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邵瓊與梁冰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邵瓊活潑開朗,梁冰性格內向。性格上的差異讓梁冰漸漸覺得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鴨,而邵瓊則是一只白天鵝。大學三年級,邵瓊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并得了一等獎,梁冰得知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燒,趁邵瓊不在宿舍,將邵瓊的參賽作品撕成了碎片。邵瓊遂將梁冰告上了法庭。法院依法判決梁冰向邵瓊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失費3800元,負擔全部訴訟費用3550元。
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就是兩個字——嫉妒。
案例二:高三學生王晶石由于學習成績好,受到同學馬娟的嫉妒。在高考前的沖刺階段,處心積慮的馬娟想到了一個影響王晶石學習成績的辦法:她花16元錢買了一瓶硫酸,潑到了同學張靜的臉上,造成張靜雙目失明并毀容。原來馬娟和張靜有矛盾,張靜又是王晶石的好朋友,她這樣做既報復了張靜,又達到了影響王晶石學習的目的。但她卻沒想到自己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本案中,馬娟就是求勝心切,嫉妒心太強,最后沖昏了頭腦。
嫉妒心理透視: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一種心理病態。嫉妒心理有明確的指向性,嫉妒者往往不擇手段采取種種方法打擊所嫉妒的對象。達不到目的則妒火中燒,心情抑郁煩躁。
現代身心醫學研究揭示,腦和人體免疫系統有密切聯系,嫉妒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內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使機體抗感染的能力下降。由此可見,嫉妒不僅使精神受到折磨,對身體也是一種摧殘。另外,嫉妒心強的人,常想方設法阻止他人發展,試圖壓倒別人。長此以往,朋友會越來越少,人際關系也會越來越差。
心理導航: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認清嫉妒的危害
遭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因為整日沉溺于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延誤了自己的發展,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于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并不等于自己失敗了。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換位思考,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別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蔓延,這是避免產生嫉妒心理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夠下意識地自覺地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極強的人,都是心胸狹隘、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用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加強修養,克服私心。
7.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在公平、合理基礎上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面弱于他人,并不表明自己一無是處,關鍵要學會揚長避短。
通過以上的心理調劑,再加上學校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教育,還有全社會德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們的心胸和視野隨著年齡與閱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開闊,想必一定能夠逐步克服嫉妒心理,成為心胸豁達、積極向上的身心健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