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一旦發生,后果嚴重,所以它的預防應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那么,究竟應該怎樣預防腦梗死呢?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腦梗死的危險因素,評估個人的腦梗死風險,而后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預防措施。
避開危險因素
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很多,有些是無法干預的,如年齡(人過中年,腦梗死的風險會逐年增高)、性別(男性比女性更易發病)、遺傳等。
此外,有許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腦梗死的發病有關,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頸動脈狹窄、冠心病、心房纖顫、肥胖等疾病以及吸煙、長期大量飲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或藥物治療進行干預。
自我評估腦梗死發病風險
根據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澳大利亞腦基金會設計出腦梗死發病風險自評表,通過評分就能評估個人腦梗死發病風險。
積極預防
了解了自己的腦梗死發病風險,便可采取個體化的預防措施。
腦梗死的預防主要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主要針對未發生過腦卒中,但具有腦卒中危險因素的人群,消除危險因素是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二級預防主要針對已發生腦卒中的患者,特別是有過“小中風”的人,使其免于發生進一步的腦卒中。

即使腦梗死風險較小,也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攝入有益健康的食物,如各種水果、蔬菜、谷物、脫脂或低脂奶制品、魚類、禽肉、瘦肉、豆制品等。
◆減少肥肉、動物內臟、蛋黃、糖和鹽的攝入。
◆減少飲酒。
◆保持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維持18.5~24.9理想的體重指數,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
◆對于吸煙者而言,腦梗死發病風險在戒煙2年后逐步降低,5年后才能達到普通人的水平,所以,吸煙者應盡早戒煙。
◆運動可以減少腦梗死的發生,每日快走50分鐘,或跑步30分鐘,每周不少于4天。
腦梗死發病風險較高者,除調整生活方式外,還應針對危險因素進行治療。高血壓患者應穩步、持久地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還應更嚴格地控制血壓和調節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者,特別是伴有冠心病、頸動脈狹窄者,可服用他汀類調脂藥。心房纖顫者,年齡在65歲以上,或雖低于65歲,但伴有冠心病、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時,可口服華法林治療,并定期化驗凝血酶原時間;不具備化驗條件時,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已經發生過腦梗死或短暫性腦缺血的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還應選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氯比格雷等藥物,以防止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