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某兒童讀物樣刊,閑來翻閱,其中有來源于生活的“童言無忌”的笑話欄目。一一讀來,妙趣橫生,引人發(fā)笑。待到掩卷后細細思量,卻發(fā)現(xiàn)這生活中的“原版笑話”頗顯當今不少家教誤區(qū)——
童言無忌故事一:真吃
外甥陳規(guī)已經(jīng)4歲了,在姐姐、姐夫的教育下,一直都以懂禮貌、尊敬長輩而招人喜愛。我這當姨的也沒少給他講孔融讓梨一類的美德故事。
那天我去姐姐家,陳規(guī)見到我,高興得不得了,讓我給他講故事聽,還熱情地將他的玩具拿出來讓我和他玩。到了吃飯的時候,陳規(guī)和往常一樣,夾了一塊他最愛吃的蝦仁兒,先問他爸爸吃不吃,再問媽媽吃不吃,姐姐、姐夫都搖頭表示不吃,小家伙又讓我吃,我每次都和他父母一樣,會搖頭說:“陳規(guī)你吃吧,看陳規(guī)多懂事?!痹倏洫勊麕拙洹?赡翘煳乙膊恢雷约涸趺戳?,順著他遞過來的筷子,看著蝦仁,我竟毫不猶豫地給吃了。
這下可熱鬧了,只見陳規(guī)先是一愣,然后放下筷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嘴里還嘟囔著:“你還真吃呀!”惹得我們是哭笑不得。
家教誤區(qū):盲目“超前”
很明顯,本案例中的陳規(guī)是讓“超前教育”給誤導了。很多父母很早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了“早期藝術(shù)教育”,進行了“專業(yè)定向培養(yǎng)”。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違背了幼兒正常的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是對幼兒采取的強制式的、生吞活剝的、單一的藝術(shù)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灌輸。這是對孩子的智力、體力的一種掠奪式的開發(fā)。超前教育的危害在于打亂了孩子身心成長的秩序,進行超前教育,眼前可能看到一些成果(如學會了禮貌——“讓梨”),但從長遠看是有害的(遭遇“真吃”就接受不了)。很顯然,過于一帆風順的生活讓孩子產(chǎn)生了“作秀”之嫌,為了得到贊賞和表揚他只不過走走過場而已,因為他知道家長總會讓著自己的,從而產(chǎn)生誤導。當然,如果父母能有意識地在生活中給孩子的超前教育制造些麻煩,試試他的應變能力,則有助于他心智的成長。
人才的成長是長跑,不是短跑,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位教育家說得好:“早熟的果既不豐滿也不甜美?!?/p>
童言無忌故事二:哭笑不得
兒子喜歡把玩具帶到幼兒園去。昨天,他想帶一個有時鐘的計算器,我沒同意,他就哭。我對他說:“哭吧,我就喜歡你哭。”
晚上回家以后,他又不知道因為什么事情哭了起來。我了解情況之后告訴他:“不管什么原因,男孩子都不應該哭,而且我也不喜歡你哭?!眱鹤舆B忙說我說話不算數(shù)。我詫異地問他為什么,他說:“媽媽,你早上不是還說喜歡我哭的嗎?”聽了這話,我笑了起來。兒子又說我沒有禮貌,不應該在別人哭的時候笑,而且不是一般的沒禮貌,是很沒禮貌。于是,我又不敢笑。
家教誤區(qū):教育無定性
父母為什么會“哭笑不得”?其根源在于父母隨自己的意志說話,前后言語產(chǎn)生矛盾,讓教育陷入某種意氣用事的無定性。人才的成長是各種因素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結(jié)果,只有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才能夠長足發(fā)展。如果家長說話無定性,孩子必然也會性格乖戾多變,沾染上說話不算數(shù)、不遵守諾言等讓人不信任或討厭的壞毛病??梢姡瑢τ谛愿?、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家庭教育應遵循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求和批評教育要一致。不要媽媽說可以,爸爸卻極力反對,讓孩子陷于不知所措的困境之中。
童言無忌故事三:互相幫助
小侄女菲菲4歲,機靈調(diào)皮。周末回家,我一進門,菲菲就丟下玩具跑過來抱住我說:“叔叔,給我?guī)裁春贸缘牧?”我看了看客廳里滿地的玩具,笑著晃晃手里的袋子說:“這里有牛肉干、開心果,全是你愛吃的,不過你得先把地上的玩具收起來?!?/p>
菲菲看看我手里的袋子,又看一眼地上的玩具,笑著哀求我說:“叔叔,你幫我收起來吧?!蔽乙话迥樥f:“那怎么行,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菲菲又拉拉我說:“我們可以互相幫助嘛?!薄霸趺磦€互相幫助?”我疑惑地問道,“我?guī)湍闶帐巴婢?,你準備幫我干什么?”
“我,我……”菲菲想了一會兒,然后興奮地說道:“我?guī)湍愠阅阕畈幌矚g吃的牛肉干,好不好?”
