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河南省封丘縣留光鄉青堆村還是該縣的“貧困村”。然而,在黨支部書記王書勤的帶領下,大力種植有“黃金水果”之稱的樹莓,僅幾年的光景,就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每當說起種植樹莓致富的事,人們都會翹起大拇指稱贊王書勤,說他是一心為民的好書記。
1999年,王書勤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上任后,帶領全村群眾利用冬閑時間挖渠修路,改造農田,籌措資金,新打機井40眼,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使糧食667平方米產量由1998年的350千克增加到現在的550多千克。并帶領群眾在村前、院后、路邊冰渠兩旁搞綠化,種植經濟林。干部一心為民辦實事,群眾氣順了,心向集體靠攏了。
2002年,王書勤在一則藥物廣告中得知樹莓能預防多種疾病。后經多方考察,他發現,樹莓不僅有藥用價值,而且味美可口,是上等的可食鮮果。他還了解到,在國內樹莓種植剛剛起步,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是,他把種植樹莓作為一項富民的產業來抓。
為選購樹莓幼苗,王書勤跑了10多個省市,最終在中國林業研究所成功引進了2萬株優質樹莓幼苗。通過宣傳推廣,全村種植了1.67公頃方田園林化果園,并一舉成為國家農業部命名的項目示范單位。
樹莓種植,投資小、見效快,收入高,一次性種植,能受益25年。該村種植樹莓的第2年,鮮果667平方米產量就達600千克,累計總產量1.5萬千克。拿到市場上一賣,每千克竟賣到了30元。
人們看到種植樹莓的果農掙了錢,紛紛前來向王書勤學習取經。為做大做強樹莓產業,2005年7月,在王書勤的倡導下,青堆村成立了樹莓種植合作社。有了王書勤的傳幫帶,青堆村的樹莓種植戶很快就達到了286戶,種植面積發展到了41.4公頃,年產樹莓172萬千克,年收益950萬元。如今,樹莓種植已輻射周邊9個鄉鎮,種植面積達100公頃。
2008年,青堆村繁育樹莓苗木50萬株,生產樹莓冷凍干果10噸,年產值達到300萬元,獲純利潤50萬元,樹莓畝均收入6000元。鮮嫩味美的樹莓不僅成了北京奧運會的指定水果,在指定的水果超市銷售,還先后被中國特產協會、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評為“中國名優特產”、“國家合格評定質量達標信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