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五月十三的祭祀敖包活動,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阿拉坦敖包(漢語意為金山)坐落在阿都特村西北的山上,牧場敖包協會會長桑扎布早在半個月前就將敖包修茸一新,敖包上換上了新的柳樹枝條,拉上了五顏六色的彩條,新添了石塊,又將敖包上更換了鍍金的寫有蒙漢文字的名牌,購置齊全祭祀敖包使用的數條藍色哈達。桑扎布是個地道精明的巴爾虎蒙古族牧人,多次被上級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通曉民族民間民俗禮儀,牧場領導和牧民們選他當敖包長是對他的信任。敖包會前一天桑扎布找來協會中的年輕人,搭建了敖包山下的主席臺,用牧場贊助的萬元現金購買了各類獎品,包括駱駝、馬、羊和紀念品男式襯衣。牧民們也紛紛捐款或是捐羊、捐牛。桑扎布等人殺了一只六個牙的大羯羊,分割部位后下鍋煮肉等待祭祀時使用。
敖包會定于公歷六月中旬,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當太陽剛剛騰出呼和哈達山峰時,照耀得百里草原一片金黃,露珠在晨光的照射下像粒粒珍珠掛在珊瑚之上。牧民們騎馬,乘摩托車,開著小四輪,坐著勒勒車,穿著五顏六色的蒙古袍,興高采烈地向阿拉坦烏拉敖包集中。他們用蒙古語交談著今年春羔誰家接得多,羊絨羊毛誰家里賣得多,姑娘們開著天真的玩笑,笑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小伙子們吹著口哨,高唱長調,策馬揚鞭,吶喊著向山頭飛奔。這幾年來,每年都用這樣的敖包會慶祝豐收,牧民們憋足了勁,把歡樂積攢到一塊兒迸發。
上午九點九分敖包長桑扎布宣布牧場第九屆敖包會開幕。在數位喇嘛的誦經聲中,身穿藍色蒙古袍的牧場場長龐宗澤和副場長胡山、政府辦事處主任額爾敦等率領牧民群眾,圍繞著敖包按順時針方向緩步走了三圈,然后把手中的藍色哈達系在敖包上的柳枝條上,并向敖包拋灑豐收的五谷、潔白的牛奶、甘醇的美酒,感謝蒼天大地山川河流在以往的一年對蒼生的護佑。并在敖包前佇立許愿,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萬物繁盛,吉祥安康,國泰民安。祭祀敖包儀式結束后,領導和來賓在主席臺落座發表祭敖包慶豐收講話。隨后便進行蒙古男兒“三藝”的競技比賽。只見摔跤場上,一個個博克手神采飛揚,鷹舞跳躍,展示草原男子漢的力與美。射箭手在老阿爸的引導下,彎弓如滿月,箭箭命中靶心。按巴爾虎蒙古族的慣例,賽馬分為大馬賽和小馬賽,幾十匹駿馬躁動的四蹄原地踏起塵土,小騎手們頭扎長長的彩綢帶焦急搓掌,隨著號令槍響,幾十匹駿馬像離弦的箭一般向終點飛去,人們乘車在后面尾追,整個阿拉坦烏拉敖包山下沸騰了。等各種賽事結束后,賽馬第一名的馬主人巴達爾胡牽著一峰高大的駱駝在向人們炫耀,博克手賀希格抱著六個牙的大羯羊興奮地吶喊,而射箭冠軍朝魯在向人們揮舞著手中的彎弓,這時敖包山下的一座座蒙古包上已是炊煙裊裊,手扒羊肉的香氣溢向四野。漸漸地天空上濃云密布,不一會兒便雷聲大作,閃電放光,久旱草原喜逢甘霖,飄飄灑灑的瑞雨降臨到草原,原野更綠了,五顏六色的野花挺直了腰身競相開放。座座蒙古包上空傳來悠揚的馬頭琴曲,人們笑語歡聲,盡情品嘗著手扒肉和奶食品,共同舉起杯中慶賀豐收的美酒,唱起巴爾虎蒙古族的長調民歌《贊丹》,美妙的歌聲透過蒙古包的天窗直上九霄。在一座大型的蒙古包中,敖包長桑扎布舉起酒樽,手彈三指,一陣爽朗的大笑過后,高聲用蒙古語祈福祝酒:“感謝黨的民族政策照耀百里草原,祝愿牧民的新生活像那薩日倫花一樣一年比一年開得更旺!”這時雨下得更大了,而蒙古包的爐火燒得更旺……這正是:花團錦簇六月天,綠草如茵暑相連。誠祭敖包頻祝福,男兒三藝賽空前。美酒酪肉香萬里,高歌曼舞醉八仙。豐收心語動天地,瑞雨飄灑盡開顏。
(責任編輯 王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