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為依托,支持學校教學和管理信息流,實現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高校檔案工作者如何積極應對形勢變化,提高自身素質,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檔案工作者的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校園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傳統的檔案工作方式受到了極大挑戰,高校檔案工作者由于工作條件的變化出現了職業倦怠,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職業認知偏移
“在數字化校園發展背景下,高校檔案館應該轉變角色”,“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甚至主導數據中心的設計和運行管理。”這就要求高校檔案工作者既掌握信息理論與信息知識,又能熟練應用數字化技術、信息存儲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檔案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識結構、技能水平的限制,對本職工作評價偏低,缺乏掌握數字信息技術的興趣,對高校檔案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感到迷茫,工作積極性和自覺性降低。
(二)情感衰竭
“進入數字化校園時代后,文檔一體化管理模式要求檔案部門要介入電子文件從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銷毀的每個階段,保證電子文件真實、有效。但現實工作中,檔案部門難以“越權”對文件形成部門進行規范管理和業務指導。”這一狀況讓檔案工作者對信息化發展趨勢焦慮不安,對工作缺乏激情,消極思想日益蔓延,對前途擔憂甚至悲觀失望,產生挫敗感、笨拙感等負面情緒。使其“職業高原”現象嚴重。
(三)工作懈怠
數字化校園建設環境下由高科技壓力所導致的無所適從感更加突出。用戶對檔案服務模式和服務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檔案工作者對新技術的恐慌使其仍懷念傳統檔案管理的較封閉模式。不敢迎接新技術、新知識、新需求、新規范帶來的挑戰,不愿意鉆研現代信息技術,工作不思進取。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對高校檔案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高校檔案工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深的業務能力外,還要有較高的信息素質,具體要求如下:
(一)搜商的培養
搜商,即搜索商數,是一種與智商、情商并列的人類能力。搜索是搜商的本質特征。從問路、查地圖、翻閱資料。到使用搜索引擎,都是人類搜商的體現。
“伴隨著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原來的紙質文件正逐步被電子文件所取代”。用戶面對海量的電子檔案信息,往往難以用合理的檢索途徑快速、準確、高效地檢索到所需信息。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能及時做好信息的篩選、組織和傳遞工作,并指導用戶如何在海量的搜索結果中分析、鑒別、篩選、提煉信息。這是對電子文件進行“信息減肥”的過程,檔案工作者在當中扮演著“信息導航員”的角色。可見,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搜商成為衡量檔案工作者信息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搜商與信息服務能力呈正比關系。
檔案工作者搜商的培養主要包括網絡信息檢索技術的學習與應用、網絡搜索引擎的學習與應用、數據庫的學習與應用。搜商的培養不僅能增強檔案工作者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信息敏感度、信息分析判別及挖掘能力。檔案工作者作為高校檔案事業不斷發展的中堅力量。培養搜商是很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的。
(二)泛在化的檔案信息服務能力
泛在化的服務能力是指檔案工作者以用戶為中心,突破時空限制向用戶提供檔案信息的服務能力,主要包括需求滿足能力、深度服務能力和深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
需求滿足能力是指檔案工作者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高校檔案工作者要認識到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提供檔案信息的主導方式從傳統館藏向網上信息服務逐漸轉變,導致高校檔案用戶需求的轉型。因此。檔案工作者要明確新環境下檔案用戶的類型和特點、用戶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特點、網絡環境下的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等,才能不斷提高用戶滿意度。
深度服務能力是要求檔案工作者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檔案信息的收集、分析、重組和應用,開展多種類型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加大開發的力度和深度。如進行檔案多媒體編研。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主題的文字、圖形、圖像、影像、聲音等各種相關檔案信息加以有機組合加工,編輯成各種形式的電子檔案編研產品。
深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指高校檔案工作者不僅要掌握傳統檔案業務技能,還要有深厚的信息技術與知識。在服務手段上,檔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各種形式的服務,如建設專題檔案網絡數據庫、建設電子文件中心、開展網上專題展覽等,并懂得利用電子郵件、MSN、QQ、虛擬參考咨詢及其他各種溝通聯絡方式,與用戶之間建立起緊密互動的服務關系。
三、高校檔案工作者適應新要求的對策建議
(一)調整心態、轉變觀念,適應變革
高校檔案工作者要自我調節,自我把握,調整心態,打消對新技術的恐懼心理,克服焦慮、憂郁、急躁的不良情緒,積極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新技術更好地從事檔案利用服務等業務工作。
(二)提倡和鼓勵自主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自主學習是高校檔案工作者提高素質的必由之路。檔案工作者要認識到檔案信息化管理是檔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堅持學習現代化知識,掌握現代化技術手段,把個人學習、工作和學校檔案事業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自主學習提高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檔案工作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應認識到終身學習是自我更新的應有之義,要具備更新知識的意識,不斷吸收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積極參加繼續教育
在崗培訓是繼續教育中最常見的形式,它通常以檔案工作者的實際工作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為主要內容。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使檔案工作者在較短時間里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技能,達到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在崗培訓由于時間短,內容專,針對性強,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起到了快速提高檔案工作者素質的作用。
網絡課堂是近幾年繼續教育推出的新手段,遠程教育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創造了以往教育手段無法創造的效益。網絡課堂這種泛在化的學習方式讓繼續教育工作更快速、更有效,同時學習資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共享。中國檔案學會主辦的“文件與檔案工作者繼續教育園地”網站開辦了“網絡課程”,為廣大檔案工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專業進修捷徑。
(四)引入激勵競爭機制
引入激勵競爭機制,獎勤罰懶,獎功罰過,實行公開崗位、公平競崗、公正錄用、定期考察、年終考核,并與檔案工作者的職務晉升、獎懲掛鉤,營造一個賦有生機活力的工作環境,使檔案工作者有一種危機感、緊迫感,主動增強知識管理意識、信息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激發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