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國外打工回來的朋友講,一天,他在老板家準備收工吃飯時,無意問發現這家還不到3歲的小孩拿著一把鑰匙想打開儲藏小食品的專柜,動作笨拙很不靈活,鑰匙試插鎖孔幾次也未插好,于是他想過去幫忙,卻被這家主人阻止,并說:“讓他自己去開,多琢磨琢磨,也許能從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術、找到竅門。”真的,那孩子折騰了好長時間,終于如愿地打開了柜門,挑出了自己愛吃的東西。大人看了興奮不已。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這是時代的要求。望子成龍、望士成風是每個父母一生中最大的愿望,然而。如何才能使孩子真正成才,卻是大有學問的,現在有不少的年輕父母總是在孩子考試分數上、班級排名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動手。以至于不少有特長的孩子在父母不恰當的呵護下,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導致了這些孩子依賴性強,有的甚至進入大學以后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吃穿都要大人陪伴照顧:有的高才生畢業后,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和無法應對社會上的實際生活,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這是培養、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環節。天下的父母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關鍵是要疼愛有度,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到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激發孩子去體驗生活、了解生活的熱情,在動手中增長孩子的才干,這也是每個家長應該擔負的職責和任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其煞費苦心地要求孩子在學習成績、分數上下工夫,還不如給孩子一個純真的藍天,“讓他們學會自己動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孩子必然會積極向上,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有用人才。(廣東 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