家教誤區(qū):身教重于言教的負面影響
孩子的“互相幫助”如果說是好事,這是大幸。然而,這種“投機取巧”式的互幫說明孩子在平常的接受教育中出現(xiàn)了過于模式化的傾向——家庭教育偏離了自己本來的職能,好像成了父母的影子,家長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從而讓孩子說話做事與家長在某些方面的察言觀色如影隨形,從而形成了小小年紀就會“投機取巧”的弊病。如果父母在勞動、孝敬老人、文明禮貌和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不妥之處,孩子則視父母的言行為榜樣而效仿,這樣就阻礙了他們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長們不能忽視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
童言無忌故事四:兒子掙錢
兒子從姥姥家回來,一進門就興奮地大喊:“媽媽,我也要掙錢!”原來,姥爺說了一個小學生在家?guī)图议L做家務,家長付給孩子報酬,意在調(diào)動孩子的勞動積極性的故事。我覺得有些道理,如果付些錢能讓油瓶倒了都懶得扶的兒子變成一個勤快的孩子,不妨試試。得到同意,兒子立刻鉆進了錢眼兒:端飯碗1元,拿筷子1元,吃飯不磨磨蹭蹭了,竟然也要求獎勵1元;吃完飯,搶著洗碗,雖然洗不干凈,還打碎了一個,卻還是要我們付款1元。
該安排兒子睡覺了,兒子卻伸手把我攔在了他的臥室門外:“媽媽,今天不用你們幫忙,我自己來,請獎勵我1元?!薄斑@也要付錢?”“當然,我自己脫衣服上床就省了你們的事,也是為你們分擔家務,當然也要獎勵。”兒子鉆進被窩,開始數(shù)他掙的錢,一遍又一遍,興奮得睡不著,自言自語著:“第一次掙錢,一晚上就掙了10元,10天就能掙上百元。哇,一個月能掙好幾百呢!”
我聽了大吃一驚,這還了得!我猛地推開門,對著兒子大吼一聲:“別臭美了,明天就斷了你的財路?!?/p>
家教誤區(qū):金錢觀過重
對成長于物質(zhì)相對豐富環(huán)境中的孩子來說,比給金錢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應包括:金錢和物質(zh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辛勤勞動換來的,讓孩子體驗勞動獲得金錢的不易;金錢能讓人擁有物質(zhì)條件,但不能代替所有的美好精神品格,幸福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用金錢去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學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獲得精神快樂;學會合理支配金錢,讓金錢在孩子的生活中處于合適的位置。這樣,父母利用金錢獎勵才有教育意義。
恰當?shù)莫剟羁梢杂脕韽娀谂囵B(yǎng)的孩子的好習慣,當一個好的行為變成習慣固定下來后,再針對下一個行為,進行有目標的獎勵,而不能光憑金錢來壘疊孩子好的秉性。
童言無忌故事五:爸爸媽媽偷吃啥
上周末,我到同事家去玩。一進屋發(fā)現(xiàn)同事7歲的女兒正在哭,我忙問:“妞妞怎么哭了?”同事說小孩子不懂事,別管她。可妞妞還是哭得很傷心,過了一會兒她哽咽著說:“他們有好吃的不給我吃?!蔽颐?“是什么好吃的呀?他們竟然不給你吃!”妞妞說:“他們總是偷著吃,從來都不給我吃,他們不喜歡我了?!闭f著妞妞哭得更來勁了。我忙說:“妞妞不哭,好吃的在哪里我給你拿,看誰還敢不讓妞妞吃。”妞妞說:“剛才我找玩具時發(fā)現(xiàn)了一盒,讓媽媽搶去藏起來了?!蔽艺f:“告訴我是什么好吃的,我下樓去給你買?!?/p>
妞妞破涕為笑,從臥室枕頭下翻出一樣東西:“看,這空包裝袋都有香味,一定很好吃?!辨ゆぐ涯切⌒〉陌b袋遞了過來,我一看就傻了,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避孕套。
家教誤區(qū):刻意保留性教育的盲區(qū)
在孩子眼里,避孕工具竟成了“好吃”的東西,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性教育的悲哀。民族的傳統(tǒng)使性在多少年來都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讓天下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領進性的課堂而不對他們產(chǎn)生誤導,因此總是顯得遮遮掩掩。孩子天真的話語以一個最現(xiàn)實的方式警示著我們:兒童性教育已經(jīng)刻不容緩。關于性教育,要有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性知識和性教育的技巧及方法,應用科學的態(tài)度給予真實正確的引導,并運用幼兒感興趣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適當及時的教育,避免讓孩子走進性神秘、性齷齪、性恐懼等誤區(qū)。
童言無忌故事六:爸爸在電視里多好
丈夫脾氣不太好,教育女兒芳芳有點兇,女兒挨了他不少批評。又一次挨批評之后,芳芳嘆氣說:“爸爸要是電視里的人就好了,他發(fā)火的時候,我把遙控器一按,就不用看見他了?!?/p>
家教誤區(qū):粗暴的教育方式
童年時期,“問題”兩個字可以說是該年齡段孩子的代名詞,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榮辱觀尚未形成,所以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引導他們。同時,孩子犯錯誤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一味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孩子,甚至用惡劣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久之,很容易形成孩子的反社會心理。尤其是自己的親人對他采取暴力,將對小孩子的肉體和精神形成巨大傷害,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在心理上形成陰影,并有可能造成孩子對親情的仇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