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年會上,寧波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胡茂偉先生贈我一本《百虎迎春——胡茂偉虎字書法作品集》,是他本人收集創(chuàng)作的漢字中數千年來各樣的虎字書法。今年是虎年,虎文化在我國及亞洲民間文化中一直是津津樂道的,老虎既是珍稀動物,又是美麗、勇猛象征的吉祥物。在中國,虎的形象隨處可見,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虎字,現代漢字中的虎也很像一只虎。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戎族中也有出現,直到今天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觀念。
漢字具有象形的特征。古人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后來又造出合體的會意字、形聲字。在茂偉先生的百虎奇字中,能夠清晰地看到數千年來虎字象形會意的衍變。
茂偉先生浸潤墨海多年,曾得到丁乙卯、章祖安、沙孟海等名家大師的指點,近年來成就頗豐,作品曾多次入展西泠印社及全國、全省書法大展。從這本“百虎奇字”書法來看,他側重以篆隸筆法書寫虎字,也用章草筆法,有篆書圓轉婉通的筆意,又突出隸書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的特征,點畫間俯仰呼應,筆勢中提按頓挫,一波三折、蠶頭雁尾結構的重濁輕清、參差錯落,風格多樣,或雄強、或雋秀、或飄逸、或樸茂、或嚴謹,顯示出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的氣息,又給人以渾厚端莊、雄偉遒勁、古趣盎然又不乏新意的感受,其尋源創(chuàng)作的不同時期的虎字,從中能看到我國數千年書法變化中的“尚象、尚韻、尚法、尚意”等各個時代書法藝術實踐中的審美風尚。
讓我還感到驚奇的是茂偉先生給一百二十個虎字都配了用行草小字書寫的成語,每個帶有虎字言簡意賅的成語,又與那個大大的虎字書法意境相吻合。那個配之“虎蕩羊群”的虎字,字架開闊,筆力強勁,恣意狂放,虎風雄威,躍然紙上;配之“一虎群敵眾”的虎字,則是頭縮尾掩,一副見勢不妙只求自保的神態(tài);配以“九牛二虎之力”的那個虎字,字形特別,似一虎分倆,又似二虎相視并立稱雄;還有配以“云龍風虎”的虎字,筆法空靈活跳,似云龍飛舞,又似虎躍山崗。我手中的這本作品集不少年輕朋友見了也嘖嘖稱奇,兒子是屬虎的80后,翻看這部著作時,也是頗為入迷。
我與茂偉先生是初識,本來我對那些有技藝特長的人總是在抱有敬仰之意的同時,又保持著一些屬于自己的距離,可與茂偉先生相談不足半日,卻為他不驕不躁、清雅平和的姿態(tài)所嘆服。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既需天賦,更需品格,有的人學有小成,便視為人前耀技的本領,張揚而又狹隘,而茂偉先生卻是低調樸實中見堅韌、見寬厚、見真功。用北宋書論家朱長文的話來說:一個人的書法藝術的高下與他的品格修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
近日,我又見到媒體報道,茂偉先生創(chuàng)作的書法百虎奇字和寧波畫協(xié)主席何業(yè)琦先生(畫界譽為江南虎王)創(chuàng)作的百虎圖,將在上海世博會上參與布展,那可是讓地球村全體村民共享的一次展示,展示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風采,展現人類共有的美好情懷。我衷心祝愿他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