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的確如此。什么是鉆牛角尖呢?在一般情況下是一個貶義的說法。用于形容遇事思維僵化,辦事不知變通,從不考慮事情的各個方面及事物的多樣性,只認(rèn)定一個想法,一條道走到黑,最終山窮水盡、無以自拔。以鉆牛角尖來形容確實很形象,越是鉆到牛角的尖上,空間就越小,就越是難以找到出路。
據(jù)說,一只章魚的體重可以達到90磅,換算一下,也就是將近32公斤。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伙,它的身體卻是非常柔軟的,它柔軟到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為它沒有脊椎,甚至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它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躲起來,等到魚蝦游近,就咬破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頓。它幾乎是海洋里最兇狠狡猾的生物之一。但是,漁民們有辦法制服它。他們把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魚見到了小瓶子,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不論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結(jié)果當(dāng)然是,在海洋里無往而不勝的章魚,卻成了瓶子里的囚徒。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囚禁了章魚的,是它自己。它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yuǎn),盡管那是一條黑暗的路,而且是通向死胡同的路。
《中國二十世紀(jì)寓言選》里有這么一則寓言:老鼠鉆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來,卻還拼命往里鉆。牛角對它說:“朋友,請退出去,你越往里鉆,路越狹了。”老鼠生氣地說:“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能前進,決不后退的!”“可是你的路走錯了啊!”“謝謝你,”老鼠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我一生從來就是鉆洞過日子的,怎么會錯呢?”不久,這位“英雄”便活活悶死在牛角尖里了。
人的思想也是一樣。一味向瓶子里擠,往牛角尖里鉆,我們的思想也會越來越窄,越來越少光亮。
有一則腦筋急轉(zhuǎn)彎這么說:“一個人要進屋子,但那扇門怎么也推不開,為什么?”回答是,因為那扇門是要拉開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犯一些諸如只知推門,不知拉門進屋的錯誤。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有時遇事愛鉆牛角尖,不會變通。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只要我們學(xué)會變通,許多事情都能變不可能為可能了,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人們走在路上,沒有鞋子穿。都要忍受碎石硌腳的痛苦。有一個仆人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滿了牛皮。當(dāng)國王雙腳踏在牛皮上時,感到非常舒服。于是,國王便下令在全國所有的路徑上,都要鋪上牛皮,好讓國王走到哪里都會感到舒服。有一個大臣建議:“不需要如此大費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國王的腳全部包起來,再系上一根繩子就可以了。今后無論國王走到哪里,都會感到舒服的。”故事中的大臣是聰明的,他就是懂得變通的人。他的變通,使節(jié)約和舒服兩全其美。如果我們在工作學(xué)習(xí)之余,學(xué)會了變通,隨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驟,做起事來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煩惱減少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自己也會覺得更輕松。
如何避免鉆牛角尖呢?當(dāng)然就要活躍思維,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盡可能地了解事情的背景及相關(guān)知識,以便想到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途徑。其實人的一生中最美的是過程,生命中總有些東西無法重復(fù),畢竟過去的不會再回來。所以珍惜現(xiàn)在,珍惜擁有過的,珍惜你愛過和愛過你的人,你才會更快樂。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有時或許放棄你的執(zhí)著,才能看到另一片美好的天地。
(編輯 子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