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處于從兒童向青年期過渡的急劇變化的時期,他們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點,或者說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是比較膚淺的,需要老師正確的點撥,適當的幫助,才能很好地走出困惑的青春期。議論文鮮明的觀點,條理清楚的結構,邏輯嚴密的推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催化學生明理,走向成熟。只有在學生不同的情感發展階段施與相應的議論文教學內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生不同年齡段的情感特征
根據我對2007屆的學生的跟蹤觀察,初中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情感特點:七年級階段,情感更多的是停留在小學階段,為人處事多是小孩子氣,掩飾不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一些好習慣沒有形成。八年級階段,則對初中生活逐漸熟悉,慢慢發展到與社會需要相聯系的情感,如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友誼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內容日漸豐富,但還較膚淺。特別是由于他們知識經驗的局限,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不夠強,當預先決定的活動作臨時的調整時,尤其是需要服從社會的要求,放進自己所喜愛的活動時,情感上波動較大。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會性情感還不夠深刻。
而九年級階段,學生情緒表現較為全面。面臨中考升學的壓力,班上的學生開始逐漸地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但是個人對升學的期望值與本身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使他們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及行為表現:
心態平穩型。這類學生學習成績好,且目標明確,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刻苦學習,心理素質穩定,不會因一次的失敗而心慌意亂,他(她)會及時總結教訓,再接再厲,不但能管好自己,還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我班大概有十個這樣的學生。
心理浮躁型。這類學生學習成績還不錯,但學習恒心不夠,情緒波動較大,學習態度隨心情變化而變化,常會顯露出自以為是的心態,故成績波動也大,教師要及時了解其心理動態,多做對話工作,否則他們也會讓你感到心痛。班上大概有七八個這樣的學生。
力不從心型。對自己也有較高的要求,也有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學習勤奮刻苦,但成績不是很理想。這類學生多集中在女生身上。其學習不佳的原因,一是智力因素不高;二是對問題的反應能力、接受能力較差;三是對知識的運用,類推能力較差;四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多保護他們,適當教他們一些學習方法,以鼓勵為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我班上有二十個左右這樣的學生。
自暴自棄型。這類學生成績較差,總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能力把學習搞好了,干脆就放棄學業。上課不學,下課更不學,昏昏噩噩地度過每一天。教師再不幫拉他們一把,他們就有可能成為廢人一個了。班上大概有十個左右的學生放棄學習。
二、學生不同階段的議論文教學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他們進行管理呢?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的心態情緒往好的方面發展。議論文的學習和寫作,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初中三年作為一個時間整體,結合積累知識,綜合性學習活動,有意識地循序漸進,由淺到深,有準備、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工作,耐心細致地教學,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改變;使學生的個人素養得以提高;使學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具有分析事物透徹,說話有理有據,清晰深刻,富有條理的能力;寫作觀點明確,有相應的論據,而不是等到初三才倉促教給學生幾篇議論文了事。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一)七年級階段:積累知識
根據學生幼稚,不定性的特點,讓學生背誦名人名言,收集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以后寫議論文能提出鮮明的觀點,有足夠的事實材料做鋪墊。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筆記本專門抄寫名人名言,值日生負責每天在黑板上抄寫一句或一段。在班上準備一本筆記本,按座位順序每天寫一個名人的故事,大家互相傳閱。另外,在上語文演講課時,要求每個學生上講臺述說一個名人的故事。可以是課文的,如《鄧稼先》、《音樂巨人貝多芬》、《孫權勸學》、《偉大的悲劇》等等,也可以是課外自己搜集的名人故事。
(二)八年級階段:拓展思路
針對八年級的學生思想波動大,是非不明,但喜歡新事物,愛模仿,喜歡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的特點,主要用演講、辯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路清晰、開闊,有一點邏輯,順利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一定的句式來表達看法。如句式“我的看法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某個人物是喜歡的,理由是……”“我對這觀點是贊同的,理由是……”等等,訓練學生清晰的思路。
2.有意識的從報紙雜志上選擇一些淺顯的,主題積極上進的抒情議論小品文給學生閱讀欣賞,讓學生思想、人品有所提高。
3.聯系實際生活,選用課本的綜合性學習內容,組織主題辯論會,分甲方乙方進行辯論,老師當堂加以打分評比。如,“長大的煩和樂”“爸爸媽媽的煩惱”“打架是勇敢的嗎?”“游戲與我”“上網利弊談”“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克隆的利弊”等等。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把任何一方的觀點,論證無限的放大,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從而一起成長。
4.每人準備一本筆記本,專門把別人演講中表達好的觀點記錄下來,糾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學會思考問題。
(三)九年級階段:系統學習
這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初中畢業,中考升學等問題,也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慢慢懂得了思考,知道了上進,學會了學習。在前面兩年的積累基礎上適當的施與相關的議論文知識教學,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1.給學生介紹相關的議論文知識。分三步:先是議論文知識介紹;然后結合課文學習識記知識點;最后是找簡單的課外議論文閱讀理解。
2.結合學生實際,寫簡單的議論文。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寫作能力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寫作分三步走:先學寫好觀點,找相應的論據;然后反復用好一個論證方法證明觀點;最后列出一個寫作提綱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完整的一篇議論文寫作。
3.結合學生情況,滲透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內容,組織學生演講。要求先寫演講稿,注意觀點明確,材料詳實,然后才上臺演講,講究語氣語速,儀容儀表。題目如:“微笑著面對失敗”、“學會善待他人”、“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青春與知識”、“青春多么美好”、“我與書籍結伴而行”、“我的消費觀”、“差生不差”、“我的未來不是夢”等等。學生在寫作演講中,必有所反思,有所收獲。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教師往往不夠重視議論文的教學,一是覺得教學大綱要求不高;二是認為學生沒達到寫議論文的智力水平;三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教會學生閱讀議論文。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要不就是胡亂教,沒有計劃,沒有條理,上完課本上的幾篇議論文就萬事大吉;要不就是只單純出于中考的需要,只是機械的操練議論文的有關知識點,應付中考,談不上結合學生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深度的,有廣度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需要避免這類情況的出現,讓學生從議論文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知識。
(責編 李新海)