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揉發梳頭
兩手十指微曲,用指端經前發際梳到后發際以及頸項兩側18~36次。
要求:用力適當,不要斷斷續續。
注意:指甲要光滑,不能損傷皮膚。頭部有破損或皮膚病時禁用此法。
作用:能減輕高血壓性頭痛、頭昏、神經眭頭痛、偏頭痛等疼痛癥狀。并能防止早生白發,以及穩定情緒,提高分析能力,有利于讀書和學習。
2 雙鳴天鼓
用兩手掌心按緊雙耳,手指放在枕骨后,大拇指朝下,將食指按在中指上,然后食指迅速從中指上滑下,用食指彈打風池穴(枕骨后凹陷處)18~36次。
要求:敲打時,耳內要昕到“咚、咚、咚”的響聲。
作用:對聽力減退、耳鳴、頭昏、神經衰弱、健忘、智力減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并能提高分析能力,有利于讀書和學習。
3 推拉雙耳
用掌心推拉兩耳的正反面按摩時,可分三個步驟:
(1)先將手指朝上,由下向上推耳朵的正面,直至掌根部位。
(2)用掌根把耳朵翻過來,由上向下拉,直至食指和中指的手掌指縫間。
(3)再用食指和中指夾拉外耳輪和降壓溝18-36次。
要求:推拉時速度不要太快,用力要適當。
注意:冬天有凍瘡時不宜,或僅用微力。
作用:有助于消除疲勞,能使精神愉快。由于耳朵上有治療全身疾病的穴位,所以經常按摩耳朵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4 運目養神
兩手虎口交叉,將掌心按在丹田(臍上)。運目時可分兩個步驟:
(1)順時針運轉雙目18~36次,閉眼休息一會。
(2)逆時針運轉雙目18-36次,閉眼休息一會。
要求:運轉速度不要太快,要有規律。
作用:主治假性近視、眼花、視神經疲勞等,并能提高人體的反應能力。
5 刮眼明目
兩拇指點按在兩側太陽穴上,用食指刮上下眼眶和眼瞼18~36次
要求:用力要柔和,速度不要太快。
注意:按摩時,要洗凈雙手。
作用:緩解視神經疲勞、假性近視、迎風流淚、眼球痛、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頭痛等,并能防止和減少眼部周圍的皺紋。
6 捋鼻防感冒
用兩個大拇指指關節沿鼻唇溝上下按摩18~36次。一上一下為一次。
要求:用力要適當,速度不要太快。
作用:主治鼻炎、上頜竇炎、面神經麻痹和預防感冒。
7 浴面生華
用兩手掌心在面部兩側分別做旋轉按摩,左手按摩左面部、右手按摩右面部18~36次。
要求:用力要柔和,并使面部發熱。
注意:按摩時,清凈雙手。冬天手冷時,先按摩雙手,等手發熱后再按摩面部。
作用:能穩定情緒以及減少面部皺紋、妊娠期色素沉著,使皮膚富有彈性和預防感冒。
8 叩齒固腎
兩手十指交叉,將掌心按在丹田。叩齒時共分兩個步驟:
(1)輕輕地叩擊門牙18~36次。
(2)輕輕地叩擊邊牙18~36次。
要求:叩擊時要輕而有節奏,不要忽快忽慢。
注意:安裝假牙者不宜。牙齒松動或有炎癥時禁做此動作。
作用:能使齒質堅同、咀嚼肌有力,起到固齒強腎的作用。
9 攪海吞津
攪海,就是轉動舌頭的意思。吞津,就是吞口水。做時可分三個步驟:
(1)用舌尖在口腔內順時針轉動18~36次。
(2)舌尖逆時針轉動18~36次。
(3)將產生的口水分1次或3次吞下。
要求:要將口腔內產生的津液一鼓作氣地吞下。古人有“咽下聲聲響,百脈均調勻”之說,所以吞津時要“咕咚”有聲,似送丹田。
注意:舌尖不要伸到牙齒的外面,要在牙齒的里面轉動,以免牙齒磨破舌頭。
作用:能助消化,治便秘,防治口腔病,以及治療語言功能障礙、口吃、流涎、面神經麻痹等。
10 拍拉肩井
