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參軍,從戎30年,在部隊8次立功,12次被評為省軍區、大軍區和全軍英模代表,兩次到北京參加表彰會,受到了鄧小平等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90年2月任輝縣市委副書記,在輝縣市計劃生育工作跌入低谷的情況下,受命于危難之時,分管計劃生育工作,從此與捍衛基本國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張樹琛,從當市委副書記時分管、到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協管;從在職時兼任計生協會長、到退休后任計生協專職會長,21年間,他以心智破難關,以誠心當參謀,以真情暖民心,譜寫出曲曲贊歌。輝縣市的人口計生工作由此從“省優”到“國優”,從新鄉市倒數第一到名列前茅。領導說他是計生工作的“參謀長”,育齡群眾稱他是“貼心人”,人口計生委領導贊他為“好顧問”,協會會員叫他“好會長”。
人口計生工作的“參謀長”
為了當好參謀,張樹琛走遍了全市26個鄉鎮532個行政村。21年來,他記錄的下鄉調查資料有98本,約922萬余字;所記的學習筆記、日記有84本,773萬余字;親手整理、裝訂、編寫目錄的各級計劃生育工作重要資料有433本,計15萬余頁,5300余萬字,摞起來有10米多高。
在張樹琛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他親手繪制的4張5平方米大的《全市村級計劃生育工作狀況一覽表》,掛圖被大家戲稱為“計劃生育作戰參謀地圖”。圖上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符號,全市532個行政村的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協會組織建設狀況,一目了然。許多外地來輝縣市學習考察的同行看到他的這些資料,不禁贊嘆“全省少有,全國少見”。
輝縣市計生系統的人都知道,指導全市計生工作的文件,90%以上都是張樹琛親自起草和把關。計生工作大小會議的講話稿,他從不讓別人代勞。他還總結出了一套具有輝縣市特色的計生工作思路和抓認識、抓領導、抓政策、抓隊伍、抓投入、抓管理、抓基層、抓考核、抓典型、抓協調的“十抓工作法”。輝縣市21年來計劃生育戰線上的重大舉措、計劃生育協會的重要活動,都是在他和計生委、計生協領導的參謀下形成的,年年都有新招數,歲歲都有新發展,步步都上新臺階。
育齡群眾的“貼心人”
張樹琛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人民群眾信任他。1991年以來,直接寄給他的反映信和舉報信有2000多封。他對育齡婦女、對山區群眾有著一顆火熱滾燙的心。
太行山腹地有一個名叫黃道水的行政村,三縣交界,多石少水,道路非常險惡,24個小的自然村分布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山脊上。有一次,張樹琛坐著那輛長年在山區顛簸的吉普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進了3個多小時,后又棄車登山,攀緣了兩個多小時才走進村里。村民們向他反映,這個村是全鄉計生工作的模范,50多名育齡婦女要在懸崖峭壁間的羊腸小道上整整走上一夜,才能趕到鄉里參加康檢。張樹琛聽到后,震驚了,落淚了。下山后的第三天,市計生委便作出了“計生技術人員定期上山巡檢,深山區群眾康檢不出村”的決定。從此,全市144個深山區村、2.3萬多名育齡婦女告別了翻山越嶺去康檢的歷史。
吳村鎮張屯村獨生女李條平,父親病故,母親出走,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無力供其上學。張樹琛知道后,給她送去了200元錢和一個新書包,還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寫在了李條平家的墻壁上,讓她有困難就給他打電話。從此,他每年都要去看望她幾次,并與村干部協商一起救助這個獨生女,讓她沒有輟學。
拍石頭鄉富莊村的任慧成、楊玉蓮夫婦7歲的兒子突然患了不治之癥,夭折了。猝不及防的打擊使這對年輕夫婦精神瀕臨崩潰,同時他們家接二連三發生不幸事情:任慧成的3個哥哥先后被車禍奪去了生命,他自己兩次被車撞昏,落下耳聾、腿瘸的殘疾,失去勞動能力,母親隨后也去世……張樹琛聽說后,當場掏出身上僅有的300元錢幫助他們,并派自己所乘的車把楊玉蓮接到市指導站,讓最好的醫生主刀為她做輸卵管吻合手術。楊玉蓮很快懷孕,生下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笑聲,重新又回到了曾經不幸的任家小院。
捍衛國策的“好顧問”
張樹琛退休后,再次被選為輝縣市計生協會長。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實情,為當好協會會長和全市人口計生工作顧問獻計獻策。在他和同志們的努力下,輝縣市榮獲了“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縣(市)”稱號,他本人也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計劃生育協會第五次代表會議和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在大連召開的青少年生殖健康宣傳教育拓展點經驗交流會議。
