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融資規模最大的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中信證券背景的綿陽基金以其市場化操作手法迥異于之前的國資背景PE
《財經》記者 胡雯
“整個融資過程并不像外部所看到的那樣一帆風順。”1月26日,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產業基金)董事長劉樂飛對《財經》記者坦言。
就在數周前,劉樂飛交出了到任中信產業基金后的第一份成績單,該公司所管理的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下稱綿陽基金)宣布完成90億元募集,大大超出計劃中的60億元募集目標。
綿陽基金是迄今為止國內融資規模最大的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下稱PE)。而自2006年以來,國務院批準并在發改委備案的10家產業基金,以及在發改委備案的22家PE當中,僅有少數基金完成了融資,在國務院所批準的第二批產業基金當中,完成資金募集的僅綿陽基金一家。
成立于2007年的綿陽基金,其誕生背景是國務院批準了四川綿陽科技城的五年發展規劃,這一基金最初的定位也是服務于這一發展規劃。但是,現在綿陽基金已經成為純粹市場化的人民幣PE,投資范圍超出了最早設定的范疇。
2009年1月,劉樂飛正式加入中信產業基金。此前,他是中國人壽(601628.SH)首席投資官。作為綿陽基金的管理人,中信產業基金的大股東為中信證券(600030.SH),擁有71%的股份。此外,四川中科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分別擁有中信產業基金21%和8%的股份。
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條件嚴格,出手異常謹慎,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們缺少足夠的投資動力,民營企業家更相信自己的投資眼光和能力。一時間,缺少合格的出資人——有限合伙人(LP)是所有人民幣PE共同面對的難題,中信產業基金也不例外。
劉樂飛對《財經》記者透露,赴任中信產業基金之后,過去一年時間他都在與潛在的LP們溝通,向這些投資者們解釋為什么要把錢投給綿陽基金而不是由他們自己進行投資。
一年之后,社保基金、歌華有線(600037.SH)、方大碳素(600516.SH)、伊泰B股(900948.SH)、聯想控股、泛海控股等36家投資者成為中信產業基金的LP。
“專業選手”
綿陽產業基金募資完成前,國內人民幣PE不斷有壞消息傳出。元旦剛過,上海金融產業基金總裁貝多廣離職。該公司2008年5月建立于上海,計劃募資200億元,首期計劃募集80億元,但至今尚未募集完成。貝多廣此時離職,很難擺脫為資金募集不力而埋單的嫌疑。
此外有消息稱,工銀國際和江西省投資集團在2008年底合作建立的鄱陽湖產業投資基金公司,目前也陷入了募資尷尬,因為首期資金到位情況不理想,業務面臨停滯。
劉樂飛分析認為,剛剛起步的人民幣PE的融資渠道相當匱乏,缺乏合格的投資者。大型金融機構、企業年金、養老基金目前受到政策限制,基本不能投資于私募,而社保基金也是剛剛起步,而且投資條件和要求都比較高。
投資綿陽基金是2009年社保基金惟一的一次出手,此前社保基金曾投資四家股權投資基金,中比基金、渤海產業基金、弘毅投資基金和鼎暉投資基金。
正式出手之前,社保基金做足了功課,他們請頂級咨詢公司進場做詳盡的盡職調查。調查的范圍不僅限于劉樂飛、吳亦兵等中信產業基金的高層,而且包括了所有中層,以及每一個被投企業。在繁瑣的規定動作之后,社保基金才決心下單,所投金額占綿陽基金全部募資額的20%。
包括社保基金在內,綿陽基金總計擁有36家LP。當中有國有企業,有上市公司,還有民營企業。
這些LP的投資絕不比社保基金的錢來得容易。國有企業受到國資委的監管政策限制,對主業之外的投資并不積極,缺少足夠的投資動力。而有能力進入人民幣PE視野的民營企業家們,一般本人都有較為成功的投資經驗,很少情愿將自己的錢交由他人管理。
“說服他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劉樂飛表示,特別是對于剛剛成立的產業基金來說,缺少可供投資者評估的歷史成績單是一大軟肋。投資者能近距離觀察的只有一般合伙人(GP)團隊既往的投資履歷。
在加盟中信產業基金之前,劉樂飛曾擔任中國人壽的首席投資官,此前在財政部、中冶安順達實業、銀河證券都有過從業經歷。中信產業基金總裁吳亦兵2009年年底到任,此前他是聯想控股的常務副總裁,主管聯想控股的直接投資業務。在加盟聯想之前,吳亦兵是麥肯錫公司的合伙人,為諸多跨國公司和中國行業巨頭提供戰略管理咨詢服務。
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對《財經》記者表示,劉樂飛和吳亦兵的履歷非常有說服力。此外,“中信的背景和品牌對于綿陽高科技產業基金最終獲得各家投資者的認同幫助很大。”
