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市場開放仍在“試水”階段,然而前景值得期待
《財經》記者 李航
2010年1月16日,兩岸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mou)生效,兩岸金融市場正式開放。
醞釀已久的兩岸相互設立銀行分行、認購股權、并購等業務啟動。大陸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可按照臺灣地區“行政院”核定的《大陸QDII投資證券管理辦法》,以“陸資”身份赴臺投資上市公司。至此,大陸直接投資臺灣股市的大門正式打開。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華夏全球精選,已經獲得投資臺灣股市的資格,率先登陸臺灣股市。
早在2009年8月,臺灣地區當局就正式宣布大陸QDII投資臺灣證券及期貨市場,但半年來由于MOU尚未簽訂,因此大陸QDII只能投資臺灣公債、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MOU生效后,QDII不僅可以直接參與臺灣股市交易,且投資上限比例從之前的3%上升至10%。
“臺灣地區擁有一大批世界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如同一塊巨大的磁鐵,成為當前吸引一些大陸QDII投資臺灣資本市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光大證券QDII基金主管錢宜成告訴《財經》記者。
“試水”臺股
1月18日,即MOU生效后臺灣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當天股市并未受大陸QDII直投臺灣利好消息的影響,跌幅報收。接著,連續八日低收,截至1月27日,加權平均指數收報7560.03點,創下2009年11月27日以來最低收市水平。
臺灣元大投信總經理、臺灣證券投資信托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杜淳琛1月27日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僅僅5億美元的額度,投資的領域也有限,并且當前只有兩家大陸QDII投資臺灣股市,不出意外應該屬于中長期投資,因此對臺灣股市影響不大?!?/p>
杜淳琛補充說,整個臺股市值約在6000億美元以上,即使未來臺灣當局全部放開對大陸QDII投資額度的限制,大陸QDII也不會對臺灣股市造成大的沖擊。
1月15日,臺灣地區“金管會”公布了大陸QDII投資臺股的 “嚴格”限定,即QDII投資臺灣證券上限為5億美元(約39億元人民幣),每家QDII匯入投資臺股的上限為8000萬美元。
航空業、航空貨運承攬業、證券期貨集中交易、結算業、營造業等,都在禁止投資之列。
臺灣證券柜臺買賣中心副總經理朱竹元1月27日告訴《財經》記者,2009年臺灣股市已經漲了很多,2009年12月底曾探至8300點的高點,現在是調整階段。
“全球流動性的收緊亦成為抑制臺灣股市近日下跌的主要因素?!碧┻_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工程部副總經理王詠輝告訴《財經》記者。
盡管如此,大陸QDII獲批投資臺灣股市,增加了臺灣股市的流動性;投資上限比例從之前的3%上升至10%,雙方相互流入的資金量得到加大,在當今世界經濟剛剛走出危機、復蘇的初期,對臺灣股市亦不啻為一個好的消息。
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顧問蘇英孝1月26日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兩岸經貿互動越緊密,對臺灣股市越是一個福音。
大陸基金蓄勢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華夏全球精選,率先涉足臺北股市。核準金額約1.3億至1.4億美元 (約折合新臺幣41.55億至44.75億元),短期需進場金額約在29億至31.3億新臺幣之間。華夏基金的相關人士1月25日向《財經》記者透露,已經開始在臺灣股市進行交易。
上投摩根具有JP摩根投資管理平臺的背景。業內人士認為,其投資臺灣股市是因為上投亞太優勢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MSCI亞太指數,該指數中,8%的權重為臺股。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明,從上投摩根的QDII基金成立之日起,便已經將臺股列為研究的范圍,臺股在上投摩根QDII基金的標的指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是大陸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2009年10月,即備忘錄簽訂之前,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臺灣地區頗具影響的國泰投信達成策略聯盟。
上投摩根市場總監朱戈宇說,“長期以來,臺灣股市盡管規模容量小,但不同于香港、大陸的股市主打金融地產股。臺灣股市中走俏的其實是電子類、面板類、科技類的股票,對于大陸QDII的投資,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補充效果?!?/p>
