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出去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話說出去之后,你成了話的奴隸。
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所以出言要慎。言語傷人,產生誤會還是小的,鬧出人命就嚴重了。
古代有位皇帝,把一個想法告訴了寵愛的大臣。大臣離開后,皇帝感覺不妥,叫回大臣特別交代:今天我跟你說的事,就爛在肚子里吧,不要對外人說。大臣回家后,心想已經被懷疑了,讓皇帝不安了。殺人滅口,弄不好全家遭殃,還是一個人死了算了,這樣既解除了皇帝的擔心,也可保護家人的性命。
這事我告訴你,請不要再告訴別人!至于他告訴不告訴別人,就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了。或許他告訴別人的時候,也會重復你的提醒:這事我告訴你,請不要再告訴別人!這樣單傳,到一定時候,大家都知道了,只不過與當眾宣布方式不同而已。
人與人說話,是一種敞開。言為心聲嘛。話說出來,消失在空氣中。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記下來了。現場說話叫交談,遠程說話用電話。如果人家不想你聽見,你偏是要知道,那就只好安裝竊聽器。說出去的話,過后還想再聽,需要錄音。電視劇《潛伏》里頭,余則成利用錄音剪輯,把個李涯隊長整得夠嗆。當時,很多人不熟悉,信以為真。那家伙是進口的呢,外國貨。其實這技術在國外早就不稀罕了,在軍統天津站,還算新鮮玩意,有些笑人。
因為說出去的話不保留,有的人便口無遮攔,像打機關槍,呱呱呱呱,眉飛色舞,只顧嘴巴講得痛快,全然不顧后果。也有人信口雌黃,講了惡毒的話還拒不承認。這就是口說無憑。在法庭上,原告被告雙方你一言我一語,針尖對麥芒,關于同一件事,說得完全不一樣。法官左瞅瞅,右瞧瞧,都不知道相信誰。所以呀,重要的話,可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要立字存照,用書面形式。兩個人立據,最好有第三人證明。如果怕證明人偏心,那就去公證好了。白紙黑字,賴是賴不掉的,不能掉以輕心,得字斟句酌了。
現今網絡聊天,互相不認識,照樣火熱。都是虛擬身份,以假對假,誰知道誰呀。既然不需要負責任,也無所謂后果不后果,就放開來瞎說。平時一本正經的領導或者教授,說不定就全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大膽,開放,曖昧,下流,男女身份轉換……這都有可能。居心叵測的人,就用這騙小丫頭上當,有的甚至敲詐,真是令人不齒,不過聽說QQ對話是有記錄的。
說話其實是件愉快的事。口若懸河,信口開河,滔滔不絕。話多少與性格有關,話多活潑,話少沉穩。一般來說,話少的人有更深的城府;話多的人透明,好對付。因為他說的話透露了信息,你什么都不說,就讓人猜不透。心里怎么想,天知道,神秘兮兮。不善言說是悶葫蘆,夸夸其談又令人生厭。古人講,逢人且說三分話,或者話只說半句。這當然是度,不過也可能因此叫聽的人著急,滿頭是汗。
說話學問大,關鍵看你怎么說。三寸不爛之舌如簧,也有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讓聽者一頭霧水,找不著北。人多數時候說的都是廢話閑話,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還是少說幾句。要是說錯了,立即糾正,多少算個挽救,心理負擔就不那么重了。
說出去的話,要負責,要兌現,這話就值錢了。所謂一言九鼎,擲地有聲是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說話不算數的人,最終遭人唾棄,更別說尊重了。話要有味,有情,有分量,需要有學識,有修養,有思想,有見地。說出去的話,代表的是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話溫暖,話強硬,話唆,話圓滑,話……所以呀,得想好了再說。
說話要小心,但不必后悔。
(編輯 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