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赤字是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兩大難題
《財經》記者 劉婉媛 美國華盛頓特約記者 程曉鴻
美國東部時間1月27日晚9點,華盛頓國會山燈火通明。美國政經界要員、常駐華盛頓的外交使團、權威媒體等聚集一堂,傾聽奧巴馬發表他作為美國總統的第一個國情咨文演講。奧巴馬一如既往脫稿演說,而聽眾有超過70次的起立鼓掌。總統的個人魅力再次征服聽眾。
馬薩諸塞州警示
會場之外,奧巴馬所面臨的現實則嚴酷得多。
1月20日,馬薩諸塞州舉行了參議院特別選舉。在這個深藍州里(美國的政治色板中,藍色代表民主黨,紅色代表共和黨),民主黨人把持參議院席位已經長達30多年,而名不見經傳的共和黨人布朗卻在競選中打敗了民主黨候選人,獲得民主黨人愛德華肯尼迪去年逝世后在參議院留下的空缺席位。
這一結果也打破了參議院里民主黨的絕對優勢——參議院100個席位中,民主黨原來占據60席,共和黨40席。隨著肯尼迪去世,布朗補位,民主黨59席,共和黨41席。根據美國法律,重大立法如要獲得參議院批準,需要絕對多數,即60票贊成。因此,馬薩諸塞州特別選舉結果是致命的。它意味著,奧巴馬力推的、本就舉步維艱的幾個重大法案(如醫療改革法案),將在參議院遇到更大困難。
馬薩諸塞州選舉也給奧巴馬及民主黨提出了警告:民眾眼中的當務之急是推動經濟復蘇、降低失業率、減少赤字,而不是舉國之力糾結于爭議巨大的醫療改革。
觀察家指出,去年一年奧巴馬的戰線拉得太長,而一場接一場戰役未見勝果。《紐約時報》的評論文章質問:“總統先生,人民不僅需要你打仗,更需要你打勝仗。”
美國外交理事會國際經濟資深研究員馬克萊文森(Marc Levinson)對《財經》記者說,奧巴馬政府在經濟問題上不是沒有好的點子,而是這些好的想法如何貫徹推行的問題未得到解決。“國會去年一整年的時間都在討論重大的經濟問題,諸如金融監管改革、 醫療保險改革、氣候變化等等,但奧巴馬政府沒能推動這些法案通過。公眾所看到的是太多的紙上談兵,太少的行動。非常不幸,公眾的看法是對的。”
就業與赤字
奧巴馬政府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可以量化為兩個數字:10%(失業率)和1.3萬億美元(財政赤字)。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美國失業率持續惡化,2009年10月曾升至10.2%,為26年來最高水平。美國勞工部1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1月和12月,失業率均為10%,全美失業總人數達1530萬。
而據美國預算辦公室1月26日公布的數字,2010財政年度(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預計為1.3萬億美元,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2%,略低于2009財年9.9%的比例。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在2008年10月拋出了7000多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這一舉措的直接后果是導致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占GDP比例創下了二戰后最高水平。2002年之前,美國曾連續四年實現財政盈余,而近幾年來,財政赤字逐年幾倍增長。
如外界所預測,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重點談及創造就業和削減財政赤字問題。他表示,將通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新的清潔能源、鼓勵美國人創新和增加出口來拉動就業。他預計,美國年底就業人數將增加150萬人。
關于赤字難題,奧巴馬宣示不能讓財政赤字變成民眾的“信任赤字”。
2月1日,奧巴馬將向國會提交2011財年預算案。他表示,將從2011年開始的未來三年內凍結部分國內預算的支出。此前白宮傳出的消息稱,國防支出、退役軍人項目、外國援助和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支出將不在凍結之列。有可能削減開支的領域包括:住房及城市發展、司法、能源、交通、農業以及衛生及公共服務。
