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預演,愛情是連環。
生在當下,因了骨子里的清高,我們從不承認這一刻的生活正是下一刻的預演。只認為無論經逢怎樣的人生,自己與生活經歷都該是獨一無二的。時時有一種“我自傲然”的凜冽之氣,于是能夠橫得下心來,接受所有的生活,或水深火熱,或平淡如水。
于是有了愛情。
誰都無法抵擋愛情的誘惑。說愛情是誘惑,其實是“猥褻”了它,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今生享受一次難能可貴的愛情,也并不是所遭遇的每一次情感,都隸屬于愛情。所以,不管你承認與否,其實你過去所經受的情感,正是這一刻愛情的預演。
首先,無論你想要怎樣的愛情,華麗抑或樸素,歸根結蒂都希望這份愛有一枚堅韌的核,那便是:對你好。他對你好,你才能獲得激蕩靈魂的終極力量,才能真正感覺溫暖;你對他好,那是一定的事情,將心比心之際,熱烈而忘我地適時燃燒自己,是為明智。但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尋到一個甘愿給自己溫暖的人,就是沒有這樣的福分,于是只好一直保持一種激進昂揚的找尋姿態,永遠在路上,痛楚與感慨只有自己知道。
其次,一聲“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長嘆古已有之。相愛著,彼此心領神會,方可情意綿綿。懂得是一生的慈悲,是一種與靈魂共振的強大力量,自此無論遭逢怎樣的不測,都能夠在氣定神閑的泰然自若之間,看得明白真切,便也不會有真正的哀傷,哀而不傷。
再次,最好能夠一起相伴著在路上。苦也好,甘也好,并肩就是最好。很多情人總逃不過共苦不同甘的命運,說到底還是因為不能很好地掌控愛情的火候。苦難令人鮮有欲望,于是能夠身心清簡地牽手在路上;而飽暖思淫欲,囤積過多的銀子膨脹了人們的私欲,于是開始對外界想入非非,試圖以一種世俗化的手段牟取更廣闊的生活視野,多半徒然。擁有更多的生活資本,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復歸原生態純情生活的可能性,而不能被當做內心搖曳的借口。倘若反之,則多半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與生活的磨礪。
甘愿真切地對彼此好,完全地將對方讀懂,甘苦與共地并肩在路上,已是愛情上上境,卻并非初歷者便可消受得起的福分,需要我們踏破鐵鞋,秉著一顆誠心,去尋覓。
只要內心還對真愛有一絲期許,則我們便始終處在生活的一場場預演與愛情的一次次連環中。你唯一要做的是,服從并堅守內心的召喚,以靈魂深處永恒的感恩之心,將每一場預演、每一次連環,都盡力演繹至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