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城市里宅居的思想者,用鏗鏘有力的文字抒寫殘酷的現實,在放大鏡里探求世界的真相;他是四海為家的流浪者,用屬于平民的影像留住充滿魅力的人文景致,在相機里找尋時代的烙印。在他人眼中,他有如鄰家大男孩一般,睿智謹慎又不失對這個世界天馬行空的想象。左手舉著相機,右手握著筆——這就是他,職場熱銷書《潛伏在辦公室》的作者——
借著電視劇《潛伏》的東風,一部號稱職場版“潛伏”的暢銷書——《潛伏在辦公室》席卷各大職場圈,引發了一場老板和員工之間的暗戰。事實上,它的橫空出世絕非偶然,陸琪這個位居一百人之后的現實主義者扛起筆桿子,為捍衛居住在城市孤島里職場人的利益開始了打破沉默的破冰之旅。
“毒舌作家”并非一朝一夕
采訪時,陸琪首先笑著告訴記者:“在任何時候,我只為小人物說話,因為我也是從小人物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困惑我感同身受。”
在陸琪還是“小人物”的時候,文字和影像填滿了他的全部生活。他時常在攝影、編劇、作家三種身份中來回穿梭。“作家身份是公眾化的一面,攝影師身份則是私人化的一面,這兩種身份都能給予我成功的滿足。”陸琪的文字有“不平則鳴”的氣勢,也有自白的坦誠,而他攝影作品中的主角則多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將生活的真實和殘酷在影像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展現的民族文化和發自內心的感動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然而,這位看上去順風順水的文藝青年的生活其實并不盡如人意。誰可曾想到當他在為事業四處奔波且剛有起色之時,卻被最信任的朋友欺騙,并從此一敗涂地。
“那時的我很消沉,因為我當時根本沒想過被騙,這不是普通的商業失敗。但現在回頭想想,其實失敗是好事。”的確,商場失利并沒有讓陸琪對未來失去信心,他重拾筆桿開始了“棄商從文”的自由撰稿人生涯,從而成就了如今博客點擊破千萬、作品網絡轉載過億的傳奇,也成就了他被奉為當今“職場厚黑教主”的一時輝煌。
陸琪坦言:“我喜歡充滿變數的生活,總能在逆境中挖掘到自己的潛質。對我來說,寫字是一種生活方式,寫專欄讓我體會到人生百態和社會變遷,創作動畫《虹貓藍兔》讓我重溫了美好的童年時光。”雖然表面上寫作和其他職業不同,但本質上還是一致的:自由、隨性。“在職場中大多數人為了賺錢習慣性地粉飾自己,這是職場殘酷性的一面。我也曾是‘大多數人’之一,但是與眾不同的是我敢于直言、敢于獨立思考。我從不盲從,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永遠與眾不同,在改變中前進,這符合我的風格,誰讓我是第一百零一種人呢?”
“潛伏在辦公室”并非徒有虛名
“潛伏”真的在辦公室,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不是教你詐,這是叫你看清現實”、“不是變壞了,而是變透徹了”。《潛伏在辦公室》中的職場語錄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做事要藏拙,做人要露怯”、“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處就越少”、“待人以誠,但誠是有目標和尺度的”……這些話很多都將矛頭直指某些人。陸琪表示,《潛伏在辦公室》提供了很多錦囊妙計,員工們讀完頗有醍醐灌頂、相見恨晚之感,而某些老板則恨之入骨,極力封殺此書。但這種情況很正常,本書完全站在員工的立場,因為勞資雙方的對立是必然的,所以這本書在博得了很多員工歡迎的同時,也刺痛了社會的痛處。“當聽到一些負面消息時,內心確實受到過困擾,但能夠克服這些障礙則是因為我有目標和理想。”
陸琪寫職場小說的初衷是無情地揭露職場丑惡,替職場人抒發心中憋悶已久的怨氣,幫他們討回尊嚴和權利。“中國的員工有時往往很幼稚,只知道為公司考慮而不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單純地為公司考慮,就不能深入思考這些是否對自己的職場生活有好處。中國的老板也還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對員工實行壓榨式管理,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們知道員工的心思和打算,但員工的表現好壞在老板面前根本不起作用,因為老板也有壓力,他也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拼命而已。”正如陸琪所言,中國的職場是競技場而非游樂場。西方職場的管理體系較為成熟完善,以職場培訓促進員工的成長,從此受益于這種培養機制,而這些都是中國職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潛伏在辦公室》一經推出便風靡職場。陸琪說:“在書中我傳達的是一種職場人都認同的理念:每個人都在為自身利益而考慮,只有管好自己,整個社會才能有序。”
