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圍產期母牛的護理。圍產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天以內的時期、分娩前2周要喂給母牛優質干草,并適量增加精料飼量,但最多不得超過體重的1%:青貯料在分娩前1周左右停喂:要降低鈣的喂量,以防高鈣誘發產后癱瘓:絕對不要喂給冰凍、腐敗和酸性大的飼料和冰渣水,禁喂甜菜渣和酒糟類飼料:產前2~3天,日糧中加入麥麩等輕瀉性飼料,以防止便秘,產后2天內,可喂麥麩湯和優質卡草:第3~4天喂1~2公斤易消化的混合精料:隨著乳房水腫和食欲、消化好轉,逐漸增加精料,每天增加喂量0.5公斤,要控制青貯、塊根類飼料的喂量、一般在奶牛產后15天左右,乳房水腫完全消失,食欲正常。如果母牛產后乳房沒有水腫、體質健康、消化良好,產后第1天就可喂多汁飼料和少量精料,6~7天便可根據產奶量投給精料量。在管理上要注意做好孕牛保胎防流產工作,防止急迫猛趕、越溝跨渠,母牛分娩時做好接生護理,產后的前4~5天內不可將奶全部擠凈,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類飼料過早催奶。
6、泌乳母牛的飼養。奶牛的1個泌乳期為10個月。母牛產后泌乳量上升很快,泌乳盛期約在產后20~70天,高產牛可延續到產后3個月。泌乳盛期以后產奶量逐漸下降,產后3~6個月按月遞降5%~8%,泌乳6個月以后產奶量每月遞減8%~12%。在泌乳高峰期內,日糧中應增加精料量,減少粗料給量,以料促奶。精料以青干草、青貯、多汁類飼料為好。常規飼養法是每產3~5公斤奶喂給1公斤精料,泌乳3個月后,隨著產奶量的下降,要調整日糧,增加青粗飼料比例,降低精料給量,以奶定產。到泌乳后期,視母牛膘情減少精料量,泌乳母牛精料投放量見表1。在管理上要注意母牛產后2個月左右發情配種。

7、規范擠奶操作。每次擠奶前,要用溫水將乳房擦洗干凈,并進行按摩,待乳房膨脹、出現排乳反射時,開始擠奶,擠奶次數應根據泌乳量的多少而定,日產奶量20公斤以上的牛每天擠奶4次,日產奶15~20公斤的牛日擠奶3次,日產奶15公斤以下的牛日擠奶2次。
8、控制好干奶期。奶牛在泌乳近10個月時,產奶量逐漸下降,這時就必須進行干奶,以使母牛能較好地恢復體況,保障母體內胎兒發育和為下一個泌乳期的產奶量做準備,此時通過減少精料、青綠多汁飼料、飲水及擠奶次數。在1周時間完成向干奶期的過渡。干奶期日糧以粗飼料為主,控制精飼料、青貯料和苜蓿干草喂量,不可喂塊根、塊莖類飼料。母牛干奶期最初日喂精料0.5~1.5公斤,以后每周視膘情增加精料0.5公斤,到圍產期前控制精料喂量在3公斤左右。

9、精心飼喂。精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糠麩類、豆類及油餅類,礦物質飼料主要包括食鹽、骨粉、貝殼粉及微量元素等,粗料主要指干草、秸稈及青貯多汁飼料。根據喂牛粗料不同,應合理調配精料問的比例,調配量見表2。精料要破碎或磨細,秸稈類飼料要切短,長度為2~3厘米,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飼喂時間要固定,每天飼喂3次,時間是早6時、中午12時和晚18時。飼喂方法是將精料與部分粗料搭配飼喂。待吃完后,再喂給粗料。每次要少喂勤添,喂完后30分鐘供給充足的飲水。要保證礦物質飼料的供給,礦物質飼料應占日糧量的2%~3%,實際生產中可將礦物質飼料拌在精料中喂給,一般育成牛鹽的日需用量為20~40克,成年牛60~100克、補鹽的方法可用鹽磚吊掛在飼槽處任牛自由舔食。要注意防止牛偷食過多的精料或過多的豆科牧草,造成癌胃積食,不可用豆類飼料代替全部精料,以免引起瘤胃臌氣。塊根、塊莖類飼料要切碎與其他粗料搭配喂給,防止單喂引起胃腸失調。
10、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和做好衛生保健。牛舍要求冬暖夏涼,空氣新鮮,清潔干燥,要防止有噪音污染。牛舍和運動場上的糞便要勤清理,以保持乳品衛生:經常刷拭牛體,促進血液循環:每天要保證奶牛3小時以上戶外運動,犢牛和圍產期牛要適當運動:對變形蹄要進行修整:奶牛最適生存溫度為10~20℃,因此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消滅蚊蠅,冬季注意保暖防寒:牛舍要定期消毒,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定期進行檢疫和疫苗接種免疫,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驅蟲:外引牛要進行結核、布病檢疫,嚴防引進病牛。(全文完)(黑龍江省肇東市德昌鄉新躍畜牧研究所 王桂清 郵編: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