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難,已成為當今法治社會的一個痼疾。執行難,難在何處?隨著安徽省檢察機關最近查辦的一系列法院系統腐敗案件曝光,執行難背后的腐敗問題也浮出水面。
執行局長站上審判席
朱光勝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站在審判席上,接受法庭的審判。他對這個舞臺太熟悉了——在法院工作了22年,其中從事刑事審判工作10年。
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執行局局長朱光勝,現年46歲。1986年大學畢業后,從宣城地區人民法院最基層的書記員開始,到助理審判員,再到刑庭副庭長、執行局局長,朱光勝的仕途一直走得平平穩穩。
在法院工作的前幾年,朱光勝對自己要求還算嚴格,能守住底線,但隨著他官階越來越高,掌握實權越來越多,朱光勝也就放松了自我約束,最后徹底沉淪,成了金錢的俘虜。
權力的回報
2002年,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合肥辦事處起訴績溪永吉皮革廠欠款1000余萬元一案,經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判決永吉皮革廠償還欠款。判決生效后,永吉皮革廠拒不履行判決。無奈之下,長城公司申請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對永吉皮革廠價值1000萬元的財產予以查封。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何況還要面對法院的強制執行,這對一般欠債人來說是焦頭爛額之事,但永吉皮革廠總經理洪某卻對此顯得成竹在胸,無所畏懼,因為他手上還握有秘密武器——執行局長朱光勝是他的老朋友。洪某曾暗自琢磨:對方官司贏了又怎么樣,還不是要靠執行局來執行,再說他和朱光勝也打過多次交道,給過不少好處,他了解朱光勝這個人,只要給點好處就會像條狗一樣聽話。
2002年下半年,朱光勝來到績溪執行該案。在安排朱光勝入住績溪賓館后,洪某奉上了兩萬元:“朱局,你知道我的私企,一大幫工人等著要飯吃,查封的資產是用于職工安置的,你看執行能否緩緩,給我們留條活路。”“都是老朋友啦,我理解你的難處,法院執行也不是一點都不能變通,也要以人為本嘛,我會充分考慮你的意見的。”朱光勝打著哈哈。
之后,在洪某的全程陪同下,朱光勝在績溪吃喝玩樂幾天,裝模作樣調查了一番后,執行工作只字未提就打道回府。
2003年,朱光勝到績溪辦事,洪某再次奉上兩萬元現金,朱光勝欣然笑納,執行之事一拖再拖。洪某自然樂不可支,自己等于占用欠款1000萬元,而他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送錢給朱光勝,服侍好這尊大神。
洪某送錢送得勤,朱光勝收錢也收得心安理得。在他看來,自己的天平隨便偏一偏,那也不是幾萬十萬元的小數,夠當事人吃上幾年,他們給自己點錢,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這點小錢算什么!
由于朱光勝的拖延,法院執行工作一直久拖不決。最終該案在2006年指定績溪縣法院執行時僅執行到30余萬元。案發后,經查,洪某先后五次送給朱光勝人民幣9.4萬元。
受賄自有門道
長期在法院從事審判工作,讓朱光勝具有了較強的反偵查能力,他在收受錢財時小心翼翼,盡量不留痕跡,為此他給自己受賄定了兩條基本原則:第一,除非熟人他當面收,不熟悉的他都是通過中間人收取;第二,事情沒有辦成,他堅決不收錢。
宣城市鐵道賓館經理張某就是通過中間人找上朱光勝的。2002年,鐵道賓館因與他人債務糾紛被法院判決償還欠款200余萬元。張某不甘把錢如數奉還,想到了承辦此案的執行人朱光勝,但苦于跟朱光勝素無交往,一時搭不上關系。這時一位內行人附耳點撥道,這種事要找“提籃子”的人。張某雖說經商多年,但和官場中人卻無甚交往,所以第一次聽說“提籃子”這個行話,忙問究竟。朋友解釋說所謂“提籃子”的人,就是中間人,這些人要么是貪官的親朋好友,要么是親朋好友的熟人,有了“提籃子”的人指引,自然就有了門路。
張某很快找關系攀上了一個“提籃子”的人。在中間人帶領下,張某來到朱光勝辦公室,以招待費名義奉上一萬元后,朱光勝拍著張某的肩膀說:“放心老張,這案子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在執行時會注意分寸的。”在得到朱光勝肯定的答復后,張某喜滋滋地回去了,以后他又通過中間人先后送給朱光勝五萬元。在給付對方當事人8.5萬元后,朱光勝就以鐵道賓館無財產可供執行為由裁定終結執行。
朱光勝一邊收錢替人辦事,一邊還堅守著他的做人底線:事沒辦好,錢就退還。出爾反爾的表演,成了他赤裸裸貪欲的最好諷刺。
2004年,黃山玩具總廠廠長胡某想購買績溪縣金剛石廠的一處房產,該房產為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標的。為了能順利購得該處房產,胡某送給朱光勝兩萬元后請其在執行中幫忙。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是貪官們的潛規則,無奈朱光勝也并無通天本領,忙活了半天后事情并沒有辦妥,朱光勝思忖:別人提前把錢送了,我卻沒辦成事,怎能收錢?萬一哪天胡某說漏了嘴,我豈不惹火上身?他產生了退錢的念頭,但貪婪的朱光勝想到的并不是把收到的錢退給對方,而是想到了由別的當事人替自己“擦屁股”。2004年下半年,他讓另一案件當事人退還兩萬元給胡某。
公開吃拿卡要
執行局長這個位高權重的職位,讓朱光勝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一邊享受著眾星捧月的感覺,一邊靠 “埋單”方式撈足實惠:在外吃飯,結賬時打個電話便有人過來埋單;看上的東西,眼角示意,自然有人買好雙手奉上;逢年過節,家里的購物卡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2003年4月,朱光勝與大學同學聚會,酒宴將散之際,有人搶著付賬,朱光勝大手一揮,豪爽地說:“今天我來請客,誰也別跟我搶。”就在眾人以為朱局長要掏腰包埋單之際,只見他拿起電話慢條斯理打了起來:“吃過了嗎?啥!吃過了,吃過了再來一趟。”片刻之后,就有人過來搶著結了賬,一幫同學見此驚得目瞪口呆。
2004年11月,朱光勝到新疆出差。在看上一款精品玉石后,朱光勝動心了,但上萬元的玉石要自掏腰包,他實在舍不得出手,在腦海里搜索一遍后,朱光勝給一家裝潢公司的經理馮某打去了電話。朱光勝選中馮某有他的考慮:馮某案件執行標的七八百萬元在自己手里,叫他買塊玉石他豈敢說半個不字?
“老馮,你那案子怎么樣,你放心有我在不會有問題。哦,對了,我在新疆出差,這兒的玉石不錯給你也帶一個?”朱光勝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馮某豈能不知。考慮到公司一案在執行期間需要朱光勝的幫助,馮某無奈讓公司出納電匯過去三萬元。
朱光勝長期吃拿卡要,從報銷餐費到日常生活用品,就連其駕駛培訓費用也是由案件當事人埋單。
東窗事發
就在朱光勝大肆斂財之際,一封舉報信飛進了宣城市人民檢察院舉報信箱。原來,朱光勝長期吃拿卡要、收受賄賂,引起了當地群眾極大憤慨。
接到舉報后,宣城市人民檢察院抽調辦案骨干調查朱光勝。經檢察機關查明,朱光勝長期吃拿卡要,共計受賄近50萬元。2009年9月23日,石臺縣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朱光勝有期徒刑12年。
(金衛東薦自《法制與新聞》2009年第11期圖: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