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早春的氣流,這巨大、液態的磁石
把鐵屑般的人們,從屋子里
吸引了出來……”
就是這個有些突兀的比喻
讓我的內心一下子敞亮了許多
就是這個比喻,撫慰著我
我就在這個比喻之中
是的,我幾乎不能自持
站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上,我看見:
積雪乍暖還寒,還未融化
但天空正一點點變藍
最后無邊無際——
我就在這個比喻之中
身體的每一部分
都接納著初春緩慢的暖意
而在此之前,我真的如同鐵屑
或者說,就是鐵屑
零碎、冰冷、低沉、發黑……
凝視
這只不知名的鳥
飛落在地面之后,被我命名為:
“安靜之鳥”
它的第一只眼睛望著上面
喧嘩、懸空的景物
像是搖搖欲墜
第二只眼睛平視,目睹了
春色和秋光的一次次變遷
兩只眼睛的余光,向下三尺
看見了那些身體如何下葬和腐爛
有牛,有馬
有老人,也有孩子
這只安靜之鳥
什么也沒說
只是忍不住扇動了一下翅膀
它動作輕微
它與自己的名字相符合
是安靜的,是無聲的——
寫信
已是初秋,天越來越冷了
有家的人,給家里寫信
父母健在的人,給父母寫信
父母不在的人,給親戚們寫信
什么都沒有的人,也寫信
是寫給自己的信,心是慌亂的
只能寫給自己,投到了
自己身體這個郵筒里
但地址、名字、還有時間
仿佛都寫錯了……
唯美……
這世間唯美、罕見的一幕
恰好被我看見了:
風不動,云不動,時間不動
一個少女,在馬甸橋旁邊的
一棵杏樹下停留了片刻
她的嘴唇像是動了動,像是
要讓杏樹回家
她走開時,風動了,云動了
時間也動了,杏樹
邁開了步子,在她后面
緊緊跟隨——
謙卑
對于這個世界,我是謙卑的
正因如此,我與那些不謙卑的人們
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我是最下面的刻度,是低的,是暗的
因而顯得有些孤單,顯得不合群
我一遍遍,謙卑地
向這個世界問好
我的聲音有時禁不住顫抖
我知道這是我的缺陷,為了
不驚擾這個世界
我只好閉上嘴巴不說了
遠遠看去,我像是一個
退讓出全部語言的啞巴
像一個鞠躬的啞巴
我知道自己有時過于謙卑了
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
找到解決的辦法
此刻,我在收音機里
聽到一個孩子給死去的母親寫信
在信的開頭,他剛剛喊了一聲:
“媽媽——”,我就一下子
流下了謙卑的眼淚………
(選自《延安文學》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