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美國M16槍系的品評已經夠多了,特別是經過伊拉克戰爭以來,美軍對其戰地使用的武器給出了一份詳細評價報告。總的來說,對M16的詬病指責尖銳,取代M16的呼聲一時高漲。但冷靜思考過后,成熟的觀點是M16仍將繼續服役,當然,在其基礎上的改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從“用進廢退”的角度審視M16,以此來看M16能走多遠——
恰到好處的空倉掛機解脫鈕設置
首先體驗一下M16步槍射擊前的準備動作:用右手握住握把,向前伸出食指,指尖剛好能落在彈匣卡筍上,同時,拇指可以輕松撥動保險/快慢機鈕。左手持彈匣插入彈匣口時,豎起的拇指正好可按下空倉掛機解脫按鈕。由于按鈕位置得當,使得更換彈匣、上膛、打開保險等操作非常流暢自然,一氣呵成。相比之下,AK47的保險/快慢機鈕位于機匣右側前端,遠離握把,所以操作時右手必須離開握把,其人機功效顯然要略遜一籌。
M16槍族這種單手上彈匣、解脫空倉掛機的設計理念深深影響著當代步槍。如HK公司在將G36步槍推向美國市場時,即對其空倉掛機系統進行了改進。原先插入彈匣后,需用另一只手拉拉機柄才能解脫空倉掛機。改進后,將空倉掛機裝置設計為L形拉柄,并設在扳機護圈內,以便在更換新彈匣之后,可用單手快速解除空倉掛機狀態并上膛。
瞄具的演變與“用進廢退”的提把
在武器設計中,瞄準基線越接近槍膛軸線,射擊精度就越高,但同時槍托設計也相應較低,由此會帶來槍口跳動大,反而消減射擊精度。因此,瞄準基線、槍托設計要選取最佳平衡點。AK47的瞄具設計得較低,相應地,其采用下彎造型的槍托,因此射擊時導致槍口上跳較大,影響射擊精度。而M16步槍則采用直槍托設計,使抵肩點處在槍膛軸線上,明顯緩解了射擊時的槍口上跳。同時又用一個三角形準星座使準星抬高,照門則安裝在提把上,從而使瞄準基線升高到一個合理的高度,由此抵肩瞄準時非常方便、自然。因此,把M16步槍的提把稱為兼具照門座功能的提把似乎更為貼切。M16步槍采用直槍托與高瞄準線的設計,是綜合權衡各方面利弊之后確定的有利于持槍瞄準、提高射擊精度的值得肯定的方案。
M16步槍的提把與上機匣是一體的,在安裝瞄準鏡時,提把就顯得有些礙事了。光學瞄準鏡安裝在提把上,自然提高了瞄準基線,使得瞄準時很不自然,尤其是臥射時。另外,全槍的質心與高度也相應提高了,使得據槍時很不穩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90年代開始列裝美軍的M16A3步槍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將固定提把改為可拆卸式提把,同時上機匣也改為整合皮卡汀尼導軌的平頂式機匣(與M4A1卡賓槍相同),其后續型號M16A4步槍也沿用了這一結構。這樣,就可以將光學瞄準鏡直接安裝在機匣頂部,使得其瞄準基線與機械瞄具的瞄準基線位置基本一致。另外,M16A3/M16A4在出廠時,廠家也推出了多種可折疊的覘孔式照門,其放平后并不影響光學瞄準鏡的安裝與使用。
無奈的卡賓槍槍托
M16步槍采用直槍托設計,槍托內裝有緩沖器與復進簧,有效地縮短了全槍長度。但是對于M16槍族中的卡賓槍,這一槍托結構卻成了改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M4/M4A1卡賓槍主要裝備美軍特種部隊與機械化部隊。M4/M4A1卡賓槍的槍管長度由M16A2步槍的510mm縮短為368mm,全槍長則由1000mm縮短為840/760mm(托伸/托縮)。而以M4Al卡賓槍為基礎發展的MkiSMod OCQBR(Close Quarters Battle Rifle)卡賓槍,為了便于室內近戰,則更進一步將槍管縮短為262mm,全槍長為746/666mm(托伸/托縮)。但Mkl8為了將全槍長從M16A2的1 000mm縮短為666mm,首先將槍管的長度幾乎縮短了一半,而槍托僅縮短了80mm。這種“砍頭不砍腳”式的改進,正是由于槍托內部設有緩沖器與復進簧,從而使槍托長無法進一步縮短。這種設計上的“先天不足”無疑是M16槍系改進道路上的障礙,若要改變現有的槍托結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