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巴是西半球惟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少數國家之一。古巴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征途中穩步前進,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主義古巴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繼續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古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走過的曲折歷程蘊含著豐富的經驗,很值得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借鑒。
關鍵詞:古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啟示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1-0113-03
在煙波浩渺的加勒比海,有一個美麗的島國,它就是素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稱的古巴。古巴是一個有著鮮明特點的國家,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1959年革命勝利后不久,古巴便以其獨特的方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半個世紀以來,古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然而,古巴所走過的道路并不平坦。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美國就對古巴采取敵視態度,對古巴實行經濟封鎖,一直延續至今。古巴在長期的經濟建設中同原蘇聯和東歐國家建立了密切的經濟關系,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使古巴突然喪失了這種關系,給它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此時,美國乘機打劫,使古巴承受著雙重打擊。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菲德爾·卡斯特羅主席向全體古巴人民發出了“誓死捍衛社會主義”的號召,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經過數年的艱苦奮斗,古巴終于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形勢逐步好轉,古巴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得到進一步完善和革新。古巴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勝利前進。古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走過的極其曲折的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一、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經濟建設的根本保障
古巴共產黨同其它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不同,有著極大的特殊性,概括地講就是先建立政權而后建黨,1959年領導古巴革命勝利的不是共產黨,而是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古巴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共產黨,1940年與革命聯盟合并成立了“共產主義革命聯盟黨”,1944年改名為“人民社會黨”。戰后人民社會黨受蘇聯的影響比較大,主張通過民主道路建立反政府的群眾聯合組織,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權,反對武裝斗爭,并曾經指責攻打蒙卡達兵營是一次“冒險行動”。所以領導古巴革命的重任就歷史落在了“七·二六運動”的身上,在“七·二六運動”的領導下,古巴在1959年1月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并在蘇聯影響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1961年7月由“七-二六運動”、“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人民社會黨三個組織合并成立了“古巴革命統一組織”,1962年5月改名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卡斯特羅為黨的第一書記,1965年改名為古巴共產黨。共產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直到1975年才召開,在這個過程中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一二六運動”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順應了民心,起到了主導作用。而人民社會黨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在黨的八大上總書記羅加公開承認黨犯有錯誤,并重新評價了“七·二六運動”,肯定了卡斯特羅的歷史功績,明顯表現出逐漸擺脫蘇聯影響的跡象。因此,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的領導地位和領導作用是歷史形成的,同時也是人民的選擇。
古巴共產黨這種先掌權后建黨的特殊性并沒有影響其先進性,蘇東劇變之后在全球范圍內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中,古巴共產黨旗幟鮮明,決定“誓死捍衛社會主義,誓死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時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革,探索和嘗試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和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蘇東劇變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以及古巴自身存在的問題,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生活產品極度匱乏,但古巴共產黨和人民生活在一起,戰斗在一起,同甘共苦,共度難關。古巴在經濟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都特別強調共產黨在政治上的領導作用,明確反對多黨制,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本國實際相結合,超越意識形態的障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古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經驗再次證明,失去了共產黨的領導,就會失去社會主義的方向,經濟建設和改革就會走到邪路上去。
二、改革是社會主義國家獲得發展、走向繁榮的根本途徑
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社會主義社會之所以要不斷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內在客觀要求。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任何一種形態的社會制度建立后,不可能是立即就完美無缺,往后就一成不變,而是必然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變化、發展過程。促進和推動這一變化發展的動力根源于該社會的基本矛盾;而實現和完成這種變化、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改革。
社會主義改革,從性質上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由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由于階級斗爭不再是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的解決不是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革命,而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在社會基本矛盾中,生產力是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人類歷史發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作相應的變化,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性質和水平,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不僅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客觀規律的要求,而且也是為了從舊體制轉換成新體制所必需。社會主義國家的傳統體制不完善,存在著嚴重弊端,這是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現實依據。傳統社會主義體制最根本的弊病,是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權力配置不合理,即通常所說的權力過分集中。與此相聯系,還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等。由于權力過分集中,黨和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管得過多,統得過死,造成整個社會缺乏活力與生機。因此,改革這種集中過多、統得過死的僵化體制,建立具有本國特點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體制,就成為社會主義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古巴能夠在幾年內,迅速渡過困難時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就在于:古巴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推行穩步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古巴共產黨帶領人民沿著古巴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奠定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改革開放使古巴的經濟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從改革中得到實惠,使人民看到了改革中的社會主義所具有的活力和優越性,堅定了他們的社會主義信念。這是古巴在逆境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無數事實證明,社會主義國家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得發展。
三、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從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大局出發,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多樣性,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是無產階級執政黨領導全國人民為之奮斗的神圣使命和光榮任務。
第一,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恩格斯在評論《資本論》第1卷出版時說過:一些讀者可能會以為他從這本書里會知道共產主義的千年王國看來到底是什么樣子。誰期望得到這種愉快,誰就大錯特錯了。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新社會的設想所采取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新社會制度的思想方法,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于研究未來社會制度的科學方法。
第二,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以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堅持“走自己的路”。從本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是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實踐中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導原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不同于俄國。各國的國情不同,情況又在不斷地變化,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不同時間、不同國度的實際運用,也應該不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和當代馬克思主義者面臨的一個根本問題。對這一根本問題,只有堅持從本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
第三,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充分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空前偉大的創造性事業。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社會的開放性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封閉只能導致落后,這也是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客觀真理。但借鑒不能脫離本國國情照抄照搬。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曾經被神圣化、凝固化,以至于長期束縛了人們的思想,產生了嚴重的后果。實踐證明,不同國家試圖用“一條道路”、一種模式發展社會主義是行不通的。發展社會主義既不能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模式。照搬別國模式從來不能成功,這是一個被歷史反復證明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當今時代已不是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時代,而是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的觀念已深人人心,促發展求合作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共識。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雖有矛盾、對立和斗爭,但基于和平共處基礎上的競爭與合作已成為“一球兩制”關系的主流,競爭的內涵已變為科技和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超越意識形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也成為共識。隨著時代主題的新變化和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要求社會主義國家拋棄傳統觀念,從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大局出發,主動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認真引進、吸收和借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幾百年發展歷程中積累起來的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我所用,取長補短,以較快的發展速度迅速趕上并超過資本主義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和優越性的根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古巴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奉行積極的多元化外交政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擊破了美國的封鎖,而且結識了許多新朋友,這些國家在古巴的直接投資,大大促進了古巴經濟的增長,使古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