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強調技能,特別是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還要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能,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閱讀的類型
閱讀按目的的要求和方式分為三種類型:
1.適應性閱讀(reading to familiarize)。這是指“認讀—朗讀—默讀”的過程。這個過程從學習英語的第一堂課開始,一般到對話教學的中期就告一段落,相當于初一、初二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訓練主要是結合聽說訓練來進行,開展聽說訓練時,要注意回到課本,重視認讀、朗讀練習,逐步過渡到默讀。
2.學習性閱讀(learning to read)。這是學習怎樣閱讀的階段。選文的內容要從小對話、小故事開始,文字要淺一點,量要大一些,重在領會主要內容,強調速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信心和閱讀習慣。這個階段包括通常意義上的“分級閱讀”(graded reading)、泛讀(extensive reading)、快速閱讀(fast reading)。
3.理解性閱讀(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這實際上是reading to learn,即通過閱讀獲得文章所傳導的思想、感情和信息,包括語言自身的信息。這時的閱讀選文是真實性的(authentic),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文字一般略高于學生水平。概括起來說,閱讀材料總是有新的信息,要求學生理解。這種重在理解的閱讀開始于基礎階段的中期,貫穿于整個學習階段。但這種理解不同于課文教學,不能要求精深,只能要求理解主要內容,適可而止,不斷地實現重點的轉移。
二、閱讀材料的選擇
美國語法學家Krashen認為,決定第二語言習得能力的關鍵因素是接觸大量有意義的、有趣的或是相關的第二語言輸入材料。英國語言學家Cunnings Worth將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評判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由此可見,學生對閱讀教材的需求是選擇適當的教材,這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之一。
1.以學生為中心選擇閱讀材料。在如何為學生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方面,許多國內外研究人員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語語言學家Silberstein指出,教師應選擇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興趣相適應的閱讀材料,其中,興趣是一個比語言難易程度更重要的標準。很多學者建議教師選擇近期英文報刊的文章,且不進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給學生。北京外國語大學陳琳教授認為,教師應讓學生以個人興趣為導向,自己選擇真實的材料,以便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針對這些理論,我們對學生關于閱讀材料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最能吸引他們的閱讀材料應該具有時效性、趣味性、知識性,篇幅適合、難度適中、生詞較少,能增長知識、擴大視野,能貼近時代、貼近生活,題材多樣,標題本身有吸引力、生動有趣。
2.教師應盡量留出時間和空間,提供正常的閱讀環境和真實的閱讀材料。可精泛結合,精讀包括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寫作方法、文章內涵的理解,有效掌握詞匯的學習、難句分析、語言點的講練,泛讀則訓練學生搜尋信息的能力。
三、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主要應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幾點方法及技巧:
1.利用主題句獲取段落主題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中心思想或主旨,而中心思想或主旨正是文章或段落的核心。需要確定文章主旨或段落大意的題型主要有:(1)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2)The main idea of passage may be...段落通常由一個主題句和幾個闡述句構成,所有闡述句都緊緊圍繞主題句展開。在閱讀時,學生應盡量利用引出細節的信息詞來確定主題句的位置,常見的信息詞有:for example,first,second,next,then,last,finally,also等。
2.推斷作者的觀點和意圖。判斷推理題要求學生從已知求出未知,透過表面文字挖掘出文章深層或隱含的意思。在不同的閱讀環境之下,學生需要推斷的內容也不完全相同,它可以是作者的態度、傾向或寫作思路,也可以是文章的論調或來源,還可以是某個特定的細節或數字等。
3,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利用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是指通過分析生詞和其他詞語的邏輯關系,合理推測確定生詞含義。即利用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從已知推求未知。它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英語閱讀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對應結構、同義詞、反義詞等對所要猜測的詞義進行判斷,還可以根據關聯詞but,however,not only,,,but also等關鍵詞進行判斷。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構詞法進行判斷,英語構詞法中的轉化法是指詞的形式不變而詞性發生變化,如:water,n.水,v.澆水;nurse,n.護士,v.護理。通常,單詞轉化后的詞義與轉化前的詞義大致相符。在閱讀的文章中,復合詞和派生詞也占有較大的比例,詞義也很豐富。教師應在平時指導學生通過積累詞匯來找出構詞的規律。
4.充分利用信號詞。信號詞的作用是使文章各部分緊密聯系,實現從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順利過渡,保持文章的前呼后應、意義連貫。信號詞就像交通信號燈或路標,可以引導讀者順利地沿著作者設定的路線前進。因此,理解并掌握信號詞的用法對于同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5.查讀法。運用查讀法可快速辨認具體事實或信息。首先,學生需要略讀閱讀材料,將注意力集中在與who,what,when,where,how等問題有關的細節或數字上面,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概括歸納,盡力記下這些主要細節。然后,瀏覽閱讀材料,復讀閱讀材料,復讀時通篇跳讀,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細節。
6.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學習一種語言,不僅要掌握這種語言的結構,而且還要了解該種語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從而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厚他們的文化功底。這就要求英語閱讀教學要把語言和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采取對比的方法,結合語言教學的內容,適時地介紹其與漢語在價值觀、思維方式、禮儀習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的源泉,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受益終身。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