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的不只是美國領導人,中國的領導人也需要改進其貿易政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在上海演講時提到大幅增長的中美貿易額,到2008年已經上升到4000億美元,貿易增長對中美關系有重要意義。
在拯救危機的方案中,美國試圖增加國內產品消費量,而中國希望繼續維持較高出口額,兩者之間有顯而易見的沖突,這是否會造成新一輪貿易戰?
我們不能忘記輪胎特保案的教訓,它不僅是針對中國的訴訟,即便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也不利于美國輪胎行業,因為它會提高輪胎價格,輪胎生產也將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巴西。
那么美國的貿易政策到底是什么?是奧巴馬在上海的表態,還是之前在華盛頓采用的愚蠢政策?
我希望,奧巴馬在上海那么說,是經濟學家讓他認識到了之前的政策有多愚蠢。當然,犯錯的不只是美國領導人,中國的領導人也需要改進其貿易政策。
重申自由貿易
為了促進自由貿易,公眾需要更好地理解一些簡單的真理。
第一,交換本身就可以促進繁榮,增加價值。比如,兩個人對物品的估值不同,通過交換,兩個人都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但美國前勞工部部長羅伯特瑞奇(Robert Reich)似乎并不了解這一點,他曾抱怨美國的出口在下滑。當人們問這是什么意思、以什么為衡量標準時,他的回答是,以總量為衡量標準。但美國的出口總值其實是一直在上升的。
第二,貿易帶來的分工和專業化可以創造財富。對于這一條人們常常混淆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貿易中重要的是比較優勢。當人們專門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時,消費就可以超過產出。
例如,高收入的瑞典最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是什么?面粉。懷著重商主義心態,無論是美國勞工部部長,還是中國的政府官員,可能都會認為出口面粉是件丟人的事情。但如果人們愿意買面粉,并為此付錢,那么生產面粉就是在增加價值。所以,交換的關鍵是能增加價值。
第三,繁榮不是零和博弈。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你分得了一大塊蛋糕,我就只能得到一小塊。但交換可以使蛋糕變大,這樣一來,你我都可以得到更大一塊蛋糕。
美國有部分人經常攻擊中國,比如CNN評論員加富迪(Jack Cafferty)和道布斯(Lou Dobbs)。他們抱怨中國越來越富有,侵害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不明白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薩伊提出的一條原理:如果要進行貿易,其他人變得富有是件好事,因為他們可以付更高的價錢。所以,美國應為中國的繁榮感到高興,因為這表明中國正在創造更多的價值以供交換。
第四,貿易可以創造和平。人們以法律為準則,通過和平合作來創造財富、增加價值。以iPod為例,iPod的背后寫著中國制造,但它是中國產品嗎?它由住在加利福尼亞的中國人設計,但資金來自法國、英國、日本,零部件更是源于全世界各地,所以iPod是國際產品。
最后一點對國際關系有重要意義,經濟學家波拉切克和薩利的研究表明,貿易額翻番可以降低20%的戰爭可能性。原因很符合我們的直覺,商人不會置顧客于死地,因為那樣顧客就不會回來買東西了。所以,當兩個國家進行貿易時,和平對雙方都有利。從而,自由貿易為維護和平提供了激勵。
貿易何以失衡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政府管制人民幣匯率的政策造成了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首先,匯率由市場決定,中國政府的政策不對貿易失衡負責;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貿易總是不平衡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是700億美元,比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和服務總值3280億美元要小。但這并不是失衡,因為中國投資者從美國獲取了資產。比如,中國人投資于美國股票是貿易的一部分;中國競標收購美國石油公司,也是貿易的一部分。所以,我并不認同貿易失衡的前提。
不過,這里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中國公司向美國出口iPod、服裝,換回很多美元,但中國人是怎么用這些美元的?買美國資產。而且很不幸,大部分的資產是美國國債。
中國的儲戶把錢投在美國國債上,不是因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高,而是因為它相對安全,且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很少。如果能開放資本市場,中國將會受益良多。不過,美國政府也很不明智,花了太多的錢。因此,問題不在貿易政策,而是美國的財政預算控制。
有人把金融危機歸咎于儲蓄失衡,這也是一個錯誤。金融危機的根源出在美國政府的政策上,而不是中國的高儲蓄率。
美國政府為實現社會政策,損害了傳統、穩健的銀行體系,導致了此次金融危機。當時的政策鼓勵人們買房而非租房,將房屋所有權從68%提高至69%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美國政府強制各銀行降低貸款標準,并對此給予補貼。這就導致了一個悲劇:美國政府鼓勵全球的儲戶把錢投在了由低質量抵押品支撐的證券上。
可以說,金融危機是美國政府操縱房屋市場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問題不是中國人存錢太多,實際上,中國儲戶是美國政府糟糕政策的受害者。
奧巴馬雖然對中國示好,但實際上在背后踢了中國一腳。他提到糾正貿易失衡,言外之意就是中國對金融危機負有一定責任。這是錯誤的。金融危機的根源在華盛頓特區,而不是深圳特區。
美國政治的特性決定了政治家會在國內發生危機時,到國外尋找替罪羊。因為外國人不參加美國選舉的投票,所以政治家們很容易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外國人身上。
所幸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其中的問題。以華盛頓州為例,西雅圖港口很重要,華盛頓州的人們都非常擁護自由貿易,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產品從這里進入美國,而美國的飛機從這里出口到中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薩利(Razeen Sally)教授指出,單邊貿易不僅是最有利,也是最有效的促進貿易的方式。我們以前過于強調WTO的貿易機制,現在應該更注重單邊貿易。近20年來,單邊貿易的真正領導者是中國,其三分之二的貿易自由化都是單邊做出的,而且是政府發起的。
未來應該有更多的單邊貿易舉措,因為不管其他政府怎么做,削弱自己的貿易壁壘都是有好處的。讓我們對未來拭目以待吧。■
作者為Atlas Network負責人、美國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