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密閉是我國蘋果生產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它對蘋果生產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時下,密閉園改造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密閉園改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果園管理的方方面面,從樹形選擇、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到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都不同程度影響著密閉園改造。在實際改造當中,應當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1 因地制宜定樹形
在樹形方面,主要問題是樹形與品種、砧木、栽植密度不相適應。加之不合理的修剪,造成果園密閉。在改造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是重新確定樹形,將現有的不合理的樹形改造成合理的目標樹形,以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另一種辦法就是維持現有的樹形不變,只是對樹體骨架作適當的調整,通過簡化骨架、減少級次、簡化結果枝組的方法達到解決光照的目的。
那么如何確定采取哪種方法?如何確定目標樹形呢?這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1)首先要考慮果樹的品種砧木情況。品種是富士還是秦冠,是嘎拉還是紅星、美八。是喬化還是矮化。是短枝型或雙矮。果樹品種砧木不同。生長習性也就不同。枝條延長速度、樹冠擴展情況也就不同,樹冠的大小及樹形也就隨之發生變化。
(2)兼顧地理條件、氣候、海拔、土壤肥水情況。根據果園所在的緯度,氣候情況、降雨多少、海拔高度,有無灌溉條件、土壤肥沃程度,以及果園施肥情況。大體估計果樹年營養生長量,選擇合適的樹形與之相適應。
(3)根據果園定植株行距情況、現有樹形。確定適合的樹形。樹形選擇上要因園而異,因樹而異,不能干篇一律。強樹作形,為好看而改形。有些果農犯了這樣的錯誤,沒有按照現有的樹形選擇合適自己果園的樹形,而是覺得開心形好,下決心要把自己的果園改造成開心形,于是提干、落頭、開心。之后呢,果樹必然向兩邊延伸,造成新的密閉。又必須進行間伐。錯誤在于沒有根據栽植密度確定相適應的樹形,而是根據樹形改變栽植密度,到最后也沒能達到通風透光,但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難見好效益。所以樹形選擇上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選擇和現有樹形盡量相近的樹形進行改造。
具體操作上:一般來說667平方米栽100株以上的密閉園,應當進行主干形改造。80~100株的應當選擇細長紡錘形。667平方米栽80株以下的果園,根據現有樹形可選擇自由紡錘形,小冠開心形等樹形,或者保持原有的樹形不變,只作簡化骨架減少級次。簡化枝組的工作。適當縮小樹冠或培養扁形樹冠以打開行間。
2 依勢定法逐年改
果園改造要有個前題。每個果園的樹都是有區別的,而同一株樹的上下內外也不盡相同。絕不能使用一種辦法改,必須依勢定法。目前。果樹改造的重要方法就是去除不合理的大枝,去大枝必然對周圍枝條造成影響,由于每株果樹樹勢各不相同,那么在改造中就應有所區別。有的可一次到位,而大多數是不能一次到位的,需要通過3-5年才能完威改造的目的。
先談依勢定法。每棵樹都有各自不同的勢力。弱勢可以進行適度回縮,以縮小樹冠。但應當避免過多去大枝,若非去不可,則必須在增加營養供應的前提下進行;旺樹有兩種選擇:一是多去大枝。削弱其勢力。改造時間可晚一些,在接近發芽時再去大枝、以減緩樹勢,可以一次改造到位;二是先緩和樹勢,第1年先造傷開角、引光入內,分散極性。綜合運用調勢促花措施。促使果樹大量成花、樹勢緩和后再進行改造。虛旺樹根據情況可以適量去大枝改造。不均衡樹有_的上強下弱,有的下強上弱。上部很小下部很大的,絕不能一次去掉下部3個大枝,可以先去下部一個影響上,部營養輸送的大枝而后逐年去掉下部大技或者不一定去除;有些樹是上強下弱而且密度較大,可以從上部去除個別大枝解決光照,引光入內、引勢向下。下部自然就復壯,上下得到平衡,改造的目的就達到了。有的下部枝離地面太低非去不可,可是上部枝勢還較旺。在去除下部大枝時不能一次去至主干處,而先去到下部大枝分叉處。可根據上部勢力第2年再徹底去除,有的還可分3年去除,如上部勢力較弱。下部先去除一校,可直接從主干基部去除,去時斜鋸向外以不影響營養向上輸送。有些樹下部枝前強后弱,前部有大分技。后部有韻小枝,可先去除前部大分枝。使營養向后部轉移。有的前部后部都有大分枝、改造時要把前后大分枝轉枝造傷下垂、來年把光禿部位進行重刻芽,長出小枝、轉枝下垂的枝也要進行刻芽等工作,以分散極性增加短枝量。成花結果,緩和樹勢。中上部枝的處理基本上以分散極性、增加短枝、解決光照、盡量不去枝為前提。堅決禁止樹上去大枝,枝上再去大條枝。有些人在改造的同時把剩余枝背上的一年生長枝統統去掉,那是不科學的。總而言之。勢旺增短枝,勢弱增長枝,光照要進去,樹勢要穩定,工作要簡便,去枝依勢看。
逐年改造的好處有兩點:一是樹勢穩定。工作量小;二是不大影響改造時期的經濟效益。在近幾年的密閉園改造中,有些就是依勢定法進行改造的,一年去下部一個主枝,產量不影響。果個大,品質高,樹冠變小,樹體穩健,改后工作量很小。有的不按依勢定法的原則,一次去掉下部三大主枝,也不留牽制枝,結果導致3年冒大條。工作難進行。產量銳減。一般情況下,樹形基本3年改成,微觀調整2年完成,要完全改好大約需5年。欲速則不達。只有根據團內每棵樹的表現及樹勢、枝勢進行調整,微觀調控,把原來較大的樹體逐漸由虛變實,由大變小。由高變低,由寬變窄,由粗變細,產量由低變高,質量由劣變好,效益逐年委高說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只要觀念清楚,認真實踐。再難的事也能做好。
3 改形保果兩兼顧
密閉果園改造,不是要求樹形整的好看,而是要通過把樹冠逐年變小產量逐年變大,質量逐年變好,效益逐年變高。盡管改造當年結果量有所減少,但質量有所提高,效益不減,第2年效益翻番,以后穩定增產增效才算真正達到改造的目的。
目前,造成和導致果園密閉原因很多,但形成卻是漸進的。密閉程度越大,果園效益越差,一般多少有點收益,如果改造后連年沒效益,勢必增加了果農的負擔,尤其改造中要去掉分大枝,理論不清,方法不正確,果農不接受,再好的方法都不管用,因此改造前必須要堅持一條原則就是改形結果兩次誤。
改造中要達到改形結果兩不誤,必須要明確改造的對象,如果樹勢過,就應該采用拉枝開角轉枝下垂、環切等轉移極性的手法,減緩營養生長,增強殖生長,逐年將樹勢調整穩定,效益就不會因此減少。而不能一次改到位,否則不當年沒產量,還會導致樹勢紊亂,旺上加旺,2、3年不見效。對于過弱的樹體應增加肥水,采用回縮復壯等相關手法就可見效,一旦去大枝強改造。樹勢就會很弱。
經過多年大面積實踐,采取以下措施,改造當年果實結的大,2年樹上全是花,3年產量能翻番,想賺大錢沒麻達。
(1)確立改造后1.3年產量、質量逐年變好的新理念,效益要靠科技提升,記住這一條,改形效益高。
(2)大年果樹花量大,去掉下面或中上部少量的大枝:相反全樹花量不大或遇小年,去大枝一定要慎重:花量大的弱樹,改造當年要增補營養:一棵樹花量集中在幾個大枝上,這些枝不要去掉。先整其他枝或是去其他枝,來年結果后再考慮去枝。無論怎樣改造,余下的小枝不能隨意剪掉,保護小枝是成花結果的前提,經過1~2年轉枝調勢處理,都可以形成優質花芽。
(3)速效化學肥料盡量不要用,要多施用有機肥,以調整過旺過弱的樹勢。
4 先開行間后株間
管理果樹不怕株間密,就怕密了行。并不是說株間密不管,而是改造要分主次先后。只有把主要矛盾解了,再解決次要矛盾,事情就會向好的方向轉化。行間通道打開了,通風透光問是改善了,果樹就能正常轉化、積累。工作起來也方便。
先開行間就必需要去除一部分大枝,去時不能一次去除,應根樹體勢力強弱綜合分析,依勢工作。上部旺的樹,可先去到靠近主干的分權處,或第1側枝或把門側枝處。若上部勢大弱或花量多,在去橫向枝時可一次性從中干處去除,去除時還要注意一點,伸向行間下部的枝比較穩定,而伸向株間的在枝勢劣,可以將株問的劣勢大枝去除,再把行間比較穩定的大枝從基部造傷拉株間補空。好處很多。
行間通道打開后,株間的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了,最終能夠達到行間通風透光,株間借勢沾光,頂芽充實飽滿,體穩健高產,改造后做到行間保持1~1米的作業通道,每株果樹不論枝量多與少,站在樹這邊能看見那面,風吹內膛葉全動。
5 去大留小減級次
改形是為了穩定平衡樹勢,保持穩產優質,不能盲目為改形而改,要在調整的前提下去大枝留小枝,并減少樹體結構級次。果園密閉不是因為枝條太多而是因為枝類構成不太合理:許多果園,大太多。小枝太少,而大枝是骨干枝,本身結果,所以在改造過程中,要把最粗的最無價值的大枝去掉。抓住主要矛盾,一下子就把大部分問題解決。在實生產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果農在改造果園舍不得去大枝,反將小枝剪的光的結果培養出了一樹柴火棒。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另一方面,果園密閉還與枝條分旆有關,有的果樹,級次太多。傳統的果樹管理是等級結構:主干-主枝-側枝-結果枝組-結果枝。這么龐大繁雜的結構級次就造成果樹密閉,減少級次是果樹變革的核心和實質,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不論哪種樹形,都可以通過減少級次來簡化管理,提高效益,都可以通過減少級次來解決密閉問題。
6 改形之后精細管
不少人認為,改造后樹形結構合理了,穩產高效的目標就可以實現。這是不全面的,如果改了以后不加強管理,不做細致的工作,效果很難達到理想的目標。那么改造以后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
(1)當年生枝的處理 旺枝見飽滿芽就芽前刻傷,比較短的旺枝。飽滿芽停長早,積累高。不需要刻芽,水平旺枝的背上芽在芽后刻,側下芽在芽前刻,特別旺的枝刻芽后還要在本枝的基部促發牽制枝。
(2)多年生枝擺好枝位 中干上著生的枝。密者上下錯開,弱者朝上,旺者朝下,見空就拉,密而均勻。中干上空擋見芽就刻,出枝占位。橫向枝上有空擋,也要刻芽出枝,讓中小枝占滿空間,刻芽時枝粗要深刻。枝細要淺刻,刻芽工作必須在萌芽前進行。
(3)用手轉不動的虛旺粗大枝進行分道環割,每間隔4~6個芽環割,在萌芽前進行,枝條比筷子頭細的枝可用手間隔4~6個芽轉一下,細小虛旺枝抑頂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