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后,往往會產生喜怒哀樂等情感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給別人聽,或用文字寫出來讓別人讀。這種強烈的情感往往可以透過奇妙的想象傳達出來。詩能抒發孩子們內心的情愫,如,金華金師附小三(2)班蔣宇星的《把風裝進大口袋》:
冬天的風是冰涼冰涼的
夏天真悶熱,多難受
我想把冬天的風裝進大口袋
到了悶熱的夏天
再把冰涼的風放回大自然
到那時讓人人都涼快。
小作者有自己切身的感受:在天寒地凍的冬天,風是冰涼冰涼的;而到了赤日炎炎的夏天,天氣悶熱得讓人難受。于是他忽發奇想:把冬天的涼風裝進大口袋,儲存起來;到了悶熱的夏天,再將它放回大自然,“讓人人都涼快”。他的想象離奇而美妙,不僅凸顯了一顆關愛他人的純潔晶瑩的心,而且使整首詩童趣盎然。
童趣來自于天真而又奇妙的想象,如,金華市環城小學三(1)班劉天的《小水滴的夢幻曲》:
嘀嗒,嘀嗒,
小雨滴又在彈琴啦!
它在彈奏什么呢?
小鹿說:
它在彈奏一首優美的迎春曲;
小猴說:
它在彈奏一首快樂的迪斯科;
小鳥說:
它在彈奏一首飛翔的進行曲;
小雨滴自己說:
我在彈奏一首大海的夢幻曲。
小詩人把“嘀嗒”的雨聲想象成小雨滴彈奏的琴聲,既不奇也不妙。但隨著一句提問的話:“它在彈什么呢?”出現了小鹿、小猴、小鳥三個角色的回答,作出三種不同的充滿詩意的解釋,且都入情入理;更奇妙的是小雨滴自己的解釋:“我在彈奏一首大海的夢幻曲。”這使得詩意更濃了。假如沒有這些奇妙的想象,就不可能使“嘀嗒”聲這一平凡的事物表現得如此活潑,如此動人,如此富有詩意。
我想,聰明的小朋友一定已經領悟到:當我們動筆寫詩時,一定要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在“奇妙”這個詞上下功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