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蹬(tǐ deng)
辭書中,“踢蹬”(tǐ deng)有多重解釋——閑蕩、散步;又踢又蹬;折騰、使人受折磨;形容伸腿掙扎而死,亦作“踢登”;胡亂用錢、揮霍,指花費;清理、處理。
“讓他從四層樓上跳下樓,這不是踢蹬人嗎?”“你這么做,可把我踢蹬了”。前例是實指對身體的加害,后例是指對事情、處境造成困難。“踢蹬”所謂“折騰、使人受折磨”的后果。一般都是“重傷害”。嚴重的達到“坑害”、“壞了”、“慘了”、“苦了”的地步。
嘞嘞(lē le)
“嘞嘞”(lē le)來源于滿語1eolembi,意為“說”、“談論”、“論”、“講”,現轉義為“空談”,特指“無聊冗談”(第一個le陰平,重讀;第二個le輕聲),一般用的時候都是貶義。“瞎嘞嘞”就是“瞎說”,“胡嘞嘞”就是“胡說”。在民間,到處都出產愿意胡亂“嘞嘞”的人,他們或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言辭,顯示口才好,能說;或是說話沒有個重點,沒有個主題,卻磨磨叨叨地沒完。還有一種特殊情況的“嘞嘞”(lē le),是某些人酒后的語言狂歡。那時,他們基本上把持不住自己的嘴巴,只管含混不清地一任那些廢話、胡話、大話,像車轱轆似地滾過來、滾過去……
作大冤(zuǒ dà yuān)
作,會意。從人。從乍——人突然站起。甲骨文字形,像衣領初作的形狀。本義是“人起身”。“作”是漢語中很有“作為”的一個“勞動者”。它的功能僅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就有“作”(zuō)——“從事某種活動”、“作坊”;“作”(zuò)——“起”、“寫作”、“作品”、“裝”、“當作”、“發作”,以及“作”(zuó)的“作踐”、“作料”、“作興”等,可謂家大業大,根深葉茂。
而在北方民間語文中要說的,則是“作”(zuǒ)。在《東北方言詞典》中,“作”的意思一是“鬧騰”,二是“(為自己)造惡業”:“造”,三是“自己糟蹋自己。”以上義項除外,“作”應該還有“禍害”;特指兒童“淘氣、吵鬧、撒潑”等意思。
“作大冤”是怎么個“作”法?這似乎可以從“冤”的“仇恨”之意上找到些線索,“冤家”、“冤孽”,常常是“作大冤”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大”不僅僅是夾雜在中間湊熱鬧的好事者,而是加重了“作”和“冤”的程度。再梳理一下,可以看出“作”的追隨者還真不少,但它們都不是善茬。像“作死”是“過分胡鬧”,“作妖”是“鬧事”、“玩鬧”,更強的是“作黃天了”,“作”的效果正像當年大鬧天宮的孫猴子那樣“鬧翻天了”……
[責任編輯 張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