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維穩大局與財政體制下,能夠被撤銷的或許只是“駐京辦”的名稱
《財經》記者 王晨
2010年1月27日下午一點,江蘇某縣駐京辦眭主任驅車來到首都機場,接到家鄉來的民營企業家和省市領導后,一行五人趕到位于團結湖附近的農業部。其他人員“跑部”上樓辦事,眭主任則在車中靜待。
他們是為了一個項目的審批而來。此項目由民營企業家逐級上報,經過市、省兩級審批后,到達農業部。常駐北京的眭主任,是地方聯系部委的一條重要紐帶。
縣級的駐京機構,正式的說法是“駐京聯絡處”。只有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和副省級以上城市的駐京機構,才可稱為“駐京辦公室”。但在日常會話中,他們都被統稱為“駐京辦”或“駐京機構”。
眭的“駐京聯絡處”成立于1993年。17年后北京的寒風里,這家縣級駐京機構的命運正因國務院辦公廳的一紙文書而改變。
撤留多次反復
2010年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下發了“國辦發〔2010〕8號”文件,全名為《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將各級地方政府的駐京機構的命運分為四類:
——保留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駐北京辦事處,經濟特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已經設立的地級市、地區、盟、州人民政府駐京聯絡處,確因工作需要,經所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核準后可予以保留。
——撤銷地方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各類開發區管委會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職能單位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
——撤銷縣、縣級市、旗、市轄區人民政府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
眭主任所在的縣級聯絡處就屬于最后一類。他對《意見》的規定并不感意外:“2006年,中央就已提出過。”
2005年底,國家審計署時任審計長李金華一句“駐京辦‘跑部錢進’”,激起社會對駐京機構的討論。
2006年1月5日,時任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要“防止和解決一些地方和企業駐京辦事機構存在的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自此,整治駐京機構一事逐漸提上日程。
此次整肅風暴,是1949年以來的第三次。1962年4月,國務院就曾下發文件,要求對駐京機構進行撤銷或大力緊縮編制,但未見效。
第二次撤銷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因為當時駐京辦被視為 “省市區黨委的情報機關”,而全部被撤。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各地駐京機構又陸續恢復。
駐京機構的財權和人事
幾家駐京機構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駐京機構的財權和人事都歸派出政府。
湖南省某地級市駐京辦共有員工12人,其負責人接受采訪說:“每年政府撥款,維穩費30萬元,辦公費(車輛、工資、物業費)24萬元,加上經營賓館收入以及招商引資獎金,差不多100萬元。”
眭主任所在的縣級聯絡處,兩人,每年獲得撥款12萬元(工資及其他所有開銷)。
在行政管理上,目前各駐京辦基本實施“雙軌制”管理,即省級駐京辦的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稱國管局)駐京辦事處管理司、派出地政府雙重管理;副省級以下的駐京機構,歸派出地政府和北京市發改委雙重管理。
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政府曾給每個省級駐京辦人員七個北京市戶口指標,地市級駐京機構三個戶口指標,并允許省級和地市級駐京機構買地建房。
事實上,駐京機構的編制并不被北京戶口束縛,它們都屬于行政事業編制,由各級政府自行決定。屬地級市的濰坊市駐京聯絡處在撤銷前,編制是20人。而同級別的其他駐京機構人數差異很大,《財經》記者了解到的一家駐京機構最高數字達到56人。
派出政府擁有對駐京辦人事與財權的絕對管理權。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駐京機構管理的某政府人員透露,各級駐京機構的人事任免及行政管理均由派出地政府負責。很多政府駐京機構的負責人,是同級政府的副秘書長之一。
省級和部分地級市駐京辦都有自己的賓館。北大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實地考察的結果是:“很多省級駐京辦的賓館都是四、五星級的?!?/p>
