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一切生命的奇跡,都有著自己的節奏。寶寶的成長也一樣,他總是不緊不慢地、悄無聲息地長大。這中間我們需要辛勤地培育,心存敬畏地見證這一生命的奇跡,尊重它的成長步伐,耐心等待。
1分清黑夜和白天了!
典型年齡: 3~4個月
事件描述:剛出生的寶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但睡眠周期很短,通常每次只睡2 ~ 3 個小時。他還不能識別白天和晚上,生活完全沒有規律。
1 個月大時,寶寶晚上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到了3個月或4 個月大時,寶寶的睡眠會變得有規律,有時能像大人一樣晚上睡八九個小時了。再過幾個月大多數寶寶的媽媽們終于可以松口氣:寶寶晚上可以睡整覺了!
媽媽:白天逐漸固定吃奶的時間,當寶寶醒著時,提供足夠的視覺、聽覺等刺激,和他一起玩;夜里喂奶時,開低暗的夜燈,低聲細語地和寶寶交流;幫助寶寶理解白天與晚上的不同,晚上就是睡覺的好時間!
2 學習等待
典型年齡:1歲半
事件描述:剛出生的寶寶如果渴了、餓了、冷了、熱了或者不舒服了,會立即哇哇大哭,直到得到相應滿足。慢慢地,他才開始明白,餓了媽媽一定會給他東西吃。如果媽媽趕過來時說1分鐘就好,雖然寶寶并不知道1 分鐘是多久,但他會明白,這是一種媽媽的承諾,是很短的時間里可預期的結果。
1 歲半的寶寶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自控能力,并且這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改善。比如飯端上來,告訴他“燙,不要碰”,寶寶能作短暫等待。
2 歲半以后,孩子的自控能力明顯增強。比如,去超市購物可以接受1 次只能買1 個玩具或一樣喜歡吃的東西;在公園里,能夠等別的小朋友玩夠了,才上去蕩秋千等。
媽媽:寶寶每天都在成長,媽媽也要根據寶寶的成長不斷調整自己的教養行為。比如,剛出生的孩子需要得到精心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到八九個月大后,媽媽要知道寶寶的哪些需要得立刻滿足,哪些需要可以延遲滿足,哪些根本不能滿足,引導寶寶學會等待。需要寶寶等待的時候,一定要看著他的眼睛溫柔地堅持:寶寶需要等待一會兒哦。
1 歲半時,孩子的自控能力剛剛開始有所發展,但還不穩定,媽媽不要操之過急,要在寶寶已有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出要求。他做得好時,要及時鼓勵。
3 可以自己吃飯了!
典型年齡: 16~18個月
事件描述:八九個月大或更早時,寶寶就會跟媽媽搶勺子了,但這時,他更多的是把勺子當做一件好玩的玩具,搶來玩。到1 歲左右,寶寶開始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把食物放到嘴里,不滿足于僅靠大人再喂他了。由于精細動作發展得還不完善,這時他撒在外面的飯可能比吃在嘴里的還多,但他對能自己吃飯可是感到很滿意。大約要等到16 ~ 18 個月大,寶寶才能真正學會自己吃飯。
媽媽:寶寶剛開始自己吃飯,媽媽要減少喂的動作,多鼓勵他,給他更多的機會。總有一天,寶寶的動作會變得嫻熟,而在這之前,他需要大量的鍛煉。
媽媽可以多備一套勺子和碗,寶寶會饒有興致地拿空勺和碗敲打、比劃,你也正可以喂飽他。寶寶會把飯撒在桌子上,都是很正常的,媽媽不要埋怨寶寶,否則會損傷他獨立進食的積極性。
不要握著寶寶的手,從盤子引向嘴?;蛘吒纱嘁驗榕屡K或吃飯慢而堅持給他喂飯,這會妨礙孩子尋找手、眼、嘴協調的感覺和動作的練習,更會損害寶寶的探索精神。
總之,1 ~ 2 歲是寶寶學習獨立進餐的重要時期,媽媽要注意保護寶寶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積極性,這也是他日后走向獨立生活的起點。
4 開始畫畫!
