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關系國家的安全,歷來各屆政府都十分重視。在黃淮平原的糧食主要產區,發展葡萄生產,增加區域內農民的收入,必將與糧食生產發生矛盾。針對生產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經過連續2年的試驗探討,在葡萄行間套種小麥,基本上解決了發展葡萄與糧食生產爭奪土地的難題。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基本情況
1.1 自然條件
33.3公頃美人指葡萄園位于河南省商水縣。該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屬黃淮平原。海拔高度為35.5~64.3米。地貌平坦。地勢低洼易澇。年平均氣溫在14.5~15.8℃。極端最高氣溫達43.2℃,極端最-低氣溫為-21℃。平均無霜期為219天。歷年降水量為689~816毫米,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為372毫米,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降雨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冬季降雪稀少。降雪深度平均為1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5~2269小時。
果園立地條件較好,土壤為潮土。土質為沙壤土,土壤呈略堿性;地勢平坦,排水良好。
1.2 葡萄行間套種情況
2002年3月定植。株行距1米×3米。667平方米栽植222株。架式為寬面80°Ⅴ形架。種植美人指葡萄667平方米平均產量為1480千克。
2008、2009年行間套種小麥,6月份收獲小麥,667平方米產量平均350千克,9月份收獲葡萄,667平方米產量1500千克,這種葡萄行間套種小麥很快被政府和群眾所認可接受。
2 產量與效益
葡萄4月萌芽,5月開花,6月進入旺盛生長期,晚熟品種美人指9月份成熟,11月份進人休眠。小麥10月下旬播種,次年3月后返青拔節、抽穗,5月底即收獲,基本上互不影響。2008-2009年葡萄小麥套種產量與效益見表1。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葡萄
3.1.1 整地定植 按行距3米起畦,畦面寬1.5米、溝寬1.5米,畦高0.3米。在畦上按1米株距挖0.6米×O.6米×O.6米穴。每穴施入腐熟后的農家肥5千克。三元復合肥0.5千克,土肥充分混合后回填并澆足水,沉實后待栽。2002年3月上旬栽植。栽植前將苗木的根系剪留20厘米長,放人清水浸泡24小時。用500倍多菌靈液消毒后栽植。栽后澆足水,用細碎表土封填踏實,平整后用地膜覆蓋樹盤。
3.1.2 肥水管理 定植當年,新梢長至50厘米后施第1次肥,用尿素20倍液灌注,每株灌注肥水0.5千克;6月上旬株施三元復合肥50克,7月施人不含氮的磷鉀復合肥100克。幼齡樹注意勤施少施。7月份以后不施氮肥。否則影響枝蔓成熟。施肥應根據樹相進行。2年后的結果樹,每667平方米在萌芽前追施尿素30千克,萌芽后至開花前追施多元復合肥50千克,坐果后追施硫酸鉀50千克。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烘干雞糞2000千克,鈣鎂磷肥100千克。幼樹結合施肥澆水,保持地面濕潤。結果樹澆足催芽水后。在不是特別干旱的情況下,盡量少澆水。采果后一定要控水,防止徒長。
3.1.3 架式與整形修剪 架式采用寬面80°Ⅴ形架。寬面80°Ⅴ形架的樹形概括為三句話:一根主干,二條臂蔓,10~12條結果母枝分布兩邊。
定植當年整形及枝蔓管理:定植苗旁邊插一根竹竿,選留一條強壯新梢向上生長并及時引縛。在新梢長至0.9米時摘心,留頂上兩條副梢,往左右兩側引縛,形成2條永久性水平臂蔓,兩條臂蔓長至50厘米時摘心,在左右兩個臂蔓上各留5~6條強壯副梢作為第2年結果母枝。副梢第1次留4片葉摘心,以后每2片葉摘心,反復進行。
成齡樹的枝蔓管理:冬季修剪時。直徑達到0.8~1.2厘米的結果母枝留3~5個飽滿芽,達不到0.8厘米的結果母枝留1~2芽短截,為下年培育預備枝。結果枝花序上留1~2片葉摘心,頂端副梢延伸生長,長出2~3片葉摘心,反復進行。直到停止生長。預備枝4-5片葉摘心,留頂端副梢延伸生長。同樣每2片葉摘心。反復進行,直至停止生長。
3.1.4 搭建避雨棚 搭建避雨棚的方法:一行葡萄搭建一個避雨棚。避雨棚由棚柱、橫梁、弓片、棚膜、拉線等組成。其方法類似于種植蔬菜的小弓棚。棚寬1.6~1.8米。棚弓高0.4米,每隔1米固定一根弓形竹片或1厘米粗的竹竿。竹片或竹竿長2.2米。5月下旬扣膜。膜兩邊用夾子固定在竹竿或鋼絲上,在膜之上每隔1米用拉膜線固定牢即可。9月下旬收果后揭膜。膜的厚度0.03~0.05毫米為宜。避雨棚寬與葉幕寬相當或寬出10厘米。避雨棚高出葉幕30~50厘米。搭建667平方米避雨棚,約需2.2米長的竹片或粗1厘米的竹竿370根,1.8米長的橫梁35根(可用10號鋼絲替代,約需200米),直向5厘米粗的竹竿800米(可用10號鋼絲替代),2.2米寬棚膜270米。壓膜線900米。棚柱利用原有葡萄支柱。除棚膜外,其它材料均可使用3年以上。蔬菜小弓棚是建在地面上,而葡萄小弓棚建在離地面2米高的空中,這就不容易被果農接受。其實只要搭建科學、合理、結實,風是吹不壞的。風從弓棚上下走,對棚膜影響不大。2006、2007、2008年33.3公頃美人指葡萄園的棚膜到9月底的完好率在95%以上。
