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開展人口計生隊伍職業化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人口和計劃生育隊伍職業化建設“十一五”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要求,以職業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基層隊伍建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機制,利用不同政策在農村、鄉鎮、城市社區進行不同形式的有益探索,努力打造過硬的基層計生職業化工作隊伍,不斷為群眾提供計劃生育以及生殖健康優質服務。
一、以職業化建設試點工作為抓手,積極謀劃和推進人口計生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建設
2009年1月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隊伍職業化建設工作會議后,委黨組高度重視,認真謀劃研究,修訂了《河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職業化建設試點方案》,擴大了試點范圍。制定了《關于加強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隊伍職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以能力建設為主線,以提高隊伍綜合能力為根本,以強基固本和完善公共服務網絡為重點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職業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推進工作計劃。結合地方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穩定機構隊伍和拓展職能。積極籌建生殖健康咨詢師師資隊伍,選派醫學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參加國家培訓,目前,省級師資、教材教案已完成好,擬于12月初在國家級試點和省級試點單位開展培訓,確保明年初生殖健康助理咨詢員和生殖健康咨詢員考試一批、認證一批。
二、以基層職業化隊伍建設為重點,提高農村計生管理服務水平
(一)建立準入標準,統一報酬模式,夯實網底建設
村級計生組織是計劃生育工作網絡的最底層,村組計劃生育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著人口計生工作水平的高低。我省始終堅持把提高村組一線的管理服務能力作為農村計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制發的《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基層人口計生管理服務網絡,推行村計生專干、育齡婦女小組長‘縣管、鄉聘、村用’的職業化管理模式,村專干、育齡婦女小組長的補貼由縣財政統籌解決”。自2004年以來,在全省推行了村計生專干、育齡婦女小組長“縣管、鄉聘、村用”的職業化管理模式以及育齡婦女小組長“月報月訓月發”制度。村級計劃生育專干、育齡婦女小組長按照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女性為主等標準選配,新聘用人員一律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月報月訓月發”制度是指每月聽取小組長的工作匯報一次,每月對小組長培訓一次,每月給小組長發一次工資。培訓采取光盤教學和面授輔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一般以鄉鎮、街道辦事處為教學點。育齡婦女小組長每半年考試一次,兩次考試合格者由縣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局頒發《育齡婦女小組長培訓合格證書》,作為上崗的重要依據。近幾年,我省已將這一工作列入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為順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把育齡婦女小組長報酬列入縣級財政轉移支付,按每月不少于30元的標準發放,條件好的鄉、村可自行增加報酬。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省近13萬育齡婦女小組長中約有90%的小組長報酬納入縣級財政轉移支付,實現了按時足額發放,極大地調動了村組人員的工作熱情,使基層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
(二)完善激勵機制,推廣星級管理,激活服務能力
創新和健全基層職業化管理和服務的運行機制,是計生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2006年以來,探索建立了村級計生專干、育齡婦女小組長星級管理制度。“星級管理”就是根據農村育齡婦女小組長的職責,確定工作任務,量化工作指標,明確星級標準。每年年終考核按照星級標準評出星級等次,對考核合格的育齡婦女小組長,落實每月30元的基本工資待遇。在此基礎上,每晉升一個星級加發工資10元,依次類推;達到三星級以上的,優先推薦發展入黨、優先推薦進入支部班子、優先辦理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優先安排提供扶助金。達到“五星級”的,子女考上大學的提供1000—3000元助學金,鄉鎮計生辦每年免費為其體檢一次。從第6年起,對連續保持五星級的,每年定額獎勵1000元。同時,還明確了處罰措施,對考核年度內工作不力出現問題的,給予降星、解聘處理,并通報批評。實踐證明,星級管理,績效考核,激勵與退出機制的建立,解決了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激活了村級主體,優化了隊伍結構,強化了第一道防線的管理服務能力。
(三)創新培訓模式,開辦學歷教育,提升隊伍素質
為提升村級計劃生育專(兼)職干部的文化素質及服務能力,我省從2005年開始舉辦兩年制村級計劃生育專(兼)職干部中專函授學歷教育。招生對象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0歲以下的村級計生專(兼)職干部。教學采取自學為主、面授為輔,學員在面授的基礎上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考試的方法進行。目前,已有一萬多名村專干報名參加學習。四千多名學員結業。通過兩年函授教育,全面提高了村專干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為村級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四)巧抓有利機遇,學生服務基層,補充技術力量
“三支一扶”計劃是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舉措,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2006年,結合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層,把鄉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列入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的范圍。截至2009年,四批不同專業(醫學臨床、影像、婦科、計算機)近兩百名大學生已服務在鄉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為人口計生隊伍增添了新活力,為基層計生隊伍吸納人才開辟了新渠道。
三、以開發利用公益崗位充實隊伍,提高城市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2006年初,省政府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意見》,實施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工程。為了加強城市社區計劃生育工作,人口計生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協作配合,開發公益性崗位,配備城市社區計生協管員,探索了一條“4050”下崗人員再就業的新路子。通俗地講就是:政府出錢,街道聘用,社區用人。被聘用人員的報酬由崗位津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組成,均從我省再就業資金中撥付。崗位津貼的標準由各市政府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地最低工作標準;社會保險補貼由聘用單位辦理,費用從專項再就業資金中撥付。在“4050”下崗人員中實行公開招考,擇優選聘一大批計生協管員,充實社區隊伍。目前全省已安置“4050”人員三千余人,利用再就業資金達1400萬元。這一政策的實施達到了“一措多贏”的效果,不僅解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促進了社會和諧,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社區人口計生工作的管理服務水平。
四、以崗位大練兵活動為載體,著力加強隊伍能力建設
從2007年起,利用兩年時間,在全省人口計生系統開展了自下而上、人人參與、形式多樣、大規模的崗位練兵活動。崗位練兵活動本著立足崗位,注重實效,重在基層和“干什么,練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崗位練兵和知識競賽為有效載體,結合崗位實際,采取試卷答題、現場搶答、實際操作、文章評比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大比武。截至2009年6月底,政策法規、發展規劃、科學技術、宣傳教育、流動人口、藥具管理、文秘等7個崗位的練兵活動均已圓滿結束,各評選表彰了百名崗位標兵。通過崗位練兵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基層人員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塑造了一支素質高、業務強、作風好、受群眾信賴的縣、鄉、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隊伍。
(編輯:陳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