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口服異維A酸與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聯合治療面部中度尋常痤瘡的療效。方法:將136例中度痤瘡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0例采用口服異維A酸聯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治療8wk;對照組單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治療8 wk。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4.29%;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39 39%。經卡方檢驗,兩組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口服異維A酸聯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是治療中度尋常痤瘡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尋常痤瘡 異維A酸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
中圖分類號:R9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0)05-0237-03
尋常痤瘡俗稱粉刺、青春痘,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于青春期男女。由于面部、胸背部等部位發生較多,影響美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局部色素沉著甚至瘢痕,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產生不利的影響,故患者求治愿望強烈,對治療效果抱有較高的期望值。由于痤瘡的致病因素多樣,加上患者以青年居多,普遍對全身系統用藥有抗拒心理,然而單單外用藥物效果欠佳,所以治療比較困難。近年來,我科對136例中度痤瘡的患者給予口服異維A酸聯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來我院皮膚科就診的面部痤瘡患者,共136例,其中,男95例,女41例。年齡16~38歲,平均25.4歲。病程1~56個月,平均19個月。根據4級改良國際分級法進行分級:I級(輕度)——主要皮損為粉刺,可有少量的丘疹和膿皰,損害總數目不超過30個。Ⅱ級(中度)——粉刺和中等數量的丘疹和膿皰,皮損總數目在31~50個。Ⅲ級(中度)——大量的丘疹和膿皰,皮損總數目在51~100個,并可見結節,但數目少于3個。Ⅳ級(重度)——結節(或)囊腫或聚合性痤瘡,結節(或)囊腫數在3個以上,皮損總數目大于100個。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患者年齡、性別不限,確診為中度尋常痤瘡,同意配合觀察者。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近兩年內有生育計劃;就診前2 wk內面部用過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消炎類以及維A酸等治療痤瘡的外用藥物者;前4wk內曾系統使用過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或維A酸類藥物者;合并有心、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疾病患者;高脂血癥患者;精神病患者;繼發性痤瘡(如藥物性痤瘡、職業性痤瘡),嚴重類型痤瘡(如聚合性痤瘡);對異維A酸或克林霉素過敏的患者;不能遵守醫囑配合治療者。對入選病例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兩組:治療組70例,對照組66例。兩組在年齡、病程、病情程度分級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資料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異維A酸(又稱13-順式維A酸,商品名:泰爾絲,上海信誼延安藥業有限公司)10 mg,每天2次口服,同時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商品名:達林凝膠,蘇州第四制藥廠有限公司)每天局部外涂2次,連用8 wk;對照組僅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每天2次,連用8wk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標
在治療期間,每2wk隨訪患者1次,共4次,觀察、記錄療效及不良反應(包括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治療組在初診和治療結束后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血脂。
1.5 療效評定
在接受治療后第8周末評價療效。治愈: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90%,僅留有色素沉著,無新的皮損出現;顯效:皮損消退≥70%,新起痤瘡皮損少于5個;有效:皮損消退30%~69%,新的痤瘡皮損少于10個;無效:皮損消退<30%。治愈加顯效作為總有效病例,以此計算總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對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
2 結果
臨床療效:兩組療效觀察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4.29%,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39.3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療效極明顯高于對照組。
起效時間:治療組起效最快6 d,最慢18 d(不包括無效者),平均12.3 d;對照組最快6 d,最慢22 d,平均13.3 d。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不良反應:治療組70例均有不同程度皮膚黏膜干燥癥狀,主要表現為口唇干燥、開裂(65例,占92.86%);皮膚干燥、脫屑(57例,占81.43%),外用潤膚劑后都能耐受;其他反應均為個別病例,如牙齦出血、鼻出血、眼干、輕度頭痛、惡心、胃腸道不適等,癥狀均較輕,未影響治療。治療組前后兩次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檢查,結果表明均正常。對照組不良反應僅有1例出現面部輕度灼痛,自行停用2 d后,灼痛減輕,繼續使用至觀察結束。

3 討論
痤瘡是青年人中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現有研究傾向于多因素致病一說,可能有以下因素:由于皮脂腺的發育受雄性激素支配,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腺發育成熟,外周皮膚組織中的雄性激素水平也隨之升高,雄激素的作用導致皮脂腺增大,功能活躍,皮脂分泌增加,皮膚油膩;加之痤瘡患者毛囊上皮角化異常,不能正常脫落,使毛囊口變小,進而開口堵塞,分泌過多的皮脂且其排出受阻;皮脂是毛囊皮脂腺內正常寄生的微生物(如痤瘡丙酸桿菌)滋生、繁殖的良好溫床,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蛋白酶能分解皮脂,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癥反應;痤瘡丙酸桿菌對中性粒細胞具有趨化作用,后者產生的水解酶使毛囊壁發生滲漏甚至破裂,毛囊內容物進入周圍真皮組織,造成痤瘡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另外,本病可隨著機體生物節律變化、月經周期、飲食習慣、面部清潔度、有無合理治療等因素而時好時發、時輕時重。油性皮膚易患痤瘡,而皮膚類型與毛囊壁的角化又與遺傳因素有關。高糖、高脂肪、煎炒、辛辣食物,大便秘結以及局部受擠壓等,均易使痤瘡復發或加劇。
維A酸類的發現被認為是藥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異維A酸為維A酸的立體異構體,口服異維A酸是目前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它對痤瘡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1)縮小皮脂腺,抑制其活性,減少其分泌;2)抑制依賴皮脂環境生長的痤瘡丙酸桿菌的繁殖;3)抗角化,抑制皮脂腺腺管上皮過度角化并促進細胞分化與生長,改善毛囊口和皮脂腺導管口的角化;4)還可影響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功能,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趨化性、溶酶體的釋放。由此可見,異維A酸對痤瘡發病的各個環節均有治療作用。不良反應主要為致畸、皮膚黏膜干燥、血脂升高等,最常見的是皮膚黏膜干燥,包括唇炎、結合膜炎、鼻黏膜干燥伴少量鼻出血、牙齦出血、瘙癢和掌跖脫皮,可通過事先與患者溝通和外用潤膚劑來預防,所以本患者無一例因不良反應退出研究。為避免引起胎兒畸形,需再三告誡育齡婦女:在服藥期及停藥半年內不要懷孕。痤瘡患者以年輕人為主且治療時間相對較短。本研究的患者未出現血脂升高現象,但需要定期檢查,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停藥即可恢復。克林霉素是近年來流行的治療痤瘡的抗生素,對痤瘡丙酸桿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能減少皮膚表面的脂肪酸,其外用凝膠制劑對炎性皮損療效好,安全性高。
以往痤瘡的治療方法較多,但效果不盡人意,外用藥物如維A酸、過氧化苯甲酰、阿達帕啉等均存在見效慢需長期用藥,而且容易導致局部反應的問題;口服藥物如抗生素、維A酸類藥物的毒性和致畸性也一直受到關注,因此在實際臨床中采用多種手段聯合治療,力求達到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盡可能減輕不良反應的目的。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口服異維A酸聯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治療中度痤瘡時,療效得到明顯提高,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