你讀的并非潛伏,而是警示錄
“一本書畢竟不能改變人的性格,只有挫折和失敗才能影響人的性格,我只是給讀者適當的提醒和告誡。”陸琪表示,職場保衛戰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這兩本書還沒有闡述得很透徹和完整。在職場利益交換中,關鍵要考慮為誰奮斗,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陸琪用“利益說”征服了眾多職場人,他自己也正是這樣一步步履行的。“拿錢要快、理想要遠”,長短期職場規劃都融入在這八字方針之內。陸琪表示,短期計劃要多關注利益,長期計劃重在規劃理想。
大學生、女職員、頻繁跳槽者都已被看作是職場弱者,加薪、升職、處理人際關系等職場潛規則無不困擾著他們對未來的抉擇。“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潛規則,我是一個反道德的人,我不能相信道德準則,因為批評我的人基本上都是站在道德的立場上。現代人要遵守法律,這是社會的一條底線,其次就是自己心里的一條底線。中國文化中講人性本善,如果善的話,那就不用制度制約了。法家講人性本惡,要用制度來制約,所以這些所謂的弱者都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來維護他們的利益。”
“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再擇業。人首先要養活自己,規劃人生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以把大學學歷當成職場敲門磚,但是并不一定非要去學大學教給你的東西,你可以去學你真正需要的東西,畢竟知識不是靠學歷得來的。”
“女性是情感動物,在職場上這一點就更加凸顯。她們易受情感困擾,在同事關系、上司臉色上浪費情緒,無邏輯性,在大方向上把握不好,但這些都可以通過訓練來改善。職場上的女強人干練、情感淡化、邏輯思維性強,往往顯示出男人的一面。”
“頻繁跳槽者容易受情緒左右,其實都是出于上司不好或是同事排擠這些普遍性問題。不要為躲問題而跳槽,其實這些問題到哪都是存在的,越跳越低,最后被淘汰。”
職場上每天都在上演著風起云涌、大起大落的故事,陸琪用職場語錄告訴你:失敗越大,成功越大。只有不斷地失敗,在失敗中錘煉自己,直到失敗到沒有對手,你才是職場上的強者。
對話陸琪
《職業》:關于你的形容詞很多,“毒舌”是最主要的一個,你怎么看待這些說法?
陸琪:毒舌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誰說話。如果是老板們攻擊我,那說明我是在替小職員說話,那么,我愿意承擔“毒舌”這個稱號,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光榮。我揭露惡,是因為很多小職員就是因為不了解“惡”而被害得很慘,但我不是宣揚惡。我寫惡,就是讓人學會獨立思考和觀察,然后去規避。
《職業》:當初怎么會想到寫這樣一本與眾不同的書呢?
陸琪:當時電視劇《潛伏》很火,于是有編輯約我寫評論。我發現余則成最大的優點是“潛伏”在他的辦公室,是他的信仰造就了他堅定的信念,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職場理想。現在很多人為什么成天混日子?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的職場理想,沒有真正規劃,這很可怕的,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隨波逐流,這只會讓你更加不思進取。所以我想寫一本書,可以讓小人物們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為誰奮斗,應該怎么奮斗。
《職業》:聽說很多老板對你的語調都非常反感?
陸琪:書剛寫出來的時候,我給身邊副總和老板級別的朋友看,開玩笑說要他們推薦,他們無一例外地拒絕我,還要我不要寫這么詳細,說“被員工看到不太好”。
人物檔案
陸琪,2009年最暢銷的職場書《潛伏在辦公室》作者、專欄作家、編劇。職場、情感、人文等跨界專欄名家;博客點擊過千萬,作品網絡轉載過億;國內頂級編劇之一,浙江省作家協會類型文學委員會委員;互聯網首期創業者,曾創辦了首批網絡廣告公司之一;中國十佳空間服務商、中國第四大女性網站創建者。美國WIN圖片社簽約攝影師,獨立完成多個人文攝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