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特別流行請名人題寫匾額。這是因為大門臉上面的匾額,是門面是臉面,請名人助陣可以提高知名度。其實這種習俗由來已久,比如說乾隆皇帝題“都一處”、嚴嵩題“六必居”、老舍題寫“仿膳”。其實不僅是這些,早在清朝慈禧太后的頤和園竣工的時候,也想請個名人給題個匾,但是這個名人不好選,在慈禧太后眼里,到底什么人才能算是名人呢?
頤和園的金匾
一提起慈禧老佛爺的私家花園“頤和園”,相比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那今天得問問您了您知道東宮門上那塊“頤和園”的金匾是誰寫的嗎?他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圣上——光緒皇帝載泌。您別看就寫這三個字,前前后后折騰了他有一個多月。
話說頤和園竣工之后,老佛爺想找人寫塊金匾掛在東宮門上,思來想去的就把這活兒派給光緒皇帝了,這光緒皇帝倒也痛快,在玉瀾堂里眨眼的功夫就把這字給寫完了第二天就給掛上了。可是沒想到,老佛爺一看這字就氣不打一處來,心里琢磨,‘我見過難看的字就沒見過這么難看的,歪七扭八是沒版沒眼’,立刻就叫人給摘了。光緒一聽這事,心里是非常郁悶,本來是個露臉的事這回變成現眼了,那怎么才能把這個面子給掙回來呢?
經人介紹,光緒皇帝找到一個叫王家福的木匠,他雖然是個農民,卻寫的一手好字。第二天,光緒就微服私訪,到村里找王老師學字去了。學了半個多月,光緒寫“頤和園”都快寫吐了,練成之后,他把滿朝文武百官約到了玉瀾堂,當場秀了一把,洋洋灑灑的寫下了“頤和園”三個大字,老佛爺見了喜歡的不得了立刻命人刻匾掛在了東宮門上。不恥下問的故事倒是聽的多了然而像光緒皇帝這樣,誠心誠意的向—個農民拜師學藝的,還真是不多。
再看故宮外朝匾額
話說1911年,袁世凱當上了民國大總統,三年來心里就沒痛快過,老是冥思苦想著要當皇上,這回也算是心想事成吧。1914年,袁世凱建立的“洪憲”王朝正式成立了。但是沒承想,他被老百姓罵的連紫禁城的門都不敢出了,無奈之下,他下了一道“圣旨”,“漢化”紫禁城以表示跟清朝徹底決裂。所謂“漢化”呢,就是袁世凱要把紫禁城里所有宮殿匾額上的滿漢文字統—寫成漢字,為的就是特此證明自己不是清朝的皇帝,這么一來,說不定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了。
但是老百姓也不傻呀,即使一個字不寫,袁世凱他也是皇上,而老百姓恰恰最痛恨的就是這個皇上。所以袁世凱的這種做法,明擺著就是換湯不換藥。然而他這種欲蓋彌彰的行為,也只是“漢化”紫禁城的外朝了,內廷是紋絲未動,因為末代皇帝溥儀還住在里面呢,而且全國還遍布著他的勢力。所以袁世凱也就沒敢輕舉妄動。
想來袁世凱這皇帝當的也夠憋屈的,內憂外患不說吧,整天還擔驚受怕的,所以當了83天的皇帝就讓人給趕下去了。而故宮外朝這些被他改過的匾額,卻都保留了下來,成了他復辟帝制的罪證。
孔廟萬世師表匾額
北京城里的孔廟,是前不久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的,盡可能的恢復當年的原貌。可正是這句修舊如舊,讓人發現了孔廟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成殿門口的匾額。全國各地的孔廟,大成殿上懸掛的都是“大成殿”三個大字,唯獨北京這座孔廟,門上又掛著“萬世師表”的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現如今孔廟大或殿門上掛著的這塊“萬世師表”的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墨寶,也是1979年才把他請到這兒來的。之所以這么做,那都是沖著袁世凱去的,因為在這之前—直掛的都是袁世凱的匾額,袁世凱的匾額怎么會掛著這里呢,這里面另有隱情。
眾所周知,大成殿里供奉著孔子的圣像,而孔子又是清朝皇帝們不遺余力而倍加推崇的人物,凡是皇上登基之后,都要親筆題匾掛在孔廟的大成殿上,以表示自己對孔夫子的崇敬。從康熙皇帝玄燁到宣統皇帝溥儀,九位皇帝九塊匾,有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與天地參”、同治的“圣神無縱”等等,這全是皇帝歌頌孔子的。后來1914年,袁世凱復辟當上了皇帝,也題了一塊匾,您聽聽,叫“大總統告今”,意思是吹捧自己的至高無上,宣告天下自己當了皇上。
1979年的時候,人們用“萬世師表”取代了“大總統告令”,人心所向。然而選擇康熙的御筆說法眾多,按照一般的說法,一是康熙皇帝的悼子響,畢竟他創造出了康乾盛世,二來人家這字也寫的漂亮,最關鍵的—點,就是在孔廟里掛上“萬世師表”的匾額,也還是合乎常理的。匾額已換,那塊被摘下來的匾額又被放到哪里了呢?真算您問著了,這塊匾現在被掛在了托成殿內最不易被看到的東墻之上。與諸位皇帝的匾額正好相對。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年府匾額
現在的新華社印刷廠,就是清朝的雍正皇帝,賜給年羹堯的府邸的所在地,當然了,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就記錄在《京師坊巷志稿》上,“年羹堯賜宅在象房橋西側,象來街之東承恩寺南側。利用的是明巡查倉院舊址,清末為法律學堂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參議院曾設在清末法律學堂內,今為新華社印刷廠”。
年府里曾經懸掛了一幅名為“邦家之光”的匾額,意思是說,年家的存在是一個國家的光榮,那是非常的囂張。他之所以敢出此狂言,就是因為他—直能輔佐著雍正皇帝,又獲得了一個“一等功臣”的稱號,使得他在朝中飄飄然了不僅是目中無人,甚至有時候連雍正皇帝都快裝不下了整天里指手畫腳吆三喝四。以至于文武百官開始在他的匾額上做起了文章,因為繁體字的“邦”和“敗”筆畫相近,“光”和“先”字形相似,所以大伙就把他們家的“邦家之光”給念成了“敗家之先”了。正所謂人言可畏,自從那兒以后,年羹堯就開始霉運當頭了,直到被皇帝賜死,顯然這跟他平時猖狂自負有關。
在這里。咱們只能誠懇的送給年羹堯—句話了,做人要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