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增壓缸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利用AMESim的標準液壓庫和元件設計庫(HCD)構建了某液壓系統增壓部分的仿真模型,并對增壓過程的動態性能進行了仿真分析,對增壓缸的設計和分析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增壓缸;AMESim;動態性能;仿真分析
1引 言
為便于液壓閥的選型和使用,液壓系統的工作壓力一般設定為160~190bar。由于實際工況的需要,主油缸壓力可達到350bar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增壓缸使主油缸獲得較高的工作壓力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
2增壓缸工作原理
增壓缸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當低壓油P1 進入到缸左端時,活塞向右運動,輸出高壓油P2 ,由靜壓平衡原理可知:
P1A1=P2A2(1)
其中:
P1——輸入的低壓;
P2——輸出的高壓;
A1——大活塞的面積;
A2——小活塞的面積。
由(1)式可得: P2=P =PK (2)
式中:
K——增壓比,K= 。
面積A和A相差越大,K值也越大,增壓的效果越明顯。在系統的壓力一定時,經過增壓缸可以使壓力放大K倍,達到增壓目的。
3 液壓系統增壓部分原理圖
某液壓系統增壓部分原理圖如圖2所示。它由電機、變量泵、蓄能器、插裝閥、溢流閥和增壓缸等基本元件組成。增壓過程如下:
系統壓力油通過插裝閥V101(YV101通電)進入到增壓缸的大端,增壓缸小端的高壓油進入到主油缸的上腔,產生壓力克服彈性負載。
增壓系統的作用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使主油缸的壓力達到要求(由彈性負載的大小決定),主缸的負載為彈性負載,主缸的活塞桿行程要控制在2mm內。
4基于AMESim的增壓系統模型
AMESim所含液壓系統的模型庫中集成了大多數標準液壓元件的仿真子模型,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仿真者自行設計數學模型。同時,對于系統中的特定元件模型,可根據其物理結構,使用液壓元件設計庫里面的最小模型單元搭建完成[1]。
4.1 在草圖模式下建立液壓系統模型
本仿真系統的系統壓力采用變量泵來實現,省略了油路上的冷卻系統和過濾系統等輔助元件。對圖2所示的液壓系統,大多數元件如變量泵、蓄能器、電磁閥和溢流閥就直接調用標準液壓庫里的子模型;但是系統中的增壓缸、插裝閥作為特定元件,標準液壓庫無法滿足建模要求。為此采用了AMESim的液壓元件設計庫HCD (Hydraulic Component Design)[2]。應用HCD庫建立了如圖3所示的插裝閥的仿真模型以及圖4所示的增壓缸的仿真模型。用以上在標準庫里調用的和通過HCD庫建立的元件子模型,就可以搭建增壓系統的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
4.2 在子模型模式下為每個圖形模塊選取數字模型
進入子模型模式(Submodel mode),為系統中的每個圖形模塊選取子模型。AMESim 提供了首選子模型(Premier submode1)功能。
4.3在參數模式下設定每個圖形模塊需要的特定參數
在參數模式(Parameters mode)下,設置系統主要的仿真參數如表1所示。
4.4 在運行模式下運行仿真
進入運行模式(Run mode),設置仿真時間為1s、仿真步長為0.01,按照單步運行的運行方式開始仿真。
5仿真結果分析
5.1 增壓缸分析
圖6為增壓缸低壓、高壓腔壓力曲線,其中曲線1為低壓腔壓力曲線,曲線2為高壓腔壓力曲線;圖7為增壓缸活塞桿的位移曲線。通過仿真曲線可以看到,增壓缸低壓腔在44ms達到最大壓力140bar(系統的壓力),此時高壓腔的壓力為310bar,可以計算出實際的增壓比為 2.21,比理論值2.25略小。這是由于增壓缸的泄漏和液壓油的壓縮造成的;在增壓缸低壓腔達到最大壓力時,增壓缸的活塞桿位移為75mm,與活塞桿的最大位移140mm相比,還有很大余量,為了使增壓缸適應不同的負載,其最大位移都要留有余量。
5.2 主油缸分析
圖8為主油缸活塞桿的位移曲線,圖9為主缸壓制力曲線。通過仿真曲線可以看到,主缸在0.44s達到了預定的最大位移2mm,此后保持了穩定高壓狀態;達到最大位移時主缸最大的壓制力為1.1×107 N。
5.3 增壓缸間隙對增壓系統的影響
為了探討增壓缸的泄漏對系統的影響,通過改變系統仿真模型中增壓缸的徑向間隙,可以得到低壓腔、高壓腔的具體泄漏情況。
圖10 為增壓缸徑向間隙t=0.01mm時的泄漏流量,圖10(a)為低壓腔泄漏流量,圖10(b)為高壓腔泄漏流量。通過圖10(a)與圖10(b)的對比可以看出,當系統達到穩定時(0.44s),低壓腔、高壓腔泄漏量都很小,但高壓腔的泄漏量相對較大。
同理,圖11為增壓缸徑向間隙t=0.1mm時的泄漏流量。對比圖11(a)與圖11(b)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徑向間隙的增大,低壓腔、高壓腔泄漏量都增大,達到穩定時(0.44s),低壓腔的泄漏流量為0.63 L/min,而高壓腔的泄漏流量為0.96 L/min,低壓腔的泄漏量增長速度更快,但高壓腔的泄漏量始終大于低壓腔,這說明高壓對系統泄漏的影響是最大的。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對增壓缸的設計與選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設計增壓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活塞桿的密封,尤其是高壓腔活塞的密封,增壓缸的徑向間隙控制在0.01mm可以產生很小的泄漏量,滿足系統要求。
參考文獻
[1] 郭曉松,祁帥,于傳強等.工程機械的節流調速液壓回路仿真分析[J].機床與液壓,2009,6:206-208.
[2] 付永領,祁曉野.AMESim系統建模和仿真——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