典型年齡:1歲半
事件描述:所有的寶寶都喜歡繪畫,他會通過繪畫來享受對世界的認識,練習手指的活動。
1 歲左右的寶寶通過模仿已經可以抓筆了,到1 歲半左右,他會越發喜歡拿蠟筆涂鴉,在家里任何夠得著的地方——墻上、地上甚至是他的衣服、小手上嘗試作畫。雖然我們常常看不出他畫的是什么,但他對自己的畫作總是相當滿意的。
大概2 歲左右,他會畫一個圓圈,4 歲可以畫方形,5歲可以畫出三角了。2 歲左右的寶寶會隨便地涂他喜歡的顏色;只有到了5 歲多,孩子才能有比較好的色彩感,開始會把天畫成藍的,草畫成綠的;到了7 歲左右,孩子便可以開始進行比較專業的繪畫學習了。
媽媽: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寶寶會畫一幅美麗的圖畫,2歲之前,寶寶只是通過繪畫體會手、筆、畫之間的聯系,他能體會到用多大力可以畫一條粗線或是畫一條細線,練習手、眼、筆的協調性。這時,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畫什么,要畫出來他才知道,甚至畫出來他也不知道自己畫的是什么。
多鼓勵寶寶的涂鴉行為,學會像寶寶自己一樣欣賞他的每一幅畫作。可以和寶寶協商什么地方不能畫,如身上、電視屏幕或墻上等,但如果他一時忘記了或不小心畫上了,也別太較真了。
5 自己穿衣服!
典型年齡:3 歲
事件描述:1 歲半左右的時候,寶寶開始希望能自己穿衣服。3 歲時,他在大人的幫助下,能自己穿好衣服,但還不能完成扣小的扣子、系鞋帶等較復雜的活動。大約要等到五六歲,寶寶才真正能獨立把衣服穿好。能學會自己穿衣服,是一件讓孩子相當自豪的事,也是他身體協調能力發展的成果。
媽媽:盡量提供方便孩子自己穿的衣服和鞋,比如準備帶粘扣或松緊帶的衣服和鞋,特意買一些前后圖案區別較大的衣服,告訴寶寶,“美羊羊圖案”要穿在前面,寶寶就容易記住了。
所有訓練手靈巧的游戲都會使孩子進步。比如穿珠子、搭積木,還可以一起做給玩具娃娃穿衣服的游戲,讓寶寶得到充分練習。
不要因為著急或圖省事而剝奪他自己穿衣服的權利。如果實在著急出發,可以把穿衣服變成兩個人的合作項目:“你穿外套,我給你穿褲子!”
6 開始分享
典型年齡:3 歲
事件描述:在幫助他人和學會分享方面,寶寶的表現和家庭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不同寶寶之間會有較大的差別。總體上來說,2 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穩定的分享概念和行為,這時寶寶大部分的狀態還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庇袝r會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
到3 歲時,寶寶才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有些小朋友開始能夠接受讓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自己的玩具;四五歲時,開始與別人做交易:“如果你跟我玩,我讓你玩我的芭比娃娃?!?/p>
媽媽:從小鼓勵孩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和朋友間分享的行為,并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鼓勵變成“強迫”,尤其是3 歲以下的寶寶。因為這時寶寶還沒有形成對分享穩定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著感覺走的。如果他舍不得分享小餅干給別的小朋友,不要因為感覺自己沒教好孩子很沒面子,而硬要從他手里奪走一塊,強迫他分享。你可以從書包里再變出一個小山楂或是帶著歉意安慰那個想得到餅干的小朋友。
如果寶寶只是因為畏懼你的高壓“政策”而“分享”或“幫助”他人,就感受不到分享和幫助他人的快樂,這可能會阻礙他自身的這種美德的發展。要知道,道德觀念的發展是以道德情感為基礎的,缺少了這種樸實、美好的情感基礎的道德觀念,是最不牢固和易瓦解的。
編輯/ 申艷(shenyan@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