在資金募集的同時,綿陽基金已經開始對外投資。至今,綿陽基金已經投下了10個項目,其中不乏會稽山酒業以及萬得資訊這樣的行業明星。而有消息稱,綿陽基金近期將會在文化傳媒領域投資一兩家公司,均為行業關注焦點。對此,劉樂飛未予以正面回應。
這些被確認和待確認的投資企業,本身已成為綿陽基金吸引眾多LP的重要原因。吳亦兵表示,無論是LP還是GP,對于哪些是好的投資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比如萬得資訊,在其細分行業是絕對的領先者,而且又屬于金融服務這個快速增長的領域。”
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朱立南對《財經》記者表示,投資于綿陽基金,聯想控股看重的是可以讓旗下的投資公司與綿陽基金合作的機會。據了解,近期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將會聯手綿陽基金共同投資一家傳媒企業。
募集開始,投資者以手中的真金白銀投票,綿陽基金最終90億元的募資大幅超過前期計劃。“專業選手一定會淘汰業余選手,在任何一個市場里都是這樣的。這也是我們能說服許多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原因。”劉樂飛表示,若非其停止募集,“本來可以募集更多”。
市場化操作
業內對國資背景的產業基金在體制和機制上的擔心由來已久。2006年,渤海產業基金成立之后,投資決策權、管理費分紅等具體問題均讓外界看到,政府背景的人民幣PE與市場體制之隔閡。
渤海產業基金成立一年之后,就遭遇CEO離職,成立三年時間所投資的項目也僅限于天津鋼管等幾家,新的融資計劃也屢屢受挫。官辦PE的好處是可以在本地的項目資源方面得到一定的照顧,但是這一優勢反手也會成為劣勢。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目的而設立的基金,地域限制必然影響到產業基金的投資方向和效率。
談及渤海產業基金的困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何小峰對媒體表示,在政府和市場的夾縫中生存,“既想討好政府,又想討好市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脫胎于綿陽科技城5年發展規劃的綿陽基金又將何去何從?劉樂飛強調,綿陽基金將會堅持GP投資的獨立決策,被投項目由公司內部投資委員會決定。綿陽基金投資委員總共有七位,五位投資總監加劉樂飛和吳亦兵兩人。
吳亦兵也表示,GP的獨立決策是最重要的,綿陽基金的投資范圍不會有地域限制。“作為一只私募股權基金,雖然有著一個強大的機構背景,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獨立的運作機制。”
投資決策權之外,綿陽基金具體運作流程和信息披露也采取市場化的手法。劉樂飛透露,綿陽基金的資金托管在銀行,按項目進度逐步到位。綿陽基金每一季度都會有投資季報,詳盡披露該基金的具體投資活動和財務情況。
劉樂飛已經不止一次對外透露了綿陽基金的投資重點,包括金融、消費、能源資源以及機械四個領域,綿陽基金目前為止的10個項目基本上出自于此。為了梳理投資重點,綿陽基金專門請吳亦兵多年前的老東家麥肯錫公司掃描重點行業,僅此一項咨詢費用就花去500萬元。
這樣的操作手法異常眼熟,聯想系的投資公司在正式開張之前,無一不是先請麥肯錫幫助進行行業梳理。但是這樣的舉措,在國資背景的人民幣PE當中絕無僅有。
在劉樂飛看來,這樣的行業掃描梳理極為重要。劉樂飛表示:“做產業基金,最該先想明白的就是資產配置,而不是機會性的投資,想到什么投什么。”在綿陽基金內部,四個部門分別負責四個重點領域的投資。
出身于金融領域的劉樂飛不掩飾對金融領域投資機會的側重,直言將金融作為基金投資重點領域之一,“金融服務是經濟的血液,在資本市場中,金融業所屬的板塊也是最大的一塊,成長空間非常大,我們本身在金融行業也有豐富的投資管理經驗。”
對于消費、原材料以及機械制造,劉樂飛認為亦有機會。“目前消費在整個GDP中的占比為40%,未來會增長到60%。原材料和機械制造地位相當,(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兩個要素都需要。”
在具體的投資策略方面,綿陽基金的投資重點為成長期、擴張期和成熟期的公司。從類型來看,國企改制和成長中的民企是其重點。吳亦兵透露,目前的10個項目20億元的投資當中,三分之二投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重組改制,三分之一投給民企性質的行業龍頭。
“國企改制”領域對吳亦兵來講并不陌生,他的老東家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以及他曾經直接負責的聯想控股直投部均將此視為機會。
順利完成資金募集,并在第一年投出10個項目,綿陽基金的表現迥異于此前的國資背景的產業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無疑在PE版圖上占據了一個很好的起始位置。”王冉認為,“但是現在談成功還太早,需要看退出時的情況,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