站立,兩腿分開,略寬于肩。兩掌左右輪換拍拉肩井,先用左手拍拉右肩井,再用右手拍拉左肩井,拍拉18~36次。一左一右為一次。
要求:先用掌心在肩井穴上拍打一下,再由后向前拉,一拍一拉一氣呵成,兩手此起彼落。拍打時肩部要放松,適當用力,腰部隨之自然轉動。
注意:孕婦不宜。
作用:緩解落枕、頸椎病、腰肌勞損時出現的不適癥狀,并能防止肩周炎、腰腿痛,還能強壯身體。
11 橫捋胸肋
兩掌左右輪換橫捋胸肋,先用左手橫捋右胸肋,再用右手橫捋左胸肋,做18~36次。一左一右為一次。
要求:要從胸肋的,卜端橫捋到胸肋的下端,再由胸肋的下端橫捋到胸肋的上端,反復進行。兩手此起彼落,用力適當。胸腹部要放松,腰部要隨之自然轉動。如有噯氣要排盡。
作用:對治療肋間神經痛、胸悶、氣喘、咳嗽、呃逆、冠心病、肝硬化、膽囊炎、腹脹、腹痛、糖尿病等疾病有輔助作用,并能防治心肺疾病。
12 正反揉腹
兩掌相疊,用掌心旋轉按摩腹部。可分兩個步驟;
(1)順時針旋轉按摩腹部。按摩時,以肚臍眼為中心,上到劍突下,下到恥骨上緣,做圓形的旋轉按摩18~36次。
(2)逆時針按摩18~36次。
要求:腹部放松,用力適當,如有噯氣要排盡。
作用:對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呃逆、便秘、月經不調、痛經、不孕、子宮下垂、腎下垂、陽痿、遺尿、尿頻、前列腺炎、尿道結石、糖尿病等疾病有輔助的作用。
13 背搓腰際
兩手同時在背后由上向下推搓兩側腰部至臀部18~36次。
要求:腰部和腹部要放松,適當用力,人體要隨著按摩前后擺動。
注意:患有腰椎滑脫和腰椎間盤突出時,不要彎腰。
作用:能培本固元,加強腎功能,提高性功能,防止早衰以及腰椎退行性改變。
14 敲打命門
兩手輕輕握拳,有節奏地輪換敲打前后命門(臍中為前命門,背后與臍中相對的位置為后命門)18~36次。
要求:腹部和腰部要放松,用力適當,邊敲打邊自然轉動腰部。
注意:孕婦不宜。患有腰椎滑脫和腰椎問盤突出時,轉腰要輕松靈活,切忌用力。
作用:可強腎壯腰,增強胃腸功能,減少胃腸道疾病。
15 按摩上肢
兩手左右輪換按摩上肢的內、外側18~36次,一左一右為一次。
要求:邊按摩邊自然轉動腰部,用力要適當。
作用:舒筋活絡,祛除風濕,能使上肢經絡暢通、氣血流暢,對抬舉困難、肩臂痛、上肢關節痛、偏癱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并能防治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失眠、肩周炎、網球肘等。
16 按摩下肢
兩手左右輪換按摩下肢的內、外側18~36次,一左一右為一次。
要求:用力要適當。
作用:舒筋活絡,祛除風濕,能使下肢經絡暢通,氣血流暢。
17 按摩涌泉
兩手掌心分別按摩兩足的涌泉穴(在腳底心)和腳背18~36次。
要求:適當用力,使腳底發熱。
作用:防治失眠、頭昏、頭痛、心臟病、高血壓、癔癥、胃病、足底痛以及足底反射區對應性疾病。
18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順序在腹部(以丹田即肚臍眼為中心)、腰部、胸部、背部、肩部與上肢、面部與頭部以及下肢做輕松而富有彈性的拍打,不計次數,以舒服為宜。
要求:全身放松,用力輕巧,速度稍快而有節奏。
注意:體弱者、病人、孕婦不宜。
作用: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疏通全身經脈,使得真氣旺盛,氣血流暢,筋骨強健,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