在“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活動中,他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收集多方面的資料,寫出了1萬多字的《轉變思想觀念,開展優質服務》學習輔導資料,被全市各級計生干部廣泛學習宣講,在全市掀起了“爭先創優,轉變理念”大討論。2006年1月,這份材料又被作為全省市、縣兩級計生委主任培訓教材,印發到全省。為了加強計生委和協會機關干部隊伍建設,他結合輝縣市實際寫出了《機關創“五型”,服務上水平》經驗材料,闡述了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務實型、廉潔型計生干部隊伍的切身體會,河南省發改委把這篇文章編印在全省改革發展經驗匯編之中。面對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到來,他繪制出《輝縣市“十一五”時期迎來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預測情況一覽表》和《各鄉鎮“十一五”期間每年一孩出生情況預測表》,用翔實的數據分析了情況,提出了對策,向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提醒,引起高度重視,為平穩度過這次人口出生高峰奠定了思想基礎。為了推進計劃生育村民自治,他聯系本市10多年來從“鄉為主”到“村為主”,從強化“村級管理”到推行“村民自治”走過的道路,編寫出了5萬余字、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把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推向新階段》的培訓教材。2008年10月,河南省人口計生委、計生協在輝縣市召開了各級計生干部300多人參加的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座談會議,省人口計生委領導高度贊揚這份教材,并推薦到全省學習參閱。
協會會員的“好會長”
廣大計生協會員都稱贊張樹琛是“好會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他全身心投入到協會工作中去的敬業精神。2001年他退下來擔任專職會長后,多方收集資料,與大家一起研究制定出了《輝縣市計劃生育協會工作鄉、村規范管理說明》,使輝縣市很快進入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行列。在近年來開展的“生育關懷行動”中,他組織協會會員進行基層調查,摸清各種底子,倡導政府部門、企業和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多元化、多方式、多渠道籌資77.5萬元,對1844戶計生困難家庭進行不同形式的關懷、救助。同時,他還帶領會員開展了以關注脫貧致富為主題的“幸福工程行動”、以關懷空巢家庭為主題的“連心行動”、以關懷留守兒童為主題的“親情慰藉”活動等。
第二,是他的人格魅力。張樹琛從小因家庭貧窮,考上了縣級中學而不得不輟學,參軍入伍后他自學成才,成為大軍區的學習標兵。在武裝部當政委時,他又成為全省、全國武裝系統領導班子建設先進典型。到地方工作后,與他一起工作的7任市委書記,都稱贊他是值得信賴的得力助手。與計生委、計生協的同志相處20年,沒有任何“私仇”。在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上,他把“吃百姓飯,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警言寫在工作筆記本的首頁,在街上碰到修鞋匠、清潔工他都親切打招呼。在父母面前,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父母一直與他生活在一起,父親活了80多歲,母親活到92歲。在妻子面前,他是值得信賴的好丈夫,愛情專一,始終不忘結發之妻。2003年妻子患上嚴重的肺結核病住院,他細心照顧,硬是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妻子1999年患上糖尿病之后,他每天給她打胰島素,至今已整整11年。老伴兒深情地說:“再有3年咱就‘金婚’了,是你讓我這輩子生活幸福、舒心,下輩子我還要嫁給你。”在子女面前,他是一個好父親,他總是以自己的經歷教育他們“年輕飽經憂慮,老來不拒風霜”、 “靠人不如靠自己” 、“做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英雄漢”。現在,他的孩子們都能夠自食其力,且事業有成。
由于張樹琛在計劃生育工作中的突出貢獻,他連年被評為優秀干部,中共輝縣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向張樹琛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新鄉市委、市政府給他記了功,計生系統拍了專題片《計生干部的榜樣——張樹琛》,長達22分鐘;河南省命名他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并拍了專題片《獻身國策,癡心不改》在全省進行播放;《中國人口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標題為《“宗旨”的實踐者——張樹琛》的長篇通訊;《新鄉日報》頭版頭條,以《一曲響亮的共產黨員之歌》為題,用了兩大版面、兩萬余字報道了他的感人事跡。此外,省、市有關部門還舉辦了張樹琛事跡報告會,每場報告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形成了一股“張樹琛熱”。2006年8月,在河南省計劃生育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第六屆理事會理事,是全省119名理事中唯一的縣級單位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