味的食物、精致的玩具、期盼的實現、高質量的游戲、權威的認可和同伴的尊重,都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快樂的時刻。但如果這些不伴隨著父母的快樂,孩子們是很敏感的,或者快樂不起來,或者快樂會很短暫。
注意,孩子們的這種敏感是很可貴的。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向孩子傳遞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的機會。而這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才是孩子一生幸福最實在的根基。在快節奏的今天,孩子留給我們的這種敏感時間也許不多,需要我們好好把握。
上面提到的快樂或多或少都和外部環境有關。還有一種快樂是內源性的,即孩子與生俱來有一種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本領。這種本領在德國專家《小腦袋,大世界》一書的“沒有玩具的幼兒園”中描繪得非常清晰。它值得我們每位父母都靜心反思,也許孩子身上還存在的某些品質,我們卻已經丟了,需要重新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