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鼻煙壺界說起河北衡水的王習三,幾乎無人不曉。作為冀派鼻煙壺的創始人,他開創的這一流派已經擁有了約10萬從業人員,形成了包括鼻煙壺研究機構、培訓學院、雜志刊物和產銷體系在內的龐大藝術產業。今年5月由瀚海拍賣公司舉辦的首次現代內畫拍賣會上,他的作品《百蝶圖》以50.96萬元創下了當代鼻煙壺價格的最高紀錄。
資深收藏家譚偉彬說,上世紀70年代我國內畫形成了京、冀、魯、粵四個內畫藝術流派。經過數十年發展,最“年輕”,誕生不過40年的冀派,近來已經發展成為內畫技法最全面的流派之一,所有繪畫風格技巧幾乎都能在冀派內畫中得到體現。
鑒定標準:內畫放大數十倍不變形
譚偉彬介紹,鼻煙壺有深厚的世界文化基根和成熟的交流體系。從近幾年中外拍賣市場看,清代的鼻煙壺屢屢拍出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好價錢。
什么樣的鼻煙壺才是真正的好玩意?實際上,鑒別內畫鼻煙壺的優劣好壞,與鑒別書畫類似,主要看意境、筆法、用墨、用色、落款,加上內畫鼻煙壺的形狀與畫意、畫面與鼻煙壺的大小比例是否協調。名家繪制的內畫鼻煙壺會講究各個方面的和諧統一,題材、意境又絕不落俗套。譚偉彬表示,一個比較簡單的鑒定標準是:一只好的壺,放大后,不丑就是好壺。這是因為,繪制小的圖樣雖然運筆復雜,但是在一些瑕疵之處也不太容易看得出來。而放大之后,這些部分的問題就會凸顯。一些大師名作,其兩寸大小的鼻煙壺內畫放大數十倍后仍是一幅不變形的美圖,不亞于一些名畫家的畫作。
譚偉彬說,收藏內畫鼻煙壺當然是大師的最好。從畫種看過去一直收傳統國畫的最多,但油畫等風格也越加受到歡迎,曾經有位藏家買過一只油畫鼻煙壺價格達4萬元。隨著內畫鼻煙壺成為一門大生意,一些大批量生產的做法也開始出現。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采用照相技術,將事先設計好的圖樣涂在瓶的內壁上。如果從“旅游紀念品”的角度而言,這樣做并無不妥。但從收藏角度而言這些瓶則沒有太大價值。
鼻煙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經歐洲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意大利人利瑪竇傳入中國,但用瓶裝鼻煙卻是中國人最先使用,最初是用傳統玻璃藥瓶子盛放鼻煙。而內畫鼻煙壺的起源傳說在乾隆時期,一位能書會畫的文人嗜好鼻煙,因家中破落,只好拿空鼻煙壺用竹簽刮壺壁鼻煙解癮,無意中刮出的線條優美如畫從而得到啟發,內畫由此而生。至今鼻煙仍是廣東潮汕地區一些人的獨特愛好,而王習三主編的“中國鼻煙壺圖典”中也記載,有據可查的最早內畫鼻煙壺名家是廣東新會人甘恒文。可見它在很早時已經是廣東玩家們的一種品位收藏。
一件內畫鼻煙壺作品的完成,首先要從選料開始,主要是透明玻璃,透明度較好的水晶、茶晶也被用于制作內畫鼻煙壺。在選好材料并進行掏膛處理之后,還要用金剛砂、小鐵球和水在壺內來回搖動,進行磨砂處理,直至內壁細而不滑。最后,利用彎曲成鉤狀的竹筆蘸上顏料在壺的內壁反向作畫或寫字。一般來講,瓶口徑不過5毫米,身懷絕技的內畫大師們憑借其精湛的書法繪畫技藝和敏銳的感覺,在看不清筆尖位置的條件下反手作畫,以極大的耐心創作出一件件鬼斧神工般的精美藝術品。因此,鼻煙壺也是中國一門獨特的國粹。從保存至今的大量內畫鼻煙壺作品中可以看出,內畫鼻煙壺的創作在清代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時期。當時名家輩出,有名姓的內畫大師就有30多位。
在早先的收藏界,有許多東西是因為在海外先炒了起來,才引起我們的重視。現在,隨著新一代收藏家的成長,他們審美趣味與價值取向已經與國際玩家接軌。從這小小的鼻煙壺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清代內畫鼻煙壺最鼎盛
