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經百戰的部隊
美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和第10山地師都曾身經百戰,經受過無數戰火的考驗;如今在阿富汗戰場上,他們以堅韌的毅力同樣上演著頑強之師的一幕。
第1機械化步兵師 第1機械化步兵師成立于1917年,是美國陸軍中資格最老、參與美國歷次主要戰爭的攻堅主力;同時也是美國陸軍中組編最早、在戰時組編的永久師團之一。該師的徽章印為阿拉伯數字“1”。
一戰期間,美國加入協約國正式參戰。由于當時美國的正規部隊都分散在墨西哥邊境和本土各地,為了征集兵力應戰,美軍只好從各地抽調兵力匆匆組建了第1遠征師,并派往法國。向法國派駐后不久,該部隊即正式改編為美軍第1步兵師。該師在一戰中參與了多次戰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圣米耶爾戰役和馬斯一阿爾貢戰役。
一戰結束后,該師于1919年8月被解除戰時編制,改為平時編制。
二戰爆發后,該部隊于1942年8月被派遣到英國,同年11月在北非登陸。1943年7月,其參與了西西里島攻堅作戰。1944年6月,其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海岸登陸。該師憑借數次敵前登陸的經驗,已發展成為美國陸軍中的王牌主力。
二戰結束后,該部隊并未立即返回美國,而是留在德國,直到1956年才返回。1961年柏林墻建立后,該師于翌年被派遣到西德,在西柏林展開軍事行動。1965年,美國正式介入越南內戰后,該師被派遣到南越地區,直到1970年期間其都在該地區實施作戰行動。
之后,該部隊改編為第1機械化步兵師,但改編的具體時間不詳。1991年,第1機械化步兵師參加了海灣戰爭。1996年,其司令部移至德國,于1996~1997年在波斯尼亞開展維和行動。1999年,該師又陸續在馬其頓和科索沃展開軍事行動。2003年,在伊拉克從事治安維護行動。2006年,第l機械化步兵師司令部從德國返回美國本土,之后開始廣泛從事世界范圍內的反恐作戰,現正駐守阿富汗實施行動部署。
第10山地師 第10山地師是美國陸軍中惟一一支山岳部隊,以輕型步兵為主體。該師的徽章是由兩把M5刺刀組成的羅馬數字“x”,代表“10”,其上方為英文字母“MOUNTAIN”,即山岳。
該師的建立最早要追溯到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當時,前蘇聯設想戰爭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卻沒有料到其軍隊的進攻遭到了芬蘭雪橇部隊的頑強抵抗,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受此影響,美國陸軍開始著手研究冬季作戰和山地作戰。
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的翌日,美國陸軍創設了最初的山地部隊——第87山地步兵大隊。之后,該大隊的規模擴編為連隊,后于1943年7月13日正式改編為“第10輕型步兵師(山岳)”,1944年11月再次改編為“第10山地師”。由于該師士兵執行任務時總是攜帶登山鋤和繩索,所以也被稱為“登山運動員”。
第10山地師建成之后不久即開赴意大利戰場。在該師經歷的戰斗中,1945年2月在意大利的亞平寧山脈攀登900m的斷崖后攻擊德軍防守的高地,被傳為佳話。在同年4月開始的同盟國聯合軍的攻勢中,第10山地師一直作為美軍的先鋒部隊活躍在戰場上。二戰結束后的1945年11月,第10山地師被解散,但于1948年又被重建并再度編為“第10步兵師”,繼續從事作戰訓練任務。其于1954年作為戰斗部隊被派遣到西德,1958年返回本國。
1985年2月,該師被再度改編為“第10山地師(輕步兵)”,成為一支可隨時應對世界范圍內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部隊,并配備了各種戰略戰術機動的高端武器裝備。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派遣了該師的補給部隊參與戰斗。1993年該師被派往索馬里執行人道救援任務。1994年隨同美國武裝“和平入侵”海地。1998年又被派往波斯尼亞執行維和任務。
2001年,第10山地師被派往阿富汗展開軍事行動,除了負責剿滅恐怖分子外,還擔任對阿富汗國防軍進行訓練的任務。2004年,第10山地師根據美國陸軍的改革計劃被再度調整,現在除了在阿富汗開展軍事行動以外,還有一部分在伊拉克執行軍事支援任務。前線新兵從射擊訓練中成長
來到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軍士兵,有很多都是從未參戰的新兵。他們剛剛入伍,并未接受過正規的射擊訓練,因此到阿富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美軍的軍事基地接受經驗豐富的“老兵”的射擊指導和訓練。射擊訓練內容包括使用M4卡賓槍進行立姿射擊、行進間射擊,以及使用莫斯伯格12號霰彈槍進行射擊等項目。
