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縣檔案館保存有一套“大躍進”時期的《修武縣報》。
《修武縣報》,1956年5月11日正式創刊,其前身是“解放戰爭”時期《修武小報》,為周一報,鉛印、新聞紙八開兩版,同年10月改為四開四版,1957年3月???。1958年9月1日,在“大躍進”的熱潮中,《修武縣報》復刊,每周兩刊,四開四版,1960年8月30日停刊。館存的《修武縣報》,正是1958年9月1日至1960年8月30日這一時期的報紙,完整地記錄了修武縣當時各行各業“大躍進”的情況,是研究修武縣“大躍進”這段特殊歷史的寶貴資料。其中,1959年1月10日,該報第三版有一篇名為《檔案是件寶,各個戰線離不了》的新聞報道,原文如下:
檔案是件寶,各個戰線離不?——文案大隊建起了全民檔案制度
文案大隊為了進一步廣泛深入地開展全民性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宣傳教育運動,在大隊黨委的領導下,通過對廣大群眾進行全民辦檔案重大意義教育,在解除顧慮提高覺悟的基礎上,在全大隊范圍內掀起了大辦檔案工作熱潮,全大隊共13680口人,參加大辦檔案的10990口人,趁勞力空隙,共建起檔案10990份,并對大躍進以來出現的好人好事和壞人壞事進行整理,分別歸檔存案。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勞動顯英雄,為黨爭光榮,好名歸檔流芳百世,壞名存案遺臭萬年?!蓖ㄟ^建立全民檔案,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刺激了勞動生產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全大隊掀起了“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的生產高潮。截止6號,全大隊共21684畝麥田,全部實現了園田化,往地送糞52566車,施麥田追肥8761畝,拔花柴5867畝,冬翻地4741畝。此外,并消滅三類麥苗725畝。裕國莊中隊原來有40個人不好好生產,在全民建起檔案后非常積極。如外號叫“忍半年”的張紹德在4號一天就往地送糞40平車,干部劉顯名過去在領導生產中,只是指揮不親自參加,現在除搞好工作外,一天往地送糞109擔(離地一里多遠)。據10多天統計,共出現英模事跡210多件。群眾反映說:“檔案是件寶,各個戰線離不了,好人好事記入簿,凍爛手腳也不嫌苦?!?許德傳 董秘川 廉學仁)
報道中所說的“文案大隊”實則是“文案公社”,即后來“郇封公社”的前身。之所以稱為“大隊”,是因為在1958年9月,修武縣成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人民公社——“修武縣人民公社”,即所謂的“一縣一社”,原來的公社統一改為“大隊”,原來的大隊改為“中隊”。
這篇報道講的是當時的“文案大隊”建起了全民檔案,每個人的勞動表現全部記在各自的檔案里,從而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雖然,那是一個非常時期,有些措施現在看來有點荒唐,但足可以說明檔案在各個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甚至可以轉化為一種工作手段。類似情況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有,當時,我黨我軍為了打擊、分化敵人,推動修武局勢的發展,對國民黨偽政權人員開展了“點紅點免黑點”運動,即誰有立功表現,就給他點上“紅點”,繼續作惡與人民為敵的,就給他點上“黑點”,每月,將“紅點”和“黑點”情況通告其本人,“黑點”多到一定程度,我黨組織或地方武裝就會派人將其處決。這個運動,不僅給敵偽人員造成很大的威懾,而且,迫使很多人主動與我黨組織建立了聯系,盡力為人民辦事,在這里,檔案成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斗爭手段。
(李興利組稿,作者單位:修武縣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