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田民間泥塑玩具始于清光緒年間。以劉凱為代表的藝人制作泥塑玩具(又稱泥笛),其工藝開始在鄉間流傳。當時的泥笛,聲形并茂,小巧玲瓏,神態美好,體現了勞動人民對美的發現、創造、應用、欣賞的能力和技巧。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歷代藝人所創作的無數件泥塑精品,正是一曲曲動人的樂章,從遠古唱到了今天。
玉田縣地處冀東平原,位于京、津、唐中心地域。春秋時期為無終子國,于唐萬歲通天元年,以晉人干寶所著《搜神記》中“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而更名為玉田縣。玉田民間泥塑玩具就誕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聲、形、色的陶養(小標題)
位于玉田縣城東南有一個村子稱戴家屯,此村地勢平坦,土地泥質屬褐土化潮土,其特點是曬干后的泥土無裂縫,給泥塑玩具的制作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素以泥笛工藝著稱的劉凱(1870—1961),在這個村莊靠捏泥笛和畫廟養家糊口。據流傳下來的泥笛和一些瓦當玩具陶模考證,他所制作的泥笛屬手捏和壓模而成。他使泥土發出音響的辦法是,把泥巴拽成形制不一的“銀錠”或“小動物”,選好一頂端,扎兩個“鼻眼”直穿兩側深孔,口吹頂部便發出悅耳的音響。代表作有馬蹄形、荷包形、線板形、桃形、餃子形、銀錠形等,還有類似古建上屋脊獸的陶笛及十二生肖等瓦當泥玩具。其銀錠陶笛與新石器時代的陶哨、陶塤十分相似。劉凱之子劉俊祥(1909—1973)在繼承父親傳統泥塑玩具的作法基礎上,勇于創新。1956年他帶領兒子劉廣田(1946— )和徒弟吳玉成(1934— )在實踐中大膽想象,先和好泥拽成泥胎,干后在泥胎周身套一層泥巴,然后在正面與背面之間平分兩瓣,再用火燒到一定程度,印模即成。用模子復制的泥塑玩具特點是,心空壁薄,可裝葦笛,用嘴對準吹氣孔,即可發出咕咕的音響。這種音響泥塑玩具制作快,曬干快,銷售快,種類也逐漸增加到300多樣。在他們的影響下,從街坊鄰里波及到鄰村的西高丘,很多人掌握了制作音響泥塑玩具的技巧。男女老幼一齊動手,“孩子們拽泥,老太太削笛,男子漢壓模,小媳婦摸筆?!苯涍^彩繪之后的泥塑玩具成品更加神氣活現,令人目不暇接。當時,泥塑玩具在附近重鎮鴉鴻橋的集市上成為暢銷產品,來往北京、天津、山東、東北各地的商販跑賈絡繹不絕。各個小攤每集都能換回一石玉米(300市斤),全村全年銷售量可達80多萬件。有一首歌謠唱出了泥塑之鄉的盛況:“夜里削小笛,白天畫泥人,泥人一上集,就賺一石米。閑日下莊喊:破爛換泥人?!碑斈阕咴卩l間的小路上,孩子們吹泥笛的聲音就會在你耳邊回蕩。迄今,玉田民間泥塑玩具仍然以泥土特有的芬芳迷戀著人們。
淳樸的民間審美(小標題)
玉田民間泥塑玩具色彩斑斕,豐富而明快。著色主要用紅、黃、綠、黑等調膠顏色與無膠顏色配合使用。造型手法有“浮雕”和“圓雕”。繪畫是在平面上造就立體感,雕塑是有立體深度感的形體,由于繪畫與泥塑的完美結合,使靜態的泥玩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如“浮雕”形式的有《騎毛驢走娘家》《麒麟送子》《阿?!返?。其特點是單面(正面)著色,背面從略?!厄T毛驢走娘家》是模仿早年間農家新媳婦回娘家的那種羞答答喜滋滋的神態特征,藝人將泥人坯子用白粉打底,然后在新媳婦粉嫩面部上用蘭葉描“開眉眼”,接著點出櫻桃小口,畫出服飾,在頭上、鬢角處落下幾個打筆點,點綴出小媳婦手端的一把扇面,最后平涂毛驢,只用廖廖幾筆就把農家新媳婦的姿色勾劃得淋漓盡致,頗具唐代陶塑女俑的韻致。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透出東方古典之美。
“圓雕”形式的泥玩具有《雄雞報曉》《小雀》《小狗》等。其特點是采用雙面(全方位)刻畫。《雄雞報曉》,同樣是白粉打底,只是著重在雙面的頭部、翅膀、尾部等處用簡儉而夸張的手法勾抹上幾筆,先上無膠顏色,有意讓顏色重疊相碰,得其五光十色的效果。使嬌艷的“雄雞”仿佛乘風欲飛,那昂首挺胸的氣質,幾乎“和生者畢肖”。如果吹響“雄雞”就更加增飾了泥土的生命感。
玉田民間泥塑玩具,題材廣泛,通過外部形式美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內容。作品一般從現實生活、禽鳥動物、神話故事、古裝戲劇的人物等題材中抓住典型事物進行創作。其代表作有《騎毛驢走娘家》《雄雞報曉》《小獅子》《孫悟空》《麒麟送子》《穆桂英掛帥》《托搭李天王》等。這些作品滲透著藝人對生活美的認識和感受,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煥發出人們的激情和向往。
靈巧的造型(小標題)
玉田民間泥塑玩具除了繼承古代陶俑、雕塑造型之外,從神態和色彩上也吸收了冀東皮影及天津楊柳青年畫的妖嬈之美。如:按倒即起的“搬不倒”(即底部為泥拽的球形,上部用紙裱糊而成的泥塑玩具),藝人用成熟精妙之筆憑“意象”可以刻畫出神態各異的“搬不倒”。有一尊《阿?!?,彎如月牙似的眉毛,纖細的雙眼,微微翹起的鼻子,挑逗似的丹唇,都帶有皮影人的神態特點;一朵盛開的鮮花畫在胸前,有楊柳青年畫的粉艷之美,更表現了美妙典雅的彩塑風格。藝人常以豐富的想象和夸張、對比、絢麗的色彩來抒發內心世界。正如劉勰所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這里生動地說明藝術創作需要縱橫馳騁的想象,如《七品芝麻官》《財神獻寶》《連年有余》《觀音》《彌勒佛》等“搬不倒”泥塑玩具作品,都具有強烈而深刻的思想性,其姿態、神態逗人歡喜,能使人產生“好人一生平安”的共鳴。
不可小瞧的小泥塑(小標題)
彩塑音腔聲不斷,家家門巷滿舊情。玉田民間泥塑玩具以遠古的音響、浪漫的芳姿、民族的風格,散發著鄉土氣息,在國內外名聲顯赫。1981年,玉田民間泥塑玩具參加了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河北省民間美術展覽會。1982年,泥塑玩具作為中日友好邦交的使者赴日本參加展覽。1985年,法中友協吉萊姆先生收購200件泥塑玩具。1987年,泥塑玩具藝人劉廣田、吳玉成參加了河北省“馬牌杯”民間美術技術表演賽。其泥塑玩具作品在國內外均有收藏。近年來,玉田民間泥塑玩具在中國民間藝術出版社《民俗》、希望出版社《中國民間玩具》等雜志和專著上都有論述。1993年玉田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玉田泥塑)。2006年6月,玉田民間泥塑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