新兵之前沒有進行過相關訓練,射擊時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因此訓練時教官需要對他們一個個地進行仔細、慎重的指導。由于很多新兵都是在很短時間的射擊訓練之后就要參與正式的巡邏任務,并和當地警察一起協力維持治安,所以為了確保執勤時的安全,新兵在訓練場上都是一絲不茍地接受訓練指導。
艱苦的巡邏和生存環境
美軍在阿富汗的一大任務就是在街區和各地進行巡邏和檢查。在街區巡邏看似輕松,實際卻非常緊張,因為在阿富汗這樣的國家,危險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前一秒還是一片祥和的街區,轉眼間就可能發生爆炸和襲擊,可以說危險充斥著每個角落。除了一般巡邏之外,士兵還要對各地進行檢查——除了處理各種違法行為之外,還要搜索恐怖分子。在罌粟產量世界第一的阿富汗,種植罌粟是違法的,因此沒收罌粟的果實也是檢查的一項任務。雖然該任務的危險系數比不上遭遇爆炸襲擊,但也不容忽視。
士兵巡邏時可以乘坐MRAP裝甲車,這種裝甲車全名為“防地雷反伏擊車”(Mine Resistant AmbushProtected Vehicle,簡稱MRAP),可抵御簡易爆炸裝置(IED,ImprovisedExplosive Device)產生的爆炸,有效提高美軍車隊的生存能力,并且其車頂上還可以搭載12.7mm機槍等武器,更有利于行軍使用的特點。目前,這種裝甲車正在逐步取代美軍中服役20年之久的悍馬車。
即便有了先進的乘車工具,在阿富汗乘車巡邏仍是一件相當艱苦的事情。因為阿富汗春、夏季氣候十分炎熱,長時間在車內執行任務會感覺到酷熱難耐,這對于士兵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煎熬;再加上阿富汗大部分地區的道路設施不好,路況也很差,開車巡邏時如果遇到土橋等,經常會發生土橋承受不了裝甲車的重量而坍塌的情況,給巡邏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另外,在阿富汗執行任務除了要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恐怖襲擊外,士兵的飲食有時也成為一大煩惱。大型軍事基地中的飲食是由民間公司承擔,但比較小的軍事基地,飲食則由士兵自行承擔。如果趕上執行巡邏或是檢查任務,士兵就只能吃MRE(美軍口糧,MEAL,READY-TO EAT)。MRE畢竟是真空包裝的即食食物,吃多了就會反胃,有時甚至一看到MRE的包裝就想嘔吐,但又不得不為了保持體力而強吃一些。除了MRE之外,士兵有時也依靠餅干、面包等充饑。日常飲食也是對士兵的一大考驗。
在阿富汗,美軍的另一項任務是對阿富汗政府軍士兵以及警官進行軍事指導和訓練。除了一般的射擊訓練外,還要對警官的盤查技巧進行指導,包括對嫌疑人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其是否攜帶武器等。
駐阿美軍步兵的裝備
駐阿美軍所使用的很多個人裝備都是最新的型號,例如乘車人員配備了10TV防彈背心。該防彈背心除了一些基本的口袋外,背面沒有附帶任何口袋。因為乘坐裝甲車執行任務時,過多的袋子就會變成累贅。和數年前相比,現在部隊中更多地配備了ACU數碼迷彩的裝備品,如IOTV防彈背心和防彈背心專用ACS戰斗服。除了一般的戰斗裝備外,醫療袋和戰術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WILEYX公司的TAG-1戰術手套使用山羊皮等高級材料制成,具有高彈力、高耐久性的優點。
另外,士兵們最新采用了BOSE公司的TRI-POINT戰術頭盔,其采用本公司航空兵和戰車兵所用的HEAD ALL系統中的消聲技術,可以有效阻隔周圍的噪聲。配備的麥克風可以左右側互換。
無盡任務之一瞥
美軍士兵一日的生活開始了。
這天,在離基地大約5km的一個警察局中,幾名美軍士兵與10名裝備AK47步槍的阿富汗警官一起向楠格哈爾省東部的巴基斯坦國境附近出發,他們此行目的主要是進行巡邏并對當地警察檢查站的設置和警備使用進行指導和訓練,同時在通往巴基斯坦邊境的道路上設置檢查站,對過往車輛進行人身檢查和車內搜檢。
檢查工作十分辛苦,從白天一直持續到晚上,只有在吃飯時才能得到短暫休息。一天,檢查結束后,所有人都渾身沾滿了汗水和泥沙。由于路途遙遠,當日晚間并不能返回基地,還要在野外宿營,因此在檢查結束后,士兵們收拾好裝備,乘坐MRAP沿著坑洼的道路向宿營地顛簸前進。由于檢查結束時間太晚,到達宿營地時已經是深夜¨點。士兵們身心疲憊,饑腸轆轆,只能依靠MRE充饑。
吃完東西后稍微休息了一下,緊接著又接到了在宿營地夜間徒步巡邏的命令。夜間巡邏也要像白天一樣,身背沉重的裝備。巡邏從夜間12點開始,阿富汗郊外的夜晚四周完全沒有燈光,一片漆黑,士兵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荒野中前進,幸好頭盔上加裝了夜視護目鏡還對行進有所幫助。
楠格哈爾省早晚溫差很大,往往白天氣溫超過35℃,但夜晚氣溫就會驟降。執行完夜間巡邏任務的士兵身體非常疲乏,往往躺下幾秒鐘就睡著了。可幾乎是只睡了一會兒,剛剛早上4點鐘,隊長就會大喊:“起床了,準備出發!”這時,周圍還很黑,身上的倦意、困意還沒來得及得到緩解,士兵們只能把臉上的灰塵一抹又即刻起床,在黑暗中向著下一個目的地出發…… 這就是美軍駐阿富汗的士兵一天的生活,只要不撤軍,這樣的日子就在一天天地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