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探望朋友,經過婦產科時,被手術室外突然傳來的叫罵聲嚇了一跳,原來是一位產婦逃出了產房,只見她一邊哭鬧,一邊不停地怒罵自己的丈夫害自己“吃盡苦頭”。最后,在產婦丈夫的幫助下,三四名護士總算把孕婦重新勸回了產房。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產婦竟然出現這種“野蠻”行為,我很清楚:這又是一個對分娩毫無心理準備的產婦。
分娩是女人的天職,誰也替代不了,可很多產婦普遍存在怕痛、怕難產、怕畸形的“三怕”心理,從而在整個產程中,不可抑制地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科學研究發現,產婦如果精神過分緊張,會引起大腦皮質功能紊亂,進而導致子宮收縮不協調,使子宮頸口不易擴張。叫喊、暴躁,過度的體力消耗,時常會導致生孩子時,因使不上力而出現難產。
雖然大部分醫生和護士見慣了產婦的叫喊和不安,也會在分娩前數小時對她們惡補臨產前的知識,但往往這時候,因為陣痛和緊張,多數產婦根本聽不進去,更談不上“抱佛腳”了。產婦的分娩心理準備,應該在孕期盡早建立健全,這樣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心理應對機制,做到臨產不慌。
那么,產婦在孕期應該如何做足分娩心理的應對準備呢?
首先,在懷孕初始就應該及時補充“精神食糧”。孕婦要對孕產知識有所了解,做到定期產檢,注意孕期營養均衡,適當運動,養成時刻自我監測胎兒狀況等習慣,這些都會有助于分娩時順利生出寶寶。同時,對今后分娩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比如計劃剖腹產的按醫生的建議改成順產、順產中出現難產等。
其次,孕后期多去參加醫院開辦的產前講座,對分娩過程有個詳細的了解。通過學習,應懂得在宮縮間歇期要盡量保持安靜,以便儲存力量,有效減少體能消耗,迎接嬰兒出生。應了解分娩中自己如何用力,如何進行深呼吸,如何與醫護之間形成默契配合。
第三,產婦要時刻清楚自身和胎兒的健康狀況,孕期和待產期間要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是自我監測胎動,既是產婦了解胎兒的最好辦法,也可以避免出現因忽視數胎動而導致胎兒窒息于腹中的悲劇。對自己和胎兒越了解,分娩時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也越少。
第四,要有勇氣和信心忍受陣痛。從臨產期的規律陣痛開始,到胎兒娩出,產婦一般要承受長達10多個小時的疼痛煎熬。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雖然分娩不再是“從鬼門關走了一回”這樣危險,醫院會在產婦疼痛難忍時使用某些減痛、鎮痛的分娩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做到“無痛”,只是降低了疼痛的程度。因而,產婦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而且,研究表明,產痛的時間長短、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但絕沒有超過大部分女性的承受范疇,大可不必過于擔心。
最后,適當地早入院。如果產婦臨產期待在家中,有可能因過分緊張不能合理進食和睡眠,這些因素均會使產程延緩而引起難產。而身在醫院,安全有了保障,不僅各種擔憂減輕了,而且一有異常隨時可進手術室,能有效保證母嬰安全。另外,產婦充分信任醫護人員,也是消除焦慮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在產房,醫護人員和產婦就是并肩作戰的隊友,需要密切協作。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還可選擇丈夫或親人陪產,并讓他們事先學習一些放松的方法,關鍵時刻能在旁邊提醒你如何呼吸和用力。事實上,98%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而幾乎100%的產婦都期望在分娩時能有親人陪伴在身邊。研究發現,產房中丈夫的關心和支持,對產婦有很好的鎮痛效果,無疑給產婦注入了一支有效的強心針。
總之,臨產時產婦盡量克服各種緊張、擔憂情緒,做足心理準備,這樣才能在“一朝分娩”中,不驚慌失措,沉著、鎮靜地配合醫護人員走好整個產程,迎接小寶寶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