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候,曾與死神擦肩而過。死神輕吻了一下我的額頭,憐惜地說:“孩子,你太小了,還是回去吧!”
至今,依然清晰記得失足落水的那個夏日清晨,聒噪的蟬鳴,晃眼的日光,徒勞的掙扎,神志漸迷的瞬間,竟然也會有瀕死的恐慌和對生的深深的渴望。
那年,我七歲。
畢竟年幼,七歲時候與死亡如此貼近的體驗,很快在家人的安撫和如歌的歲月中遠去。成長的過程,有太多的驚喜和快樂,比死亡更值得記取。唯一揮之不去的,便是自此懼水。
三十年以后,廣東臺山溫泉洗浴中心,歷史的一幕再度重演。因為懼水,因為恐慌,那樣碧藍、清澈而溫暖的泉水,竟然也可致命。
死神仿佛舊識,再一次拍拍我的頭,寬厚地揮揮手說:“別湊熱鬧了,回去吧,這兒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沉入水底的那一刻,三十年前痛苦的掙扎、窒息和絕望,潮水般席卷而來,竟是如此熟悉!魂兮歸來,看著圍繞身邊的親人們,眼淚奪眶而出。
生命,原來如此脆弱!正是人生最豐盈的年紀,有誰會無端想到,這樣一個祥和、安寧的夜晚,在最溫馨、舒適的場所,于親情圍繞的氛圍里,會有一種危險向生命逼近?
未曾經歷的人,永遠都無法想象,生命,原來也可以用這樣一種溫和的方式戛然而止,并且毫無預兆!經歷過以后,終于明白,生命中的每一天,其實都可能是一個終結,無關年齡,無關疾病。
相對于種種未知,生命原來如此脆弱,如此渺小!竭盡全力,我們也無法阻止生命的點點消逝,或突然的夭折,但總還是可以讓有限的生命更具質感。
多久沒有帶孩子野外踏青,到廣場放風箏了?家常的教養里,已無端生出了些許疏遠與隔閡。或許,工作的確忙碌,生活真的疲憊。然而,也不過就是放下武裝的面孔,柔軟堅硬的心靈,給不覺中已然齊肩的孩子一個久違的擁抱。你會發現,溫情,其實遠比苛責更具教化的作用。
多久沒有和老人共憶兒時的舊事,挽著老人的手,親昵地出門散散步。問詢的電話里,你是否覺察了老人無意泄露的淡淡落寞。對于老人,親情的傳遞,有時肢體的語言,其實遠比物質的給予更能暖透心靈。
多久沒有給遠方的親友打一個問候的電話。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微笑的一聲“你好嗎”,多少可親可感的往事,峰巒疊嶂般又匯聚眼前。縱有千山萬水,握著聽筒,心與心的距離,僅隔一線。
生活,精彩紛呈,也終有歸于平淡的時刻;心境,活色生香,也難免會有疲憊而懈怠的時候。堆在案頭的工作繁復而乏味,似久已厭倦的“糟糠”的臉,了無生氣。然而,終歸是要面對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罷,所有的倦怠與隔閡,終會在坦誠相向中,消彌于生活應有的溫軟、可親的面目里。你會發現,工作并不枯燥,付出也不多余,滿滿的自豪與成就感里,收獲的都是真實的快樂。
真誠感恩生活的惠賜與擁有,寬容他人無心的錯失與傷害,笑對人生的坎坷與不幸,風輕云淡,寵辱不驚,你會發現,生命中平淡如水的每一天,因為愛,因為寬容,因為給予,因為努力,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華不著水”。人生的每一個劫數,仿佛禪師苦心設置的一道道玄關,只要善于領悟,只要有一顆精致的心靈,劫后余生,你會悟及生命的真義,活出生命的別樣風景!
(編輯 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