鼻煙是舶來品,但鼻煙壺卻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所以說鼻煙壺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鼻煙壺不僅是盛裝鼻煙的實用容器,更是供人玩賞和顯示身份地位的藝術佳品。鼻煙壺以小巧玲瓏的獨特造型、種類繁多的選材用料、精美細致的制作工藝受到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的鐘愛。雖然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鼻煙壺工藝始于明朝,盛于清代。雍正、乾隆、道光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以材質和制作方式分,鼻煙壺大致可以分為料壺、瓷壺、石壺、金屬壺、內畫壺、琺瑯壺等若干門類。鼻煙壺造型各式各樣,小巧玲瓏,它以藝術完美和工藝精巧著稱,既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與明清瓷器相比,寸余大小的鼻煙壺就像藝術品收藏中的“拇指姑娘”,惹人憐愛。
在清代的鼻煙壺熱中,皇帝也起了推動作用。從康熙帝開始,清朝歷代皇帝幾乎無不嗜好鼻煙,不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對鼻煙壺的愛好更甚于鼻煙,所以御制鼻煙壺留存很多。據說當年中國產的鼻煙壺也曾經風靡歐洲,成為歐洲皇室和貴族們相互間饋贈和收藏的高貴工藝品。
現在越來越珍貴
早在19世紀末,歐美收藏家就開始注意收藏鼻煙壺,并形成氣候,這也是現在許多精品鼻煙壺流失海外的原因。東南亞地區則在1989年以后才出現收藏鼻煙壺的熱潮。現在,我國的藏家在收藏鼻煙壺方面,也已形成規模。自1996年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第一次專場拍賣鼻煙壺起,鼻煙壺的市場價位便持續上漲至今。在鼻煙壺的收藏中,一個經典的案例就是據說收藏家馬未都在1992年曾把一件從北京琉璃廠小攤花5000元買的鼻煙壺賣了6萬多元。可見關于投資鼻煙壺,早就有人研究了。
但是在我們周圍的收藏市場中,鼻煙壺也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古玩,普通品太多了,也無法提起大家的興致。值得注意的是,在鼻煙壺投資領域中,真正具有價值的還是精品。對于普通玩家來講,可以先從相關拍賣目錄入手,了解究竟什么才是鼻煙壺的精品,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取舍。
專家建議:“淘貨”要謹慎
專家提醒剛入行的玩家,在收藏市場中“淘”鼻煙壺時要特別注意鑒別贗品和仿品。各類鼻煙壺中,瓷器鼻煙壺最容易造假,鑒別時主要看鼻煙壺底部的落款,一般贗品很難仿造出落款優美的文字。其次是象牙鼻煙壺容易有贗品。真正的象牙作品為乳白色,年代久遠的會泛黃,而且真象牙會有網絡狀的牙紋,天然的牙紋,贗品不能仿制。第三就是骨雕類鼻煙壺。現在有不少人用樹脂或骨粉合成制作鼻煙壺,仿制手工雕刻。這可以從骨紋上予以鑒別,年代久遠的骨頭會有順勢的細紋,骨粉合成的沒有骨紋。此外,從圖案和刀法上也能辨別出是不是手工作品。
專家指出,若想收藏老鼻煙壺一定要擁有一雙慧眼,防止購買贗品。受早期鼻煙壺高價的誘惑,現在不少能工巧匠仿制早期鼻煙壺,部分已經達到亂真的程度,不少人購買了這種贗品卻渾然不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花大財力、精力搜尋早期鼻煙壺,還不如搜集近代名家佳作鼻煙壺。若是抱著把玩的心態,則以購買價格較低的料質鼻煙壺為宜。
目前,鼻煙壺進入了收藏高峰期,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這一稀有品種。中國內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內畫大師王千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收藏鼻煙壺作品要特別注意贗品仿品,以免資財受損。(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