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本屆初中生作文大賽決賽作文的評審,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只有真正寫自己的文章,才會是出色的文章。
好作文永遠是最具個性化的,而個性化對同學們的寫作來說,首先應該是寫自己獨有的生活。10篇特等獎作文中,有4位同學寫《成長的滋味》,無一不是寫自己成長的故事,寫自己在經歷成長中的各種況味。《窗里窗外》是一篇不容易寫出個性風采的賽題,但兩位同學卻能勝人一籌:一位同學寫自己在2008年春天那場大雪中的所歷所見所感所思,很有震撼力;另一位同學寫自己練習鋼琴的艱難過程和成功的喜悅,巧妙地扣住了文題,匠心獨運。《了不起的》這一道半命題作文,其中兩位同學的文章依然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一個是與同學的交往,一個是觀察一條狗阿黃的過程與感悟。即使另兩位同學分別用蒙太奇和童話寫法去經營《了不起的》這樣的文章,雖內容本身并非自己親歷親為,但也是生活本身已有和可能有的,只是用了一種藝術的表現而已。
我想這些獲特等獎的同學,可能早已對黑格爾的一句話深入于心:文學永遠需要的是“這一個”。課程標準一直強調,中學生要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真實地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要細心觀察和再現生活;二是要真情體驗和思考生活。
從獲獎作文來看,同學們大多能將生活場景、畫面或故事描繪得細致、生動、感人。“上課的時候,我經常看見你捂著胸口發抖,嘴唇被牙齒咬得凹凸不平,臉色慘白,渾身都是汗。我很害怕,問你有沒有事,你總是眉頭一舒,爽朗地笑著說沒事,只是有點疼。你曾說過:‘別人是陽光總在風雨后,而我的生命前前后后都是陽光。’同學們問你手術疼不疼,你搖搖頭,掀起衣服,從胸口到肚臍是一道長長的疤。它像一根青藤,緊緊纏繞在你瘦弱的胸膛。你笑起來,那滿口皓齒猶如天邊閃爍的星辰,照亮了你那單薄的生命。”這樣的記敘和描寫,讓“微笑”成了風景,讓下文的升華有了根。
會寫作的同學總不會忘記在充分展開文章之后,把自己對人和事的體驗與感悟凝聚成精粹的語言加以表達。“做人就應當如這條了不起的狗,或許出身不名貴,或許從事著被人輕視的職業,但絕不喪失人格。兢兢業業,恪守職責,不為誘惑所動,不為威脅所動,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我渴望成為像阿黃一樣了不起的狗。”有了這樣的生活思考,文章一下子亮了起來。
寫作經驗豐富的同學更善于在描寫中滲透感悟。“突然,我看見了一只小蟲,它正在攀窗欄,試圖越過那一道道障礙,到外面的世界中去。但它太小了,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它一次次從窗邊上掉下來,又一次次搖搖晃晃地爬起,繼續向上攀。有時只是剛爬起來,卻又倒了下去。我笑了起來,笑它的笨拙,笑它的不自量力。這一次,它快要接近頂的時候,又重重地摔了下去。我以為,它肯定絕望了,一定不會再爬了。但我錯了。它艱難地立起來,用很慢的速度向上爬,向外面美好的世界一步一步挪去。”這樣寫來,自己的感受與眾不同,更新人耳目,文章自然就更具個性化風采。
做生活的有心人,堅持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只要同學們堅持實踐,就會品嘗到成功的滋味。
蔡明,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名教師、作文教改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