如山東省駐京辦的賓館,由省辦事處派一個人擔任副總經理,委托“錦江之星”酒店管理,其財務歸山東省政府管理,由山東省審計署定期查辦事處的賬。湖南省岳陽市駐京辦的酒店收入也是交給政府。當地政府人員來住宿時簽單,回去報銷后當地政府將人員住宿費返還到駐京辦酒店,岳陽市財政局每年審查一次辦事處的財務。
此次《意見》強調了“誰派出、誰監管”的原則,指出:“派出地政府要切實承擔起對駐京辦事機構監管的主體責任。”因此,派出地政府要對其駐京機構進行年審。
接待、維穩和招商引資
《財經》記者了解到,省級駐京辦承擔接待省級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任務較多。地級駐京辦除了接待地市領導及工作人員,還要跑部委及招商引資。而一般的縣級聯絡處,除了少數幾個單列縣能直接跑部委外,主要任務是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并沒有政策法律規范,皆由當地政府管理。各地政府的管理方式不同,風格也不同。由于北京聚焦了世界500強企業及各大公司的中國辦事處,這亦是地方各級政府招商引資的主要目標。據湖南省某市駐京聯絡處主任透露,他們近五年來招商引資總額達60億元,當地政府規定一年招商引資額要達到5000萬元,任務完成會給聯絡處獎勵。這名聯絡處主任說:“每年平均獎勵是30萬元,用作經費?!?/p>
某些駐京機構里,個人拿企業回扣的情況也存在。
各級駐京機構均負有維穩職能,相比之下,地、縣駐京機構的職責比省級更重。北京市公安局發現有“非正常上訪”人員,會先通知省駐京辦,由其逐級通知該省下屬的各級駐京辦或聯絡處,領人送人一般都是縣聯絡處的任務。
湖南省某市駐京機構秘書長對《財經》記者說:“本市一年上訪的人數約300人,北京市公安局通知后,24小時內領人,三天內遣送原籍。如果維穩工作全部交由北京市公安系統做,成本極大。”
在這些主要功能之外,各級別駐京辦事處及聯絡處也承擔了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能。比如辦理簽證、介紹本地人員來京務工,提供來京務工人員維權服務等。
上述人士認為,《意見》下發后,各地的駐京辦是否存留,將會以維穩為主要依據。
撤除難在財政分配
在爭議最大的駐京辦“跑部錢進”問題上,大部分駐京機構工作人員和專家都有一個共識:“根源在于中央政府的財政分配問題?!?/p>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成言教授認為:“中央把錢收上來,接著往下分,往下分的時候不是直接給地方,是給那些管地方的部委。比如各個大學的錢先給教育部,那樣就使得各個部委拿了相當大的一筆資源。它給誰或不給誰,擁有大量自由裁量的空間,這不可避免造成駐京辦要在其中做大量工作。這是最大的麻煩,也是腐敗的根源。”
這種情況是各地政府及駐京機構長期面對的現實。來自江蘇的駐京聯絡處眭主任坦言:“就像十個名額一萬個人去考,不摸清情況,沒人會把錢白發給你。”
因此,各級駐京機構工作人員必須和各部委的工作人員保持聯系。一位駐京辦主任對《財經》記者說。
駐京機構在跑部委爭項目領域的工作是,了解政策、幫助當地政府及企業準備材料、跟蹤項目審批情況。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駐京機構負責人均坦言,部委的熟人會有助于了解項目審批的進程或某個政策的內容,并能盡快準備項目所需的相應材料。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有關官員表示:“如中央四萬億投資計劃,在政策下文之后再準備就來不及了,在政策出臺之前掌握信息,才能及時爭取到項目?!?/p>
原濰坊市駐京辦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說,濰坊是北京市惟一大型蔬菜供應基地,供應北京市60%-70%的蔬菜。1996年,濰坊市駐京辦協助市政府開辟“食品綠色通道”,節省了蔬菜運到北京的時間?!熬G色通道的審批,要找交通局、物管局、農業部、工商部門,誰分管什么,什么項目該找哪個部門,只有駐京辦清楚?!?/p>
2009年,濰坊市撤銷了包括駐京辦在內的11家派出機構,贏得輿論的一片叫好。運行一年間,原有駐京辦的職能大都由省里派專人來京執行。
《財經》記者問:“與常設駐京辦相比,行政成本有何變化?” 濰坊相關負責人沒有正面回答,只說:“駐京辦的撤銷與否,都由市領導決定?!?/p>
《意見》下發之后,國管局有關負責人答新華社記者問時提到,截至2006年底,各地政府及政府部門駐京辦事機構共有927家。這與此前媒體報道的“數千家”相去甚遠。
鄭也夫與其博士生曾做過駐京機構問題的研究,他說:“一些駐京辦未經注冊,很難統計。”經其調查,在北京市發改委注冊的縣級聯絡處有200多個。隨后,他通過詢問各省駐京辦負責人注冊和未注冊縣級聯絡處的比例,估算出“未注冊的縣級聯絡處的駐京辦約有500多個,省級、地市級駐京辦未注冊的約有1500到2000家左右”。
也就是說,有相當數目的駐京機構并未注冊,而以商業公司等方式在北京生存。撤銷此類駐京機構的難度可想而知。多名采訪對象對《財經》記者說,如相應制度沒有改變,撤銷的可能只是一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