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洲幼蟲腐臭病:本病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弱群、保溫不良、飼料不足的蜂群最易發生。發病死亡多在2~4月齡期。發病初期,幼蟲身上無光澤,出現少量死亡,病情嚴重時,幼蟲全部腐爛,散發酸臭味,導致蜂群棄巢而逃。因此,對發病蜂群要加強管理,蜂群發病時可用.5公斤糖漿加10萬單位鏈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鈉調勻喂蜂,每框約喂50克,兩天一次,連喂6~7次。
2.囊狀幼蟲病:本病多發生在春秋氣候多變季節和蜜蜂繁殖期,發病死亡的是六日齡幼蟲,死后挑尸呈“囊狀”,群眾稱它為“尖頭蟲”。對囊狀幼蟲病,要選擇抗病力強的蜂群培育蜂王、雄蜂,替換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要加強飼養管理,補充人工飼喂,做好換王斷子清巢工作,減少病源。發病時,可選用半枝蓮、貫眾、虎杖等的其中一種,用干品50克,加水煎濃去渣后,按一比一加入白糖,配成藥糖漿喂10框蜂。
3.孢子蟲病。本病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節發生,患病蜂群初期無明顯癥狀,病情加重后,中腸浮腫,體色變黑,飛翔力減弱,不久就會死亡。可采用5%~10%醋糖漿,或0.5公斤糖漿加入巴龍霉素10萬單位拌成藥糖漿,每群蜂喂藥糖漿100~150克,1~2天1次,連喂7~10次。(廣東 陳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