“兩岸互助發展過程,為彼此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資產配置、行業配置的機會?!蓖踉佪x對《財經》記者說,“MOU生效之前,大陸無法直接投資臺灣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只能通過美國上市的ETF、ADR等途徑,但會受到時差等因素的限制?,F在,則可以直接投資,真正分享這些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p>
王詠輝還指出,臺灣科技中最重要的是半導體、芯片,引領全球高端市場;而大陸占據的則是中端市場。大陸目前只是投資簡單的生產、組裝能力,而臺灣的研發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此外,投資期間段也有不同——大陸市場只有中端,而臺灣中高端都有。
“臺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受益于歐美經濟走出低谷,開始復蘇。因此,臺灣科技產業當前也進入了一個復蘇的周期和科技升級的歷史時機 ?!蓖踉佪x說,“這也是吸引大陸QDII投資臺灣的一大因素”。
目前大陸QDII基金大致分三類,即海外中國概念股基金、全球投資基金,以及亞太投資基金。據《財經》記者了解,后兩類基金對臺灣市場表現出一定興趣。
但是,也有基金表示暫時興趣不大,部分原因系投資策略與投資范圍的影響,比如投資臺灣股市要修改基金契約。嘉實基金有關人士表示,嘉實海外基金主要是投資內地企業在海外的股票,因此臺灣市場準入的吸引力并不大,目前會以投資港股為主。
審慎的放開
兩岸證券整合前景值得期待的同時,臺灣地區“金管會”為大陸QDII投資臺股設定嚴格的限制,少得可憐的額度,連同一些禁止投資的名單,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疑惑。
“這僅僅帶著試點的意味,開放規模太小,沒有實質意義。”臺灣當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投資者告訴《財經》記者。他認為,臺灣擔心陸資進入臺灣股市后對臺灣股市帶來波動。此外,臺灣本地的政治顧慮也較多。
“放開的額度的確有點少。”上投摩根的朱戈宇向《財經》記者表示,8000萬美元的上限大約只占目前公司QDII規模的3%,這不利于規模較大的QDII配置臺灣股票。
臺灣地區“金管會”副主委吳當杰表示,QDII開放初期合理規范有必要,未來將視投資狀況和對市場的影響情況進行必要的檢討。
臺灣地區“金管會”證期局長李啟賢也說,目前開放的對象是大陸證券類的QDII,待第二階段開放銀行、信托類QDII時,將會就投資總額和各產業持股比例的上限進行檢討,并視情況再決定是否提高限額。
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顧問蘇英孝對《財經》記者表示,“審視各經濟體對外資的開放,為了保證市場及經濟的穩定,無一例外都是走逐步放開、可控的、循序漸進的步伐。”
ECFA惠至
1月26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次日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專家的磋商為第5次兩岸兩會(下稱“陳江會”)領導人磋商ECFA創造了條件,兩岸有望在第5次“陳江會”上簽訂ECFA 。
臺灣第一富蘭克林投信基金經理甚言告訴《財經》記者,今年6月前后舉行的ECFA正式會談,會有具體政策出臺。臺灣當局對大陸QDII投資臺灣的開放度會增大。
他同時表示,臺灣電子產業在全球競爭力較強,如果臺灣高科技產業持續開放,隨著大陸經濟崛起,對電子產業需求會持續增加,大陸本地電子產業也有機會與臺灣合作。而這將擴大大中華區的市場,臺灣股票市場與大中華區關聯度增加,因此臺灣高科技產業有望扮演大中華區Nasdaq的角色。
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圣表示,香港2003年實施與大陸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后,吸引了3000億港幣的外資直接投資金額。以此類推,海峽兩岸順利簽訂ECFA后,可望在未來七年內為臺灣吸引89億美元的海外投資規模。
根據MOU,除了大陸QDII可以投資臺灣,臺灣地區也可以以QFII投資大陸。杜淳琛告訴《財經》記者,他所在的元大投信公司正準備申請QFII投資大陸,目前正等待臺灣證監會出臺相關辦法。但據他了解,申請程序需要有八個月至一年的時間,比大陸QDII申請投資臺股的速度緩慢。
臺灣第一富蘭克林投信基金經理甚言對《財經》記者表示,臺灣金融股全球競爭力較弱,對大陸QDII吸引力也較小。但是,臺灣金融業可以彌補大陸金融業在臺商這一塊的不足,很多臺商在大陸的資金需求大部分是通過臺灣的金融機構進行。
目前,臺灣有七家大型銀行在大陸設分支機構,大陸有一些內部法規,使臺灣分行無法從事金融業務,而在分行的擴點上也存在限制。MOU雖然有幫助,但臺資金融機構受惠程度有限。待ECFA簽訂相關條款之后,臺資金融機構才能獲得比外商銀行更優惠的條件。
“兩岸證券彼此開放的下一步舉措,將是放寬臺灣QFII投資額度、取消投資產業限制等等?!迸_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顧問蘇孝英對《財經》記者說,“當前港臺與大陸的證券交易所正在推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互掛,下一步則是各拿出30只到50只績優股,共建一個交易平臺,使臺、港、滬三地的投資者和資金得以平行整合。A股、臺股、港股需要時間融合,而如果互通,并共同吸引國際投資人的投資,值得業界期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