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華日軍的航空相機
二戰中,日本陸、海軍的偵察機型號頗多,不算海軍,僅陸軍就有八八式、九九式等,而日軍陸、海軍航空兵使用的相機,就如同日本的偵察機一樣種類繁多。我知道的就有形同重機槍的“一五式寫真銃”(日本稱航空相機為寫真銃)和“八九式活動寫真銃”,還有九六、九九、一OO式數種所謂的“極小型”航空相機。其中九九式航空相機還有陸軍型和海軍型之分。據資料,九九式陸軍型航空相機曾山“日光”和“小西六”公刮生產,采用70mm定焦頭,最大光圈為3.5,外漆豆綠色;有一款海軍型采用75mm定焦頭,最大光圈為3.5,外漆灰色。
我收藏有另一款九九式海軍型航空相機,由日本“六櫻社”公司1944年生產,采用150mm定焦頭,黑色外漆。因無說明書,反復擺弄后才得知,其左手木柄控制卷片發條,光圈有4.5、6.3、9三檔,并有75、150、250、400四檔快門速度,還附有紅、黃、橙三種濾鏡,使用120膠卷,幅面為6cm×9cm。
過去我只是在美國《JapaneseAircraft Equipment 1940~1945》——=l{中見過這種類型的九九式航空相機的圖片,而今我擁有了這架66年前制造的相機后,更有興趣研究當年侵華日軍對我國進行的航空偵察及繪制的航測地形圖。
侵華日軍的航空攝影
我在收集到的日本1932年出版的《航空寫真術教科書》(本書由橫須賀海軍航空隊海軍大尉木村健二為偵察用而編寫)和1937年日本陸軍教導學校的《測圖教程》中得知,日本陸、海軍對航空偵察頗為重視,尤為重視關干航空照片的判讀。如《航空寫真術教科書》中例舉的海軍封鎖戰中提到了對我國青島的航空照片的判讀,而《測圖教程》中航空照片的判讀是以我國沈陽北老爺廟1:15000的航空攝影照片為例圖。從這些日軍基礎教材中也可以看出昔日日本軍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企圖昭然若揭。
侵華戰爭全面開始后,日軍航空攝影成為更頻繁和重要的偵察手段。如“七·七事變”之后,日軍偵察機航拍了北京我南苑兵營,而“八一三事變”日軍進攻上海時,日本海軍航空兵偵察了我吳淞、寶山陣地。
侵華日軍的航測中國地形圖
日軍的航空攝影除用于上述的偵察和校正地圖外,也會出于作戰需要利用航測手段制作地形圖。據日本大阪大學小林茂教授匯編的《近代日本地圖制作和亞洲太平洋地域-外國地圖》以及1970年出版的《測量——地圖百年史》等書可知,當年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及侵華日軍在戰爭年代利用航測手段制作的中國地形圖主要有1:2.5萬,1:5萬,以及1:10萬三種比例。
據1941年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外邦兵要地圖整備志》記載,侵華日軍對我國的航空攝影測量制圖始于1928年。當時由出兵山東的日軍第3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制作膠濟鐵路沿線1:2.5萬的地形圖。這也是日軍第一次對國外地形進行航測制圖。
1932年11月和1937年8月,侵華日軍乘“一二·八”和“八·三”兩次淞滬抗戰爆發之機,對我國上海附近西北部和南部進行了飛機航空攝影。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根據1932年的航空攝影于1937年印制出版了1:2.5萬的《戰用空中寫真測量圖》。
2009年5月間,我應邀赴日本進行學術交流。在日本駒澤大學看到了1932年和1937年日軍空中偵察拍攝的上海附近嘉定縣城、常熟滸浦鎮1:2.5萬航測地形圖。這些航測地形圖使用的是日本圖式和地物符號,因當地水網交織,日軍用藍色標示水系,以利判讀。另外,還有日軍航拍的長江邊西周市和滸浦鎮的我國軍隊防御陣地航空照片,其上有判讀注記,并提出讓地面部隊偵察、核實的疑問。從這些航測地形圖可以看出當年日軍對我國地形勘測之詳細。
1938年4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用飛機航測攝影制作了1:5萬河南至陜西段的《黃河沿岸空中寫真要圖》。1939-1941年,日軍利用航測制作了南京、蕪湖一帶的1:5萬地形圖。我曾保存過一幅這一時期1:5萬日軍航測的安徽安慶陳家灣的地圖,地圖上對道路交通極為重視,分別標出路寬1m以下、1~4m以及4m以上的道路,但未注出山地的高程和地名。
1942-1943年間,侵華日軍北支方面軍司令部航測制作了陜西咸陽至鳳縣(翔)、寶雞至天水的1:5萬地形圖;1943~1944年間,日軍的威字1160部隊航測制作了1:5萬的云南怒江地形圖。
1934年開始,日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對我國東北同江、虎林、延吉、海龍,內蒙古百靈廟、烏珠穆沁、西蘇尼特、五原等地進行了航測并繪制了1:10萬的地形圖。
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之后,擄獲了大量中國各省的軍用地圖,并迅速復制供其軍隊作戰使用。同時,利用飛機航測手段對陜西西安以北,河南信陽、開封,江蘇徐州,廣西、云南等地制作成1:10萬的“空中寫真測量應急戰用地圖”作為補充。值得一提的是,日軍1:2.5萬和1:10萬的航測地形圖,特別是標有“川陜”字樣的地形圖大多添加4cm×4cm的紅色或黑色經緯“方眼”,以便為陸、空部隊,特別是炮兵提供平面直角坐標。我就收藏有一幅日軍1:10萬的“川陜”航測圖陜西蒲州幅,這是日軍夭折了的“五號作戰”,即進攻“川陜”計劃的產物。
不同的戰利品以不同的角度昭示著日軍侵華戰爭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