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明詩,根據要求,完成賞析。
湖上梅花歌
(第二首)
王稚登
山煙山雨白氤氳,
梅蕊梅花濕不分。
渾似高樓吹笛罷,
半隨流水半為云。
●閱讀訓練●
1. 詩人采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做簡要分析。
2. 請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獨特藝術構思。
3. 古詩文默寫。
(1)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2)故不積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以成江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3)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賈誼《過秦論》)
●參考答案●
1. 比喻。全詩描寫的是一個春雨迷蒙的天氣,山上云霧繚繞,細雨霏霏,煙氣、雨氣和那滿山開放的梅花顏色,形成氤氳的白氣。梅花和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這樣的梅景,朦朧縹緲,輕盈如煙,潔白似云,澄凈似水。全詩一個比喻轉折三次,用笛聲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聲,曲折婉轉,清新雋永。
2.“渾似高樓吹笛罷,半隨流水半為云。”笛聲悠揚悅耳,陶人肺腑,高樓吹笛,其聲恍若天際傳來,更能啟發人的遐思遠想。古人形容音樂的美妙,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而詩人卻說半隨流水半隨云,笛聲又轉換成春水和白云。古人描寫音樂用視覺增加音樂的形象性,這首詩反其意而用之,用音樂的聽覺形象,通過通感讓讀者不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
3.(1)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2)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3)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指導:李炎)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