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在健康管理中,肥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我們可以通過對于肥胖的預防和控制,達到健康的目的。
肥胖不僅影響工作、生活、美觀。而且對健康有一定危害性。肥胖是目前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對人類健康威脅的第三大敵人。肥胖者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及膽石癥等。臨床化驗發現,絕大多數單純性肥胖患者出現內分泌紊亂,尤其是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實驗異常、性激素水平紊亂、腎上腺皮質激素偏高、瘦素增高等異常,青少年肥胖還易導致肥胖性生殖無能癥。肥胖病的科學管理,對截斷上述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肥胖的標準及危害
肥胖指人體脂肪的過量儲存,表現為脂肪細胞的增多和(或)細胞體積的增大,即全身脂肪組織塊增大,與其他組織失去正常比例的~種狀態。
國際上通用的判定標準是體重超過了相應身高所確定的標準值20%以上。BMI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指標。BMI指數=體重(公斤1除身高(米)的平方。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肥胖癥顧問小組提出根據BMI診斷肥胖的標準:BMI≥25為超重,BMI 25~29.9為肥胖前期,BMI 30~34.9為肥胖1級,BMI35~39.9為肥胖2級,BMI≥40為3級,以上標準主要基于歐洲人的資料制定。在亞太地區另有分級標準:BMl≥23為超重,BMI 23~24.9為肥胖前期,BMI 25~29.9為肥胖1級,BMI≥30為肥胖2級。
1997年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如下:
1 許多研究證實了脂肪分布與健康的關系。上身性肥胖(以腹部肥胖為主)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增加,同時死亡率亦明顯增加。下身性肥胖(以臀部和大腿肥胖為主)患上述疾病的危險相對較低。
2 肥胖是引起高血壓患病率增加的危險因素。肥胖者周圍動脈阻力增加,從而使血壓升高。肥胖也能增加心臟負擔,引起心肌病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3 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常表現為對葡萄糖的不耐受,對胰島素的抵抗性。
4 極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發生異常,表現為明顯的儲備容積減少和動脈氧飽和度降低。肥胖病人最嚴重的肺部問題是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和肥胖性低通氣量綜合征。
5 肥胖婦女常月經不調,男性的游離睪酮濃度也可能下降。
二、控制肥胖的方法
1 控制總能量的攝取量,限制每天的食物攝入量和攝入食物的種類。減少熱能必須以保證人體能從事正常的活動為原則。還應當保證三大營養素的生熱比,即蛋白質占熱能的25%,脂肪占10%,碳水化合物占65%。
2 食物選擇上應多吃瘦肉、奶、水果、蔬菜和谷類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為防止饑餓感可以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3 應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迷戀零食、偏食等。
4 運動方法。長期低強度體力活動如散步、騎自行車等是肥胖病人首選的運動療法,但貴在堅持。
5 藥物療法,如常用的中西醫減肥藥物。但要慎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 非藥物療法,如中醫針刺療法,推拿按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