3.1.5 花果管理及果實套袋 每667平方米栽植222株,每株留果穗10個,平均果穗重按650克計算,667平方米產量達1443千克。美人指是高檔禮品葡萄,售價較高,為了保證果實優質,667平方米產量必須控制在1500千克以下。所以667平方米留2000~2300個果穗比較適宜。
謝花后20天開始整穗疏果。試驗園肥水條件好,大果穗占比例大,每果穗超過2000克居多。后期著色差,白腐病嚴重,爛果爛穗,雖豐產但不豐收。所以必須科學疏果,每果穗果粒控制在60~70粒比較適中。超過70粒的必須疏掉。
整穗疏果結束后,對果穗進行套袋。套袋前須噴藥。并注意重點噴布果穗,均勻細致。藥劑晾干后迅速套袋。
3.1.6 病蟲害防治 冬季清園,集中燒毀病葉、病枝、病皮。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期到新梢生長期噴科博500~600倍或必備400倍液,堅持每隔10~15天噴1次。花前噴80%噴克500~600倍+50%氟蟲腈1500倍液。幼果期至套袋前噴大生M45殺菌劑1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噴藥時加入澳洲液肥100倍液。以后每隔10~15天噴1次。果實采收后。噴1:1:150波爾多液,注意保護葉片。
3.2 小麥
3.2.1 品種 試驗品種為鄭麥366,該品種株高70厘米,矮稈,抗倒伏,早熟。比較適合葡萄行間套種。
3.2.2 做好麥播準備 培育地力,合理施肥:底肥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500千克,碳銨50~60千克或尿素20~25千克:過磷酸鈣50~60千克或磷酸二銨20千克(注:如果施用磷酸二銨作磷肥可減少尿素用量7.5千克或碳銨2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或硫酸鉀15~20千克。另準備7.5~10千克尿素,用作拔節期追肥。
深耕細耙,足墑播種:適當深耕,打破犁底層,不漏耕,耕透耙透。無明暗坷垃,達到上松下實,地面平整。播前土壤墑情不足的應造墑播種。懸耕耙耙過的土壤一定要塌實后再播種,否則一定要澆好越冬水。
3.2.3 適期晚播,提高播種質量鄭麥366適播期為10月10-20日,667平方米播量為7~9千克,晚播可適當增加播量。葡萄行間播種7行小麥,寬度1.4米。建議采用包衣種子,統一機播,做到播量精確,行距一致,下種均勻,深淺一致。
3.2.4 搞好田間管理 冬前管理:(1)查苗補種,疏苗移栽:對缺苗的地段要用鄭麥366種子,進行浸種催芽補種,且越早越好:沒留種子的可在小麥分蘗后疏稠補稀,移苗覆土深度以“上不壓心、下不露白”為標準,并及時澆水。(2)酌情用好冬前肥水:生長正常的壯苗麥田冬前一般不需要管理:如果播種時底墑不足或冬季干旱就要澆1次越冬水(時間11月底至12月初),澆后應適時淺鋤松土;每667平方米群體不足50萬的弱苗麥田,應結合澆水667平方米施5~7千克尿素促分蘗。(3)化學除草:一般應在小麥三葉(開始分蘗)以后進行(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藥劑選擇應根據雜草類型(闊葉單子葉等)而定,用藥量按說明即可。
春季管理:(1)在小麥返青期提倡牛耕鋤草。(2)在起身期前后應重點防治紋枯病,藥劑可選用粉銹寧(三唑酮)、烯唑醇(特譜唑、禾果利)、井岡霉素等,按包裝說明均勻噴灑植株基部。(3)在拔節期應結合澆水667平方米追尿素7.5~10千克。
中后期管理:(1)病蟲防治:白粉病、銹病和蚜蟲綜合防治可混合用藥,即每667平方米用20%粉銹寧50克、加500%抗蚜威8~10克(或40%樂果50~100毫升)對水50千克混合均勻葉面噴施,赤霉病防治可在小麥抽齊穗后噴灑一遍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若花期遇雨,可在開花后再補防1次;此藥還兼治葉枯病。(2) 葉面噴肥:揚花期后5~10天,每667平方米200克磷酸二氫鉀+500克尿素+50千克水葉面噴施(可結合防病蟲同時混合噴灑),有助于提高千粒重和品質;(3)去雜保純:在5月中、下旬,應把鄭麥366麥田內的雜麥(燕麥、大麥等)和雜草帶根拔除,確保優質商品麥或種子純度和凈度,種子田必須在抽穗后一開花前先去雜一遍;(4)控制澆水:在揚花后至灌漿初期如遇干旱天氣。可澆1次灌漿水:但在收獲前15天之后要避免澆水,以免影響籽粒的光澤度和角質率。
3.2.5 適時收獲、單扣單藏一般在小麥蠟熟末期和完熟期及時搶收,曬干(水分低于12.5%)揚凈后,即可入倉保存:要求單機收割、單獨晾曬、單獨儲藏,避免機械混雜或儲藏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