有20多年國際金融經驗的資深專家馬丁斯洛(Martin Slough)告訴《財經》記者,奧巴馬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局勢:一方面要刺激經濟,但這些手段反過來會增加本來就累計很高的聯邦財政赤字。斯洛認為,奧巴馬政府必須削減政府開支,尤其是國防開支——美國在海外的兩個戰爭花費了巨大的政府預算。其次,必須在稅收上想辦法。
日前,奧巴馬提出建立一個跨黨派合作的機構,主要職能就是推動增稅和削減開支。然而,就在發表國情咨文的前一天,參議院拒絕了這一倡議——99名參議院議員中,只有53人投了贊成票,而提議需得到60張贊成票方能闖關成功。分析家指出,共和黨人對增稅政策不情不愿,而部分民主黨人則擔心政府收縮醫保開支,這是參議院否定總統提議的主要原因。
奧巴馬稱,既然成立上述獨立機構的建議未得到國會通過,他將通過總統的行政命令成立類似機構。據《紐約時報》報道,總統將委托該機構于今年12月前提出削減財政赤字、減低國債增幅的建議。但對這個機構所提出的建議,總統不能迫使國會進行審議表決,奧巴馬屆時如何推動其成為政策,將考驗他的政治智慧。
力推金融改革
在國情咨文中,關于醫療改革法案奧巴馬并未提出任何建議,只簡單呼吁,“不要在離目標如此之近的時候放棄。”白宮尚未透露如何處置這個燙手山芋。但種種跡象表明,奧巴馬在這個問題上進取的空間極小。
面對中期選舉逼近的壓力,奧巴馬只能有所取舍。他力推的醫療、能源和金融監管改革幾個重大法案中,唯有金融監管改革有較多的回旋余地。
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民眾對華爾街的怨言至今未減,奧巴馬整飭美國金融紀律的努力因此獲得民意支持。
2010年1月14日,他提出要求華爾街金融機構繳納一項總額為1170億美元的稅收,用以償還納稅人在政府拯救金融業計劃中所蒙受的損失。接著,他向一些參議員表示,要成立一個獨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作為金融監管體系的一部分。
1月21日,奧巴馬再宣布一項重大決定,采納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的建議,推進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主旨是防止銀行“大到不能倒”,包括限制商業銀行的規模,限制銀行利用自身資本進行自營交易,禁止銀行擁有或資助對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的投資。
“公眾對大銀行不負責任的行為非常憤怒。奧巴馬總統的一些金融改革方案是非常現實的。”美國外交理事會國際經濟資深研究員馬克萊文森對《財經》記者指出。他認為,對大銀行征稅和限制銀行規模和經營范圍的方案,在國會得到通過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關于建立一個獨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的問題,則存在較大爭議,“我個人的觀點是,美國已經有太多的政府機構來管制銀行。問題是這些機構通常沒有盡到監管的責任。”
資深銀行家馬丁斯洛持有相同看法,“商業銀行應該把信貸業務與其他業務分開;向50家大銀行征稅也是合理的。而至于一個獨立的保護消費者機構,我對此建議有保留,多重監管機構已被證明沒有效率。”
布局選舉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改選國會全部眾議員、三分之一參議員、部分州長及州議員。馬薩諸塞的警告讓民主黨意識到自己在中期選舉中不具任何優勢。
“這場選舉讓民主黨人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狀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紐約資深民主黨人士對《財經》記者說。奧巴馬在接受美國ABC電視采訪時,將馬薩諸塞州選舉失利原因檢討為“與民眾溝通不夠”。《紐約時報》援引奧巴馬顧問的話說,關于溝通不夠的問題,醫療改革法案之戰便是典型的例子,“總統使盡渾身解數去推動這項法案,但沒有特別清楚地向選民解釋,他們將如何從法案中受益。”
為了備戰中期選舉,奧巴馬最近對班子進行了調整,召回了2008年總統選舉中的老將,包括當年選舉的功臣、競選首席策略師大衛普羅夫。
前述不愿意具名的民主黨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普羅夫歸隊無助于民主黨的勝算。“他的長項在于溝通信息,但并不掌握政策,總統需要做的是把久拖未決的工作做完,在預算框架內盡快兌現他的競選承諾。”
這位人士進一步指出,當前,民主黨內部在包括醫療改革在內的許多重大議題上都存在著意見分歧。
本刊記者劉瀘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