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良從事過很多職業,但都難以長久地干下去。后來他想了很多個晚上,最后決定自己當老板。
可究竟從事什么行業賺錢,他心里并沒有底,而且,自己當老板,他也是第一次。后來朋友們看他實在不懂,就幫他出主意想門道,最后大家一致將目標鎖定在攝影店上。一是這個行業利潤空間大,二是譚國良這人有點木,如果是搞攝影,沒準人家還以為他是藝術家。要是別的行業,大家看到他的呆樣子,一定會走得遠遠的。
雖說大家幫他想好了門路,但畢竟經營還是要靠他自己。對于攝影,他還真是一竅不通,屬于專業的外行。他親自從省城請了最專業的攝影師,店面布置也完全按照省城的專業攝影店裝修,接待人員也都是從專業的店培訓出來的。他知道,自己不懂,就一定要謙虛,所以,他這個老板當得有點窩囊。店里的每一位員工說過的話,他都認真聽從。他總以為,既然我不懂,既然大家是我花錢培訓的,既然攝影師是請來的,就一準沒錯。
很短的時間里,他的“江山·愛人”婚紗攝影店效益就出現井噴現象。同行佩服與嫉妒交織的眼神,泛濫在城市的攝影鏡頭上。
他的朋友們都祝賀他創業成功。可漸漸地,他發現了問題,店里管理非常混亂,某些有個性的攝影師,只要他一說他們,他們就說:“譚總,你不懂。”總是以他不懂為理由搪塞、刁難他。他感覺管理上非常不和諧。可究竟是他真的不懂造成的,還是攝影師在糊弄他,他一點也搞不懂。
萬般無奈之下,他就狠下心來學習攝影。熬過無數光陰之后,他終于成了很嫻熟的攝影師。這時,他很容易就能發現員工們的弱點,而且也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來。本以為,這樣憑技術層面的管理,大家總該沒什么異議了,可最后他發現,依舊是不和諧。總有些自己認為很不應該的事情,大家卻堅持在做。為此,譚國良苦惱復苦惱,一時找不出更好的管理辦法來。
后來,他索性告誡自己:在管理中,堅決忘掉攝影技巧,只找員工的優點,來個全員鼓勵。我就不信,你錯了我還鼓勵你,你真的就感覺不出來。果真如此,那就只好換人了。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管理方式卻獲得了很大成功。很多員工主動參與活動的策劃和運作,效益出奇地好不說,以前存在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因為參與的人各有心思,結果他每個人的建議都采納,員工們提出的建議歸納到一起,等于員工自己給自己制定了很多制度。而這些制度的提出者,正是他們自己,所以執行的問題自然不樂意也得樂意。
從管理過程中他終于明白:剛開始,自己不懂攝影,“外行”是眼光遲鈍,看不到問題的核心;后來內行了,眼光又太銳利,大家藏不得一點私,人人自危;再后來,他主動又變成“外行”,卻是換了一副眼光看員工,看似包容的背后,把人性惡的一面調動了出來,使這個人想給另外的人提意見變成了最后大家都必須執行的制度,巧妙一變,人人受制。
從外行到“外行”,讓譚國良深刻體悟到:與其自己拉開口袋讓別人鉆,不如讓人人都以為自己拉開了口袋,最后鉆口袋的,往往是拉口袋的人。
(編輯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