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威遠堡鎮塔子溝村是遼北地區的一個普通村莊。今年塔子溝村發生了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一個只有500多戶的村子,一年之內卻新增了40多臺小轎車。
是什么原因讓塔子溝村富得如此之快?記者了解到,塔子溝村有豐富的野生榛林資源,90%的農戶從事榛子生產,人均收人1.45萬元。全村有800多名榛子經紀人活躍于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哈爾濱等各大中城市,開辦榛子專賣店:榛子經濟人到黑龍江、吉林等地收購,經過加工打造品牌,銷往全國各地,村民們把小榛子做成了大產業,實現了強村富民。
在鐵嶺市,像塔子溝人一樣,依靠榛子致富的比比皆是。榛子產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榛子已成為和“趙本山”齊名的又一張鐵嶺“名片”,享譽全國。
政府支持力度大
榛農發展熱情高
2005年,鐵嶺市野生榛子不到2.33萬公頃,而且產量低、品質差,生產管理粗放。2006年,鐵嶺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涉及信貸、財政、科技、品牌創優等10項榛子產業扶持政策,每年安排1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用于獎勵在榛子產業開發中貢獻突出的縣、鄉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各縣(市)區政府也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加大榛子產業開發投人:榛子產業被省林業廳確定為“4個百萬畝”高效經濟林基地之一,每年可獲得榛子專項建設資金800萬元。
有了政府的扶持政策,鐵嶺市發展榛子產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全市榛子面積發展到了5.53萬公頃,有兩萬戶農民從事榛子生產。去年榛林產果面積3.66萬公頃,667平方米產量達25千克,總產量1400萬千克,產值5.6億元,戶均收入2.4萬元。
科技興榛支撐強生產能力創新高
產量是榛子產業發展的基礎,質量是榛子產業發展的生命。鐵嶺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科技攻關。加強科技示范,完善科技服務。經過幾年的努力,鐵嶺已成為全國一流、優質、高產的榛子基地。
鐵嶺市建立了實驗基地,開展技術研究,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其中,《遼寧省平榛新品種選育和豐產技術研究》成功地提升了野生榛子的品質,使榛子667平方米產量最高達到150千克;《平榛生產技術規程》與《野生榛林墾復技術規程》通過了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定并被批準實施,成為規范全省平榛生產與管理的全國唯一的地方標準。
該市鐵嶺縣腰堡鎮徐千戶村農民龔占臣,1999年承包8公頃榛子園,667平方米產量不足5千克,經過10年來不斷探索研究高產栽培技術,去年667平方米產量已經達到80千克左右。
去年,鐵嶺榛子667平方米產量比前年提高了5千克,創歷史新高。名優品牌不斷涌現深加工開始起步“以前賣生榛子,每千克能賣40元,現在經過炒制、篩選、包裝后,有了自己的品牌,每千克能賣到76~116元,收入翻了一番。”鐵嶺縣李千戶鄉李千戶村村民李貴山說。鐵嶺的名牌一個個涌現。“鐵珍”牌榛子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并獲得綠色食品標識;鐵嶺平頂御榛被北京國際林業博覽會評為金獎……名優品牌的不斷涌現,使鐵嶺榛子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鐵嶺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榛子原產地”,鐵嶺縣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榛子之鄉”,鐵嶺榛子還被評為奧運推薦果品干果類一等獎。
榛子深加工在鐵嶺已經開始起步。去年,以鐵嶺三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昌圖東野榛子制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深加工龍頭企業相繼建成投產。目前,鐵嶺市榛子加工、營銷企業發展到106家。繁榮的榛子市場吸引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榛子向鐵嶺集聚,鐵嶺已成為東北榛子集散地,加工、營銷產值突破5億元。
鐵嶺市林業局局長孫彪介紹說,為了把榛子產業做大做強,鐵嶺市委、市政府制定了“1153”工程目標,即到“十二五”期末,年產果面積達到6.67萬公頃,產量達到5000萬千克,產值實現50億元,山區農民人均榛子收入3000元。榛林將全部實現標準園化生產,榛子及其加工產品打人大中城市市場的份額要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