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起,我單位開始實行以“件”為單位整理年度歸檔文件。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按“卷”整理雖然麻煩,但利用起來較方便;而按“件”整理雖然方便,但日后保管和利用,有時就有些麻煩。從長遠看,按“件”歸檔可能利大于弊,但對基層單位,尤其是像我們這些還是手工檢索的單位來說,“卷”和“件”不應該“一刀切”,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1 在編號時,以“卷”為單位,歸檔章所設置的項目都是標示在案卷封面上。在整理歸檔完畢后,如遇特殊情況需做案卷調整,換個封面即可,對歸檔文件不會有大的影響;而以“件”為單位,歸檔章直接蓋在歸檔文件首頁上,如果想作調整,就需要擦刮,勢必對檔案造成損害。在蓋歸檔章時,有時,歸檔文件首頁上端幾乎被領導批示占滿了,所剩空白位置根本不夠蓋,甚至整個首頁都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只能蓋到領導的批示上面,這樣做,既不美觀又不合適。
2 在編目時,以“卷”為單位編制案卷目錄,不同組織機構(問題)的案卷可以填寫在一頁,流水編號,看起來很舒服;而以“件”為單位編制歸檔文件目錄時,不同組織機構(問題)的“件”必須分頁填寫,在上一個組織機構(問題)的那一頁歸檔文件目錄還未用完的情況下,下一個組織機構(問題)的歸檔文件目錄必須得另起一頁,中間留出的空白,不僅會讓人感覺流水號的不連續性,而且,還會增加歸檔文件目錄的頁數。以“卷”為單位時,擬寫案卷題名,可以用“×××(責任者)關于×××(問題)的通知、批復、請示、會議紀要等”,把同一事件的相關文件全都概括進去;而以“件”為單位時,如果一個正文有若干個附件,只著錄正文題名,附件內容可能會反映不出來,容易造成漏檢,還需依次列出附件的題名,不僅麻煩,還增加了每年歸檔文件目錄的總頁數。現在,每年編制的歸檔文件目錄比原來的案卷文件目錄頁數要多出很多,影響了查閱的速度。
3 裝盒時,會遇到類似于編目中的問題。以“卷”為單位裝盒,不同組織機構(問題)的案卷可以放入同一檔案盒內,這樣,可以一盒完全裝滿了再裝下一盒;而以“件”為單位裝盒時,不同組織機構(問題)的歸檔文件不能放入同一檔案盒內,就造成了上一個組織機構(問題)的盒內還有許多空間,而下一個組織機構(問題)的歸檔文件必須得重新再裝一盒,哪怕是很薄的一兩份文件,這樣,不僅會浪費一部分檔案盒,同時,也浪費了檔案柜的空間。
4 日常管理中,以“卷”為單位時,每一個案卷都是上有封面,下有備考表在保護著,這樣在查借閱利用的過程中案卷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能夠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壽命;而以“件”為單位時,每“件”歸檔文件都直接裸露在外面,我單位有些經常利用的“件”已經有些損毀,這就需要找到一種非常實用的裝訂方法來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檔案。
5 利用檔案時,如果借閱者要查同一事件的相關文件,以“卷”為單位,一般情況下,這些文件都保存在一個案卷內,對于提供者來說,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非常全面的相關文件,而且借閱登記也比較簡便;對于借閱者來說,在利用的過程中不容易丟失案卷,能夠很好地維護檔案的系統和完整。而以“件”為單位,對于提供者來說,即便歸檔文件在整理時,也是按照“同一事由的應當集中排列在一起”的原則,但是,如果遇到個別歸檔文件沒有標題或標題對內容的反映不太準確、全面,若整理者由于水平有限或其他原因沒有再擬出一個恰當的題名時,就容易造成漏檢,而且,同一事件的相關文件形成的“件”又比較多,提供的速度會相對較慢,借閱登記也比較麻煩;對于借閱者來說,在利用的過程中,也容易造成歸檔文件的缺失。這些與我們提倡的快捷、準確、全面地提供檔案有些背道而馳。
對于以上問題,我們想出了一些辦法,一是對同一事件的多份文件(如干部任免、涉水案件的處理等)進行組“件”,即“一人(批)一件或一案一件,然后再自擬一個題名”,類似于以前說的“立小卷”、“立薄卷”、“立純卷”;二是二是遇到首頁上沒有合適的空白位置時,在歸檔文件前面再加上一個空白頁,打上文件題名,然后再加蓋歸檔章;三是不再填寫檔案盒脊上的“機構(問題)”項,依次按室編件號(焦作市規定,按不同保管期限,依文件排列順序,每年都從“1”開始逐件流水編號)裝盒,則不同組織機構(問題)的歸檔文件就可以放入同一檔案盒內;四是對特別重要和利用頻繁的檔案,及時制作復制件,在利用時,原則上不提供原件。
這些變通做法,我們認為是合理可行的,但是能否長久堅持,以后會不會再返工,還需要理論上的解釋,尤其需要得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理解和支持。
(李興利組稿